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进行全面改革开放的最新试验.海南具有全面封关和进行试验的特殊优势,最适合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中国香港、鹿特丹、新加坡和迪拜的建设经验来看,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一般需要通过建设国际级海港和空港从而形成实体贸易与交易中心,再发展服务贸易形成新的产业中心,最后在港城高度一体化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和国际化.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实现其建设目标,将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多变、竞争压力、“弯道超车”和时间限制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应当对自由贸易港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加以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对海南进行充分授权,并处理好其与国内、国际规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态势和新机遇90年代我国将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其中对扬州沿江地区最具有直接影响的是上海浦东开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浦东开发将重建上海经济、贸易、金融、信息、科技等中心城市的功能,巩固和加强上海对长江流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恢复上海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通商口岸和经济中心的地位。这对于重建上海国际通商口岸的功能,强化上海作为从事出口生产和进口替代生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缓解上海城市膨胀病,形成合理的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以及协调上海与邻近地区的关系,带动广大内地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国未来的产业和城市密集带将形成沿海和沿江的“T”型分布,并在这个大的格  相似文献   

3.
对WTO体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际社会热切关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特别是WTO体制下各成员方将如何认同或采取区域经济安排,以及如何应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等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涉及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际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复杂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就如同支撑高速前进的世界经济列车的“双轨”,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会各自客观存在并相对独立地发挥着作用,不应过急地进行“并轨”,只有因势利导、化解冲突、协调互动,才是应当采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世界城市是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产物.世界城市的发展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对我国东部地区1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4城市综合实力最强,它们初步具备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潜力,是我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世界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区域城市协调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大开放力度,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注重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上海大都市圈不应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而应该是由多个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城市构成的多极;应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联度而不能仅从地理、交通来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外延,一些距离上海相对较远,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亦应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上海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由上海大都市圈为核心的苏浙沪三地共建才能实现。建立上诲大都市圈和“四个中心”,苏浙沪两省一市应建立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由杨允中主编的澳门研究系列丛书之六《“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澳门定位调整》近日由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出版发行。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先行启动,以产业分工理论及通道经济点轴理论为基础研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产业的国际分工及布局,可以发现:密集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节点中心城市要素聚集力、区域间产业的关联性及互补性形成产业国际分工与布局的基础和条件。合作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集聚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产业国际分工形成的核心内容。在经济走廊的中心城市及次中心城市,应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园区,并通过点轴连线形成以农产品加工、出口加工贸易、商贸物流、制造业精深加工、轻工业、重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七大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包括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浙江产业结构升级迟缓,使得浙江在长三角中的地位出现下降的趋势。基于浙江同上海、江苏的竞合关系,我们将“十二五”期间浙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定位于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为纲,策应上海、联合江苏,共同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航运及金融中心,形成亚太门户城市群的金南翼。并据此提出了加快体制一体化、促进社会一体化和推进空间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借力发展、借机发展、借势发展、借题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源动力.解放思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前提.对外开放通过推动中国经贸体制与国际接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性力量,并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巨大受益者.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面临四大挑战:中国与三大经济体之间经贸摩擦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疫情叠加中美贸易争端,加速全球产业链重组;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产业面临国际双向挤压;高水平开放滞后的弊端集中显现.对此,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五大战略对策:以新一波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积极务实妥善地处理与三大经济体的关系;营造透明、一致、可预测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行制度型开放;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许明 《齐鲁学刊》2023,(1):133-142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路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数字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国际合作成为战略选项。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和数字经贸规则三大领域。当前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呈现数字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升级、数字贸易国际合作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规则化凸显等现状。然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也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制度型框架缺失、数字经济发展外部风险凸显等显著挑战和风险。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应从提升区域内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境外经贸合作区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前沿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的转型与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学术研究》2002,1(6):5-9
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从资源配置方式,从主导经济部门等多种角度来划分。本文主要从商品交换和资金融通的手段出发,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金融资产流通对商品流通的异化过程。文章着重分析这个过程的特点、规律以及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气候变化成为世界最热门话题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从地球成因、活物质与死物质互动视角看,空气是创造和维持生命的第一个要素,因此,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头等大事。但人类活动作为"活物质"既是生物圈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反作用于水圈、大气圈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发展问题。气候变暖作为环境问题,与其说是工业化问题,不如说是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历史发展效应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现行发展模式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环境与发展问题是联合国以及欧盟和日本最为关注的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流话语体系一直忽视、冷谈甚至鄙视谈气候变暖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流语体系"急转弯"联手英国成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主要推手和倡导者,其势头甚至超过联合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做得多说得少并缺乏系统的话语体系。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循环经济促进法》框架下处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因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而越来越被重视.现有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更多地强调政府对推行这一模式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趋利主体自愿卷入的驱动机制更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对产业的改造及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探究了循环经济的驱动机制,强调进逼机制、支持机制与诱导机制所形成的"三位一体"驱动体系是循环经济模式推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论贸易、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环境与经济和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 ,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所导致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贸易影响。同时 ,由环境保护强度差异所引起的污染和污染产业转移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基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考虑 ,“绿色壁垒”的出现将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15.
经济·生态·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现代性范畴的"经济伦理"建立在经济乐观主义的基础上,拒绝对经济发展的合法性进行任何形式的思考,隐含着一系列难题和困境.生态伦理学扩大了伦理学的视野,颠覆了作为现代性经济伦理前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并要求从价值上消解"大地利用的伦理学".生态观念的挑战必将转换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根基,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确立整合经济、生态和伦理的新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刘松柏 《东岳论丛》2002,23(2):29-3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WTO使中国经济和企业的运行环境发生和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弄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技术、文化、经济、政治和环境方面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及WTO与全球化的关系。有助于中国经济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和加入WTO后在国有企业、劳动就业、农业发展、政府职能和跨文化冲突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本文指出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和牧民贫困,它放大了生态不安全、社会不安全之间的累积效应,制约着西部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通过实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恢复能力相协调,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主政治是公民参与的政治,其根基是充分社会化了的市场经济和有着丰富社会联系、摆脱了狭隘人群附属物性质、能够意识到自己利益所在的个人独立性。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间,利益意识充当着关键的中介角色。中国应该根据公民利益意识的发展程度和民主发展的级层性和阶段性要求,理性地设计出民主政治运行的合适框架,主动而非被动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卢风 《社会科学》2012,(10):131-139
许多人认为,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将能保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不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健康,但这只是"科技万能论"的幻想。唯当物质消费大幅度减量时,我们才能保护好环境,维护好生态健康。迄今为止的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尚未导致经济的非物质化。唯当市场经济由受"资本逻辑"制导转变为受生态规律严格约束且多数人超越了物质主义价值观时,才可能发展健康的非物质经济。唯当非物质经济健康发展时,大幅度的物质减量才是可能的,环境保护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