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12):136-143
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的基石,股权结构不仅影响会计稳健性,而且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公司投资效率。以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股权结构差异下的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全样本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是普遍存在的;同时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投资不足。回归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能够显著改善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对抑制投资过度和遏制投资不足均具有显著效应。细分股权性质差异的回归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会因股权性质不同产生差异,国有控股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不足的抑制力较强,而对投资过度的遏制力较弱。区分股权集中组和非股权集中组的实证检验发现,在股权集中度高的样本组中,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力较弱,具体表现为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抑制力在股权集中公司表现的均较弱。上述研究结论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会计稳健性,建立有效的投资机制,发挥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度是否随公司出现"好消息"和"坏消息"而呈现非对称性,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会计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出现"坏消息"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度要比出现"好消息"时强;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薪酬对会计业绩敏感度因公司出现"好消息"和"坏消息"而呈现的非对称性有所减弱。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提供了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还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的原因提供了管理层薪酬契约解释。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在控制了样本选择偏差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激励呈现正相关关系;民营控股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但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这种效果并不显著;与股票激励相比,期权激励更能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治理效力最终体现为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借助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对公司绩效构成正向、负向的影响,也可能对公司绩效不构成显著影响,关键取决于公司股权集中度的状态及其变化,控制权转移所形成的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的研究为后股改时期保持适度集中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于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900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地区差异未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从目前看来,一味追求股权分散似乎并不是最为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而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确定较为合理的股权集中程度,使控股股东既能受到强度足够的激励经营公司,又不至于产生过度的掏空行为.因此,尽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会进一步推动股权的分散,但在目前我国的政策、制度背景下,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同时积极建立相应的监管、约束机制,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优化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透过股权集中度的视角,对样本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行统计性描述,并进一步进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相对集中于第一大股东、高度集中于前五大股东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突出表现;样本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CR5所代表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倒U型特征;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尤其是减持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建立适当的股权制衡机制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2007~2010年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对股权集中度、终极控制人性质等股权结构要素对于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低,技术创新投入越多;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的中小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相对较多;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公司成长性却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负相关。因此,应在中小上市公司中引入多元持股主体,同时通过构建声誉激励与信任评价等机制积极引导控股股东的长期行为,并探索多种途径为中小上市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赫晓峰 《兰州学刊》2006,8(1):136-142
从代理理论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是决定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制度问题,研究治理机制与中国企业的融资行为的关系,特别是股权结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理解治理机制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和规范企业融资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统计性描述、相关分析以及加权平均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分析了2000-2003年3886个次上市公司的基本现状、股权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负债比例是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将导致负债水平进一步降低,这与我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矛盾相一致;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管理层及董事会持股与负债比例成反比,这说明在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为主要代理矛盾情况下,股东可能会选择债务融资替代股权激励对经理人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以高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等指标为解释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薪酬、经理年龄与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未流通股比例与高管人员薪酬水平负相关。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对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特殊背景,利用我国2010~2015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股东都偏好低股利政策,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利分配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利分配的相关性不显著;第二、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而第二到第十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论抽象权力与具体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问题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其中,关于权力问题的探讨又主要是从属于权力制约的要求的.但是,在权力法律制度化的框架下,权力腐败和被滥用的问题总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这说明我们关于权力的认识是不科学的,重新审视权力,我们发现,存在着两种权力形态,一种是抽象权力,另一种是具体权力.在权力制约的问题上,应当根据抽象权力的具体权力的不同去寻找不同的制约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审判权与行政权同为权力分立的一支,本应处于并行不悖的状态.然而,行政权的恣意扩张招致审判权的逐步萎缩甚至失准.试观此矛盾,从权力的关联性到权力的重新定位,审判权与行政权并无强弱之分,亦无高低之别.两者的冲突解决不能依靠权力的单方面压制,而是基于权力的合理配置,配置的基点则又回到了司法最终救济这一法治的基本原则上来.  相似文献   

13.
郭锐 《阴山学刊》2007,20(5):82-85
随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从本质上均势自然或不自然地遵循着两项命题假设,并大致形成了三种概念解释或理论假说,状态机能说、政策动机说与权力关系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作为传统均势的典型模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均势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和弊端,即所谓"制衡难题"。尽管如此,均势原则仍不失为国际政治的一般原理和现代国家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权力腐败的真正原因在于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而失去权力有效监督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督体制不合理 ;监督制度法规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协调。因此只有深化监督体制改革 ,加强权力监督 ,才能防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5.
从知识权力到权力知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之沧 《学术研究》2005,12(12):14-20
知识原本自然纯洁,仅是人类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结果,只是此后人类发现其有利可图,才逐渐渗透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形成知识权力。然而自从知识与权力结合后,知识就逐渐发生异化:一是通过权力的支配、控制和利用,使知识从属权力,形成工具知识。二是通过权力垄断、支配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关的学术机构与教育资源优先发展与权力相关的知识,形成权力知识。三是利用权力弄虚作假、霸占别人研究成果,制造假知识、伪科学,导致知识异化、学术腐败,形成知识或科学技术的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16.
孙伟平 《学术界》2006,1(5):27-33
价值规范是根据什么制定和确立的?这是关系到一切价值体系的根据、前提和基础的“元问题”。在价值论、伦理学史上,一种典型的价值(道德)思维方式和方法是“推己及人”。但“推己及人”的“外推式”思路存在许多误区,如违背了主体性原则,模糊了主体间的差异,隐藏着自我中心、以己度人、强加于人、中心主义、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价值风险。对“推己及人”的批判导致了“内生”方式的提出,不过“内生”方式也存在许多理论和现实困难。现实的可能抉择只能是:以“内生”作为总的方向和趋势,辅之以包括“推己及人”在内的各种可能的方法,全面探索价值标准确立、价值规范生成(包括推广、检验)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东北经济中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振兴东北的核心问题是调整政府和企业关系的错位, 错位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替代甚至扭曲。计划经济的本质是行政权力替代了企业权力、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中国的改革是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和分解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各权力主体保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态博弈。在计划经济重灾区的东北, 权力的下放没有把市场主体培育起来, 却使有些政府部门和个人变成利益主体。所以, 东北要振兴, 必须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整个市场放权, 才能实现市场的各种权力对等, 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刘旭东 《江淮论坛》2009,(2):68-72,44
在当今国际体系中民族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行为体,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跨国公司的权力及其影响明显增强。跨国公司日益强大的权力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结构中。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今天的跨国公司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发挥着甚至比国家更大的作用,这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权力·法律·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是必要的恶。制约权力是永恒的需要。制约权力 ,必须理解权力 ,应认识法律中的权力 ,其中宪法与权力的关系至关重要。宪法对权力的制约 ,首先是否认一切绝对权力 ,其次通过权力的职能性分工、设定权力不可侵犯的权利范围和正当法律程序、宪法救济程序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