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中祥 《西域研究》2014,(2):116-119
本文运用诗学的分析方法,从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八个版本中消失的母题入手,分析了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消失现象的原因。民间文学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更易和人文社会的变化而传承,始终展现着时代的特征。一部叙事诗的母题之所以消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艺人和听众所处自然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文学简论赵复兴鄂伦春族在长期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文学方面,有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重话、笑话、寓言、谚语和谜语等。鄂伦春族这些文学遗...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母题传衍的角度去观察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可以看到一些全新的文学母题被引入.传统的文学母题,一些因为文化语境的改变而退化,乃至消失,一些则遭遇到异域文学母题的改写,发生转换.“还乡”母题就是这样被改写和转换的文学母题.在文化碰撞和转型中,负载着民族集体记忆和文化经验的文学母题自然面临着去留之间的抉择.研究现代中国小说还乡母题的“转换”和“安置”所涉及的是整个现代文学对古典和异域文学传统的记忆、遗忘以及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李钧 《东岳论丛》2023,(6):28-41+191
母题学和叙事学带来的穿越思维有助于破除赵树理作品的“两极阅读现象”,有助于确立赵树理小说经典在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过程中的地位与意义:《小二黑结婚》不仅隐含着赵树理对乡土中国的寓言省思,也为“人民文学”提供了新农民、新农村、新社会的想象母题;它不仅是赵树理“民间文学正统论”的创作实践,而且以“新评书体小说”的文体试验、“文腔革命”的语体创新、“细节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等为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民间叙事诗闪烁着特别耀眼的光辉,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彝族民间叙事诗,是在彝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民间歌谣的抒情和民间故事的叙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脉络清楚,诗意盎然.它以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为正义、真理和美好生活所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它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宗教等学科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普丽华 《江汉论坛》2003,8(7):106-109
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是在译介西方叙事诗和文体理论,整理、重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上起步的,体现着与叙事诗创作一致的现实精神和现代意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对叙事诗的创作发展起着导向和纠偏的作用,为建国后的叙事诗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史料。  相似文献   

7.
吴伟业的叙事诗,既继承了元白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表现手法,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创造,对古典叙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伟业叙事诗的鲜明特色是悲怆哀怨与绮丽艳妍的有机统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叠现。其叙事诗中的用典,不仅使得形式华美典赡,而且融会古今,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造成"秘响旁通,伏彩潜发"的效果。与无白的"长庆体"相较,吴伟业的叙事诗审美意象的组合和叙述人称更加灵活而富于变化,结构布局波澜起伏,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学三十年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辉煌时期.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神话、英雄史诗、叙事诗的研究与出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少数民族作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作家群,其文学成就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民族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逐渐在整个中国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父与子"母题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母题之一,在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父子关系较多体现为一种冲突与对抗,"父"作为秩序和固守的象征,而"子"则代表着变化与发展.肖洛霍夫早期的作品《顿河故事》中蕴涵着非同一般的"父与子"这一文学母题,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把残酷的阶级斗争场面浓缩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争斗.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诗学的主要形态是叙事诗学,中国诗学的主要形态是抒情诗学。但在传统社会后期,伴随着戏剧、小说等叙事艺术的崛起,叙事诗学随之发生。中国叙事诗学的建立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它首先需要论证艺术叙事的合法性,包括为通俗性的叙事艺术的合法性辩护,以抵御主流意识形态的打压;还包括为叙事诗学本身的合法性辩护,以抵御传统诗学的排斥。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叙事诗学进行了论辩,并且所建树,从而为叙事诗学的建立开辟了通路。  相似文献   

11.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两个民族同属一个语支,历史上长期毗邻,从事游牧,经济、文化交流和影响甚密。文章列举了两个民族诸多古老民间叙事长诗的情节、细节、母题以及修饰语,论述了其间的相似性,并指出他们的民间文学世代相互交流、相互作为范例而发展,这为某一作品产生相似的两种变体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千多年前的巴族文化并未彻底消失,而在边远地区仍有大量的遗存,白虎神崇拜观念及习俗就是其中之一。重庆酉水流域的后溪镇保留着明显的白虎神崇拜及相关习俗文化,在其民间文学中仍能寻觅到浓厚的足迹,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创作由于受到诗歌的体格、声调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只能以潜隐的状态叙述。隐含作者是读者从整个文本中推导建构出来的作者形象。叙事诗的视角变化和叙事表层结构并不清晰,其原因在于个人化叙事特点和传统叙事诗创作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越川 《社会科学家》2012,(1):116-118,126
"再生"是中国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母题类型。在内涵上经历了从神话时代积极地对抗,到传统古代小说中因果报应的轮回转世,再到现当代小说中消极地宿命循环,从"乐"到"理"再到"悲"的过程。它以中华民族的上古神话为源头,在发展过程中既伴随着佛教和基督教的强势渗透,又时时激荡着中国人对生命的认知和发展,最终成为稳定而又富于变化的经典母题。  相似文献   

15.
藏族爱情叙事诗展现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叙事诗中传达天葬信息的民俗素、民俗链等民俗单位的分析,阐述其中印证的天葬习俗。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普遍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是不发达的。但这实际上是在传统型叙事诗不发达的前提下作出的推论 ,而不是在对包括传统型叙事诗和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所有叙事诗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应包括传统型和说唱型两大类 ,“说唱叙事诗”也应纳入古代叙事诗的范畴。虽然量大篇长的说唱叙事诗并不能改变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的事实 ,但广义地看待并评价包括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叙事诗 ,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文体形式、宗教因素、时代特色、多民族文学因子等多方面的文学风貌,从而论证了裕固族民间文学不仅有中国古代操突厥语民族的文化遗传和少数民族文学的一般特征,而且伴随着本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其民间文学也有着浓郁的本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裕固族民间文学不仅是我国宝贵文学财富,而且对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现象及中国俗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面临的难题以前国内外出版的蒙古文学史,除少数几部近现代的断代史外,属于通史一类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民间文学的断代太粗.本来源远流长的蒙古民歌、祝赞词、叙事诗等,堆积在某一历史时期作一概观,失去了史的脉络;而在没有书面文学或书面文学散佚太多的历史时期,则又形成空白甚至较大的空白:蒙古文学发展的规律、特征,如各种体裁的产生、演变、发展等,也很难通过史的叙述本身体现出来.这是长期以来编写蒙古文学史面临的一个难题.这种状况是否能改变,我们研究了蒙古古代文学的全部资料,特别是民间文学的资  相似文献   

19.
韦良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87-90,108
在价值取向层面,中国现代叙事诗与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不断地显示出其与整个中国新文学同发展的可喜姿态.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价值取向,主要是指30年中国现代叙事诗在主题、题材、立意、精神诉求等方面所彰显的现代色彩.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出路,是世界范围的现代命题.中国现代叙事诗对于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前途两项课题的及时追踪与生动演绎,特别是对这两大现代价值取向在认知和表达层面不断拓展与超越的事实,最终奠定了文本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彝族叙事诗表现出了彝族民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成为彝族叙事诗显示的一个重要的审美价值。彝族的许多叙事诗通过描写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同剥削者压迫者的对抗,并通过描写被奴投被迫害的民众同代表奴隶主和封建领主利益的吃人制度和习俗的对抗,预示着民众的这种反抗斗争所能通向的某种平等和自由的前景,因此,作品里呈现于反抗性斗争性之中的民众的人性和人情,就具有很强的艺术典型性和艺术魅力,也就具有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