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茂松 《船山学刊》2000,(4):121-125
在大生产条件下,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文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湖南是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积淀深厚,对当前湖南经济由传统形态向现代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因此,科学地对待湖湘文化,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健康人格的文化圈,这对于湖南现代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李约瑟之谜”与“湖南后进之谜”解说 凡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4世纪前,中国曾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都非常发达的国家。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在科技和经济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15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迅速落后于西方,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产生了近代科学革命,科技革命又促进工业革命,使西方经济突飞猛进.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就是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之谜涉及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外学者对李约瑟之谜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3.
经济思想史的主题和形式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基本内容,以“自我批判”为主题的叙述的经济思想史和以“历史路标”为主题的研究的经济思想史,拓展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主题和形式的视界.经济分析史是熊彼特对经济思想中“分析性”或“科学性”历史进步的理解,在经济思想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用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史观来透视后来形成的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的主题和形式,具有思想史研究上的合理性,也有利于深化经济思想史及其当代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法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法则”观念是科学思想与法律思想的共同基础。李约瑟先生分析了东西方“自然法则”观念的差异,认为这是导致两者在科技领域或领先或落后的重要原因。本文探讨了中国式的“自然法则”观念的种种特征,分析了它们在科学思想及法律思想方面的独特表现,这为解释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法律思想的进步与落后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伦理”是经济伦理学的对象和核心范畴,是这门新兴学科的立论前提和逻辑基础,因此科学把握其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需要在学理上区分“经济伦理”与“经济道德”的界限,在“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及其实践活动过程的意义上厘清“经济伦理”的实质内涵.在此基础上,从三个不同的向度建构“经济伦理”与“经济道德”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与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中首次提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由于历史的机缘,王亚南与李约瑟相逢,并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的关键性环节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思考。他以经济结构作为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切入点,以比较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考察中国的专制官僚政治形态,对官僚专制政治的独裁性、封建地主经济的支配地位、中国传统思想儒家学说的独占性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展开全面的分析和批判。他指出,以地主经济为物质基础的中国官僚政治,抑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停滞在封建阶段,未能及时向新的生产方式转化。王亚南不少开先河的论述和深邃的洞见,可为李约瑟的总结工作提供极有价值的参照,他对“李约瑟难题”所作的理论贡献,将同他的业绩一样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旅游经济思想揭示了旅游经济内部规律 ,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旅游业和怎样发展旅游业的重大理论问题 ,体现了他对旅游经济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 ,该思想为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集中在“轻重论”与“善因论”的论争中,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体制。“轻重论”与“善因论”的长期互动、融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综合辩证思维模式的特点,强调经济政策调控的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的政治、伦理等问题,推动政府与市场互为支撑、相互协调,有力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和思维模式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超越,也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博 《天府新论》2016,(4):148-158
近年来,“李约瑟难题”再次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热烈探讨,但与研究热情的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普遍共识的缺乏。这种研究共识的缺乏由“问题之谜”与“答案之谜”两方面造成。通过对“问题之谜”的梳理,可赋予李约瑟难题以当代意蕴, 并为“李约瑟难题”的当代转向提供新的解读空间; “答案之谜”产生的原因在于陷入“范式依赖”而导致的“范式之争”的学术藩篱。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超越范式之争的解释框架,通过将不同的解释置于一个共同的因果场中以求得共容。  相似文献   

11.
