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语言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语言的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语言方面的历史文献的综合评论,本文对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深层哲学基础进行了一些理论反思。在哲学和其它多门社会科学已发生了"语言转向"的当代话语语境中,本文第一节提出了是否也将会在当代经济学中发生一个语言转向问题。第二节对自亚当.斯密以来语言的经济分析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节则讨论了经济学的语言和修辞问题,发现国际经济学界大部分人目前还没有意识到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话语体系本身也有一个内在的语言问题。这一节还从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的理论层面对当代主流经济学中充满数学证明的"我向思维自恋症"(autistic)进行了一些反思的评论。第四节评介了鲁宾斯坦就博弈论实质和功用所做的一些论述。第五节讨论了语言反思对经济学的制度分析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变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视角。这种视角综合了历时和共时研究。认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模因的变异。但是现有的研究局限于从社会文化视角讨论,认为语言模因复合体的形成是语言模因为了复制和传播而进行的“生存之战”。这些研究忽视了影响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一个重要语用因素——语境。语境功能说为研究语境对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文章试图把语言模因置于语境之中,从语言模因与语境的相互作用来解读语言模因变异的发生,身处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宿主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模因复合体。研究结果认为语境对语言模因的变异具有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既语言语境 (linguisticcontext)和语言外语境 (extra-linguisticcontextoucontextofsituation)。从时间、地点、人物、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语言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语言外语境所表达的意义 ,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交际性语言在课堂语境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澍心 《理论界》2005,(9):132-133
一、课堂语境构建观教师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是将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恰当结合的能力。研究教师语言,必须联系课堂语境来考察,必须研究课堂语境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我们以“语境决定语用策略”的语用学观点来探讨教师语言的使用,其依据来自对语境构建理论的假设。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已知的或给定的,强调言语表达者和信息接受者对语境的依赖性,认为言语交际者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以适应语境,语用主体受控于语境。但我们认为,语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动态生成性。言语交际一方面以基本“给定”的情景语境(如时间、地点)和人们在…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做好语言规范化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语言规范化工作,成绩斐然也有不足。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今后在语言规 范工作中需要注意处理几个大问题:(1)交际值是衡量语言规范的唯一标准;(2)处理好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中间状态; (3)语言规范不能扼杀新的好的语言现象;(4)语言规范要重视语言的层次性特征;(5)用动态的发展观看待语言规 范工作。  相似文献   

6.
语言风格作为文章风格和文学风格的基础 ,对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共性的角度讲 ,杜诗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 )语言风格的选择与不同的表达内容及交际对象相吻合 ;(二 )多种语言风格在杜诗中形成有机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7.
张卫国 《学术月刊》2012,(12):77-82
语言经济学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存在着语言变量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解答,在其研究范畴、对象和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疑问和混乱。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语言经济学实质,促进中国语言经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1)语言成为经济学的研究话题,主要在于语言自身的经济属性,即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官方)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社会)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2)要区别"经济"和"经济学"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经济学是"‘语言’的‘经济学’"与"‘语言经济’的‘学’"两者的总和;(3)语言经济学研究要注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语言及相关问题上的运用,而非停留在概念的使用上,在方法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语言规划研究,而是作为语言规划研究的一个有力补充;(5)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教育产业也存在着交集,在语言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具体度量上,不能拘泥于单一指标,要多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25-29
后期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意义就是语言的用法,而语言的用法是由语言游戏决定的。可以把生活方式视为语言产生意义的语境条件。因此,生活方式是人类语言产生意义的源泉。剖析生活方式的内涵和特征,进而探究生活方式与语言游戏的建构、生活方式与主体间性语境的建构、生活方式与语言语境意义的建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入探讨言语行为的生活方式语境建构问题。与其说意义就是使用,不如说使用就是意义。  相似文献   

9.
态度是内在的,是隐藏在人们思想中的想法和概念,如何通过客观科学的途径使人们呈现出其真实的态度,成为解释语言态度本质的重要问题.既往的语言态度研究大都使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者社会法,难以揭示说话人隐藏的语言态度.基于话语分析的语言态度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语料,即"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话语分析、话轮中的语义语用(turn-internal seman-tic and pragmatic)分析和话语情景互动(interactional)分析.依赖真实情景语境的"互动"研究,秉持动态的语境建构观,分析真实情境中的话语表达,能够把语言态度概念变为可评估的"实践"或"活动",揭示出语言使用者真实的语言态度;把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相结合,将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放在同一语境框架下进行阐释,能够建立语言态度与现实语言行为的有效联系,进而拓宽我国语言态度研究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语言态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语言哲学两大流派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尽管都强调语言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两者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截然不同.前者提出分析命题意义的哲学观念,后者着重于对人的历史性的理解.当分析哲学由罗素时代走向维特根斯坦时代,日常语言学派的语言分析就与现象学解释学理论的普适性一起共同为语言学习提供了诠释的空间.在此意义下,理解活在语言中的人与语言所构成的语言学习就包含在社会历史、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的有意义的解释语境中.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河南社会科学》2001,9(5):112-114
外语教学的内容是语言,对语言的认识或持什么样的语言观直接影响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目前外语教学现状的改进要求摒弃狭隘的工具主义语言观,树立全面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2.
罗蒂通过对传统媒介语言观的拒斥,阐述了他的语言偶然性思想,并进而论述了自由主义社会的偶然。罗蒂认为根基的铲除并不能过渡到对于价值的否定,只要我们抛弃传统的哲学和语言观,无需哲学奠基就能够捍卫这些价值。罗蒂给我们展示了在后现代语境下捍卫传统价值的超人智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言的产生与发展、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语境,语言与交际之间的辩证关系,交际法的原则以及对交际法的理解等方面阐释了语言与交际的正确思路,强调交际法或功能教学法成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着重讨论了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指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的意义,即语义指代,不仅受语言结构制约,而且受文化结构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会有不同的词汇;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对"教师口语"这门学科成功发展的探讨,对照传统语言研究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描述语言研究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正在发生着的变化,进而阐述新世纪语言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应遵循的原则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语言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集中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因此,一国语言政策的制定、语言立法的取向必然会受其语言文化的支配。以民族优越感和使命观为价值导向、以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为核心的美国趋同型文化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绝对权威,主宰了美国语言立法,一直以来以英语为唯一官方语言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17.
语言意识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语言意识与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关系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意识到在传授知识同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语言暴力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语言暴力的类型及其危害,旨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看,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心理行为。语言与思维之间复杂的关系表现在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同文化体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中西方思维最具代表性。而思维方式同语用形式密切相关,直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风格和语言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0.
张丽丽 《河北学刊》2002,22(1):155-157
语言的形象美 ,是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和作家的思维方式所必需的。形象化的语言还易于加强读者的感受。文学语言形象性的实现也是以一般交际的语言为媒介的 ,语言均具有抽象性 ,但也具有指物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扩大语言的指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