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同中央红军一样,是在无法粉碎敌人“围剿”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其转移的战略目的是寻找机会和条件,建立新的更大的革命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四个阶段,于1936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刘维菱红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文试就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一历史的叙述。一、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长征胜利的实践,离不开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3.
<正>长征与抗日相结合,把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虽然在长征开始时“北上抗日”并没有被作为其行动口号,也未被确定为红军战略转移的行动方针,更不是博古、李德转移计划的行动目的,但它在长征前后却一直是红军追求实现的战斗目标,是鼓舞指战员英勇奋斗的政治目的.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确实是在“北上抗日”的旗帜下进行的,长征的胜利实质上是实现“北上抗日”路线的胜利.(一)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当工农武装割据如众多星星之火出现在中国各地的时候,毛泽东就指出,这种割据之能否长期地存在,“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个条件”,“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摆脱了围追的敌人,调出了滇军,乘虚西进云南,从云南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渡过长江向北发展”的战略目的。因此,中央红军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的重要一页。在纪念红军长征过云南五十周年的时候,拟就巧渡金沙江的两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正>六十年前震惊世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回顾长征,总结其胜利之因,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其历史认识和现实实践的根本意义与价值所在.一、长征的胜利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完全控制了党中央领导权,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一步发展,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至中央苏区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茫茫征程.应该说,红军长征之初,行动是仓促的,方向只能往西,但落脚点不明,红军生死前途未卜.红军大规  相似文献   

6.
论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的历史意义●彭源重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北部的灌阳、兴安、全州、资源、龙胜5县,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湘江战役,通过了桂北少数民族区,在广西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造了伟大的红军精神。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是中国红军史上也是中...  相似文献   

7.
浅论扎西会议的历史意义胡润作为遵义会议继续的“扎西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它使遵义会议的(决议)得到了具体落实,红军实现新的战略转移.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长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固然是由于长征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因为长征折射出来的精神力量,已经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巨大的精神动力.长征对当时和今天的青海,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长征的胜利对三、四十年代青海局势产生的影响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北部,与先期到达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红军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略转移.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对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影响了西北乃至青海的政治走向.第一,三大主力会师后,5万多红军驰聘于南自陇南、北至宁夏,东起陕西、西迄河西  相似文献   

9.
姜子华 《学术探索》2005,(4):118-121
红军长征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当时的中央和红军处于中央苏区无法立足、王明左倾严重错误指导、国民党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张国焘搞右倾分裂以及大江大河天险、雪山草地无人区等极为罕见的逆境中。党中央和红军机智而勇敢地选择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避开强敌、迂回北上”的战略转移路线、以陕北为战略落脚点以及纠正党内左右倾错误的最佳时机和模式,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和党、军队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空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甘肃是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的一年两个月内,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进行了重要战役,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甘肃人民对红军长征在入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巨大支持。所以,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同甘肃这块地方分不开的。本文就甘肃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前夕,与陈济棠的"借道"谈判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命运。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是陈主动谈判的政治缘由,红军在军事上的有效对抗是促使陈济棠权衡利弊、择利而从、避战求和的主要前提,而双方经济上的合作则增加了停战谈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持续两年多的军事对抗与经济合作使谈判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前夕,与陈济棠的"借道"谈判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命运。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是陈主动谈判的政治缘由,红军在军事上的有效对抗是促使陈济棠权衡利弊、择利而从、避战求和的主要前提,而双方经济上的合作则增加了停战谈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持续两年多的军事对抗与经济合作使谈判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相似文献   

13.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什么地方会师?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以1935年10月19日在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之说较为流行。但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中央红军(当时叫陕甘支队,亦叫一方面军或一、三军团)和陕北红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刚合编的红十五军团,亦叫西北红军)的会师,应是两  相似文献   

14.
60年前的长征,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创造的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是本世纪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小央红军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伊始,就遭遇到国民党“追剿”部队的重兵堵截,层层封锁。党内历经一系列的斗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以前所未有的行军方式和机动灵流的战略战术,穿插手放军的封锁围堵之小‘开始了充满牺牲但却不断通向胜利的艰辛之路。回眸整个长征岁月,小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飞夺沪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了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胜利完成了跨越十几个省的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下面我就红军为什么能胜利地完成长征这个伟大的壮举,谈些粗浅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为贯彻黎平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天险,向黔北挺进,乌江一役,歼敌约四千人,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第一个较大的胜利,在长征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探讨乌江之役,对研究红军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兵力,重点向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两次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建议,实行一条消极防御的错误军事路线,造成反“围剿”的暂时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当时,主力红军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兵团,约八万多人。在长征中,“左”  相似文献   

17.
陆嘉蔚 《兰州学刊》2009,(Z1):146-147
中央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的。长征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军事失利的背景下被迫进行的,在整个长征途中,又时时受到十几万、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这种客观上的极端被动局面,必然导致在落脚点的选择上带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种选择,必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敌我态势和总体局势,及时改变原定的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作出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新的抉择。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来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这是我党我军在长征的斗争实践中,经过逐步探索,在被动局面中发挥最大主动所做出的最终选择。历史业已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文章着眼于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演变,对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我军领导人指挥艺术进行分析,探求其主观指导与《孙子兵法》理论的契合,力图总结出具有长久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使千年兵学圣典和昔日光辉范例在今天和未来的军事领域,继续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征初期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围堵及其失败王建科,刘守仁在现代史研究领域,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但也不无缺憾之处,诸如对遵义会议以前红军长征的情况、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围追堵截等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过去我们常说,“左”倾中央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相似文献   

19.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朱昌平,巴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60年前,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长征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  相似文献   

20.
1933年9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以50万军队“围剿”中央苏区10万红军,以10万军队“围剿”阂浙赣苏区1万红军。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当时由博古任总书记,共产国际顾问李德负责军事),到1934年10月,中央苏区范围由纵横各近1000里缩小到各仅300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