王玉生  林冠 《学术论坛》2006,(7):140-143
韦伯命题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追寻社会经济变迁背后的文化动因,要解读中国韦伯式命题就必须解读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在近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演变,其近代演变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弱相关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系统工程更需要相应的经济伦理为之提供思想启蒙、精神动因、价值合理性支撑以及定向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形式隐蔽着一种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伦理观上的颠覆、批判和革命.马克思伦理观基于“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这一立场既呈现在青年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人类学理解中,亦隐含在《资本论》关于劳动概念的经济学理解中.《资本论》是马克思“劳动的立场”的最终确立,且通过“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看待、剖析和批判那种建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资本剥削的经济一伦理体系.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伦理体系的结构性的不正义,马克思宣告了“资本剥削的经济一伦理体系”必然终结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留学精英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引进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误读,这种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由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双重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在套用西方的范式、理论、概念和方法,用来理解和解释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但这种移植套用在双重意义上是错误的.首先,它在知识论上是一种“语境误置”:将西方的特殊理论错误地上升为普遍有效的理论,再应用于中国特殊的语境与条件之中.这不仅无法对中国经验提供有效的解释,反而削足适履地遮蔽与扭曲了我们独特的经验.其次,它在伦理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以孙中山思想的继任者自居,却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他在1935年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43年发表<中国之命运>提出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案,都流于空谈.他还在<中国经济学说>中提倡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抵制西方正统派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而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解释具有随意性.蒋介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官僚资本,以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长期并存,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是对道教历史作用的真实评价。因此,研究道教的历史,对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脉搏以及继承发扬古代文化的优秀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关于道教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经济思想和观点,在道教思想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都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对道教经济思想的研究,目前还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无论是道教学界,还是中国经济思  相似文献   

16.
陈云经济思想五十年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经济思想经三大发展阶段形成了计划与市场对立统一论及模式 ;由三个层次和四大支柱为核心架构了理论体系框架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根源是实施政府主导型赶超战略 ,资本原始积累未完成而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绝非伟大人物的个人意愿。陈云经济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领域、推动经济科学实验科学阶段纵深发展、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经济哲学 ,长期而又间断指导新中国经济建设 ,但仍然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处于轴心期基本完成和历史大转型的年代,汲取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养分,根据时代精神,对先秦各家思想进行改造,在经济思想史上真正做到了继往圣之学、采众家之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自由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来源是道家思想,尤其是战国末至西汉前期发展、昌盛乃至一枝独秀的黄老之学。法家,特别是管子学派和儒家是其自由经济思想的重要来源。其自由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人性观和财富观、自由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原理、无为而治的"善因论"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既具有符号价值,即它可以为现代价值观提供一种中国式的表述,又具有功能价值,即其熠熠生辉之自由经济思想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国家规模理论,都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论证国家规模的成因,但关于这一规模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以及规模扩张的极限是什么都没有深述。决定国家常规(而非特殊时期)的可持续性最优规模的因素,最基本的仍然是经济绩效。只有长期保持较高经济绩效的国家规模,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本文通过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论证了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规模优势,结合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国家规模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对“黄宗羲定律”和“李约瑟之谜”给出了逻辑一致的解释。在充分借鉴西方新制度学派和国家理论的同时,强调了生产方式对国家组织及经济绩效的决定性作用,重返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乔洪武 《江汉论坛》2014,(3):100-105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中,经济伦理变迁的路径依赖会对经济转型本身以及与经济体制相吻合的经济伦理的变革产生重要的影响。原有的计划经济的经济伦理特质会使转型中的经济伦理陷入以下困境:首先,由于路径依赖,原体制经济伦理的"道德性标准"成为导致当今我国社会商业中的伦理严重非道德化的根本原因。其次,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谓的"德治"传统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的漠视,而且成为建设法治型国家的极大障碍。第三,原体制经济伦理的"官本位特权"意识成为阻碍确立现代市场经济科学、理性的伦理精神以及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最顽固的障碍。而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则在政府。政府一是要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经济伦理所植根的社会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利用优良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引领和推进经济伦理的发展与进步;二是要顺应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自觉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执政伦理观念变革的步伐,以良好的政治伦理推进经济伦理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赵显明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把“科学技术发达的文明古国——中国为什么没能最先进入现代文明?”称之为“李约瑟之谜”。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引起过许多著名科学史家的研究兴趣。除李约瑟之外,著名科学史家,科学社会学家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