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等能源、资源价格暴涨,中央开始关注国家资源战略、特别是能源战略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随着澳大利亚新~届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后,  相似文献   

2.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30年的历史显示,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不仅受经济周期,而且也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同时,欧佩克的政策也是影响油价的因素。2 0 0 4年世界原油价格上涨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外,市场对欧佩克仅有1 0 0多万吨剩余生产能力,因而不足以应对突发事件的担忧则是主要原因。这种担忧的心理基础与政治因素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原油涨价所造成的财富转移对世界经济的刺激作用要小于石油进口国在正常情况下的经济活动,因此原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的总的影响是负面的。但这种转移有利于缓解主要石油出口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从而有利于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面对高价石油,能源多元化及积极参与国际原油市场的竞争应是中国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石油价格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暴涨急跌的波动.本文认为,产生这种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面给出了投机的空间,而金融面的投机因素使价格波动的幅度几乎被无限地放大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处在离不开石油能源的发展阶段,所以在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国际能源环境下,我们建议中国在短期内应当以投资于石油现货市场为主,控制好库存数量,以便通过石油价格的周期波动本身来平滑短期的价格冲击;从长期来看则应当以开发新能源、加强与国际主要能源生产国的合作为主.  相似文献   

5.
拉美石油能源博弈与我国拉美石油能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区域性供需失衡、国际油价的大幅涨跌不定和拉美巨大的能源优势是拉美石油博弈加剧的主要动因。拉美石油能源博弈可概括为主要石油进口国间的相互博弈,以及主要石油进口国与拉美主要产油国间的博弈两部分。我国拉美石油能源战略实施应注重经济关系改善,巩固和扩大市场;淡化政治,突出合作的企业行为;采取多种战略组合开发模式,提高规避和抗击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石油外部供给的可靠性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实证分析显示,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国际油价的频繁震荡,导致我国原油进口增长速度将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原油对外依存度也会不断上升,这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巨大隐患。培育中国与丝绸之路上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在石油供应多元化以及运输安全性等方面降低国家能源安全的脆弱程度,而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战略合作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彼此应加强产业内贸易,以市场机制实现民心相通,构建完备的能源合作框架,完善区域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构筑稳定、共赢的能源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石油是现代社会基础能源产品和重要工业原料,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给石油生产和消费带来收益不确定性,对世界经济稳定及增长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从而探索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金融影响方面的深层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石油金融属性的概念范畴以及石油价格与石油供求、美元汇率、投机基金等金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研究从金融理论因素的角度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地缘政治力量分化重组,中美俄在立场和战略上各有不同,三者间的能源博弈推动国际能源秩序深刻演变。美国和俄罗斯是此番能源博弈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则是中美俄三边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并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动荡,新一轮能源危机在世界蔓延,全球能源格局转型重塑,中国必须加快健全现代化能源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全球能源转型重塑。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获取海外石油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步加深,但中国从外部世界获取石油的环境并不乐观。文章认为中国的应对策略主要有:积极开展能源外交行动,建立多元化的海外油气供给源;建立起多元化的石油运输路线;建立起多元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化解进口原油价格风险,并影响国际油价走势;加强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国际石油地缘政治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及巴以冲突威胁着中东石油地缘政治的稳定;二是美国重返亚太及中日关系紧张使亚太石油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三是石油主要生产国较强的价格操控能力严重影响着世界石油价格的合理调整。为了维护我国石油安全,应该从动态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并优化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能源安全战略,不断丰富能源公共外交(关系)手段,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中美能源关系的应有内涵,努力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国家石油安全争取更大的腾挪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依赖的经济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和国际油价的高企,加大了我国经济安全的风险。石油依赖作为一种不可摆脱的依赖已经成为中国必须要面对的经济问题。本文立足世界石油市场垄断权力所导致的市场失灵角度分析我国石油依赖,从财富转移、潜在GDP损失和宏观经济调整成本方面对我国石油依赖的经济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近十年来我国石油依赖程度在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2.
石油价格,从1986年7月份每桶低于10美元的水平上,有了大幅度地回升。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美国目前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害怕心理,笼罩着美国的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从而激起了油价的回升。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的现货市场价格,在1987年5月中旬,每桶已达到20美元(见图1)。尽管现货市场油价上升和对美国国内溢价原油的期货报价,是今后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但这种指标是不能永远说明国际油价的发展趋势。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欧佩克的行动,因为该组织供应了资本主义世界所进口石油的60%以上。欧佩克放弃了1986年所使用的净回值价格,恢复了固定的官方价格,即根据七种原油平均的  相似文献   

13.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第一大能源,在21世纪前50年将不可能被大规模替代,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现代社会的动力基础。世界油气资源的变化以及未来趋势均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世界油气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世界油气资源供需总量、结构变化以及国际油价变化等重大问题进行预测,以探讨其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石燃料对大国的兴衰和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泥炭与荷兰、煤炭和英国以及石油和美国三个案例的分析,从横向上展示了能源与经济和军事发展以及领土扩张的复杂关系,从纵向上揭示了能源与霸权更替的关系.这为我们理解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分析中国在近代初期的落伍和现在的崛起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石油价格波动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油价急剧波动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文章从法学的全新角度提出建立全球性的国际石油合作组织WEA,制定出国际石油合作的一揽子协议,以达到稳定国际石油价格的目的.为中国参与国际石油合作以稳定国际石油价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合作与中国能源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的努力已经成为冲击全球能源市场乃至亚洲地缘政治版图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严峻的石油安全问题将深刻影响到中国在亚洲以及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角色。在国际能源博弈中,通过国际机制、国际组织建立国际秩序,增进相互依存,最大可能地改变石油博弈力量结构,是中国有效维护石油安全的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油价走势呈现大涨大跌,对我国相关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短期内国际油价难现升势,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有利于我国提高石油战略储备,石油开采业受到影响不断加深,炼油行业收益增加但库存上升,化工行业面临价跌量减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8.
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与我国的“大国”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的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基本上均衡,但是国际市场的油价却一再波动。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石油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国际石油资本频繁的投机和炒作,以及由此而引致的人们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预期。作为石油贸易“小国”的我国不得不承担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必须改变这种不利的地位,从而获取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中的主动地位及其相应的定价权。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地位,也使我国有条件在世界石油贸易格局中牢牢地掌握话语权,从而使我国规避或减轻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带来的“溢价”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中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国际油价变幻不定,油价上涨乃至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始终对中国经济构成风险。在分析油价上涨导致中国经济利益转移的基础上,将中国的石油消费需求等多项指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相应指标进行全面对比,从历史比较的视角,对一旦发生石油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分析表明,中国当前的处境优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但油价上涨所导致的国民财富损失、石油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和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等不利因素构成的风险均难以忽视。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油气工业重新崛起 ,新兴能源国家供应能力的增强 ,美国对伊拉克石油的战略控制 ,俄美对油气资源地区控制权的争夺与油气合作 ,世界油气消费大国油气进口多元化等使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和结构出现新一轮战略性调整。供需竞争导致世界供需保障的不平衡 ,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准确把握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及在此基础上制定完整而切实可行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成为解决我国面临的石油短缺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