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观点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政府在处理内政和外交问题时更加从容自信.胡锦涛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理念涵盖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助于推动建立邓小平所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陈赟 《天府新论》2023,(3):13-2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性特征之一,而自然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不包含人在内的自然界的自然;二是个人存在层面的自然;三是社会存在层面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理所当然地包含三个层面:即人与万物的共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与精神存在的共生交融;社会(或民族、共同体)的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的交织共存。中国儒道传统的共生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论根脉,其中万物一体的思想、自然的理念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突破西式现代化自然与精神二元、传统与现代断裂构型的关键。从世界历史视野来看,人类正在从西式现代化走向共生新时代或共生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因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方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逻辑的超越,完成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转变,实现了从驾驭资本逻辑到激活自然资源的模式创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两大和解”中的制度优势,是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机理来看,高质量发展的大众旅游能高效助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旅游能明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能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旅游能进一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能有效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更高品质的大众旅游满足大众需求;推进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促进文旅融合,以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旅游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交流互鉴,以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共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方式.共生国际体系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体的组合状态和彼此间的利害关系,分为和平共处、和平共生与和谐共生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递进都意味着共生关系的优化,并伴随着一系列理论自觉和实践创新.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以来,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已逐步形成并发展了和平共处理念.在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持续迈进的现阶段,中国正致力于积极建构和平共生理念,并着眼于下一阶段的使命——推动国际体系朝和谐共生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共生关系的优化,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的同时,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推动各方朝着打造命运共同体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国民共同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内化精神规范,为现代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展示国家"软实力",为当今多极世界确立和谐理念的"中国价值观",推进中国及世界的和谐建设与和平发展,从精神上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实时掌握现代化进程,科学评价现代化程度,有助于及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短板弱项,为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发展的新征程指明方向。本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以及新发展理念,构建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精神文明富裕、社会和谐和睦、绿色生态发展、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等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并辅之以专家咨询法,对2007—2021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基于既定目标值,目前中国式现代化进度达到67%,其中精神文明富裕维度的现代化是突出短板,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和睦维度的现代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为此,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发展模式需要深入反思的问题是:中国的改革发展究竟靠什么获得成功?中国模式的发展逻辑是什么?如何从中国经验提升中国理念以推动中国模式的创新?从社会发展哲学视角揭示中国模式之谜,就需要从中华文明传承、现代化转型、社会主义实践、全球化发展的视角反思中国模式的发展逻辑,阐发中国模式蕴涵的自主发展、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天下为公、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提出和谐发展观,推动中国模式及其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以及由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特征。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上与西方生态现代化截然不同,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语境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超越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范本。中国式现代化集全党意志、集国家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就是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延续、更新,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模式、类型。它关涉古今之变、中外交往,具有传统、世界两个维度。它的发展过程是对传统的否定、反叛、利用,它与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与之相伴,交流的渠道增多、借鉴的资源更为丰富。与此相适应,文艺现代性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传统和世界两个维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研究这两个维度的状况,能够从变化中观察中国式现代化、文艺现代性的变迁和特征以及二者的互动,进而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推动当代文艺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理念,其核心内涵是和平、发展和合作。国际法对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以国际法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遵守国际法的典范,但是在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推动和谐世界构建的过程中应当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问题,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所提出来的科学思想,表明了人与自然是本质融合、共生共存的统一关系。特色鲜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在充分挖掘其互利共存、协调共生、互进共荣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其生态唯物论、生态价值论、生态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以“生命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原则的实践价值为引领,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对推进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杨金卫 《东岳论丛》2007,28(4):38-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有力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要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和国际环境,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立与形成,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对于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它以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为目标追求.希望通过积极倡导平等、善意、彼此尊重的国际关系,实现双赢.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为"和谐世界"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可能性,但和谐世界理念的落实仍将会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中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在有关讲话中多次阐释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和谐世界理念建立在对国际形势深刻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同时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相互关联.和谐世界理念立足自身、关照全球,承接传统和现代,对于化解国际矛盾、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景珊 《理论界》2007,3(2):49-51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的发展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思想和行为模式层面达到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农村投入的倾斜和扶持,普及教育、推广科技,促进农民自身现代性的形成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现代化的推进在中国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只是一种理念,而且也是现实的社会实践。政府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行政发展的价值关系是否和谐,将会影响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发挥,进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梳理我国现代化历史轨迹,提炼符合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观照典型国家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博采发展模式之长,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是新时代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坚持目标导向,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由此五个方面破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正确方向迈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理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共同富裕是重要的治国理念,是一种崇高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具有物质和精神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富与民富相统一的内涵特征。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思想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精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辩证扬弃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理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