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需要立法、行政、司法保障,即立法者对此做出概括性规定,并通过宪法解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在具体立法中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行政机关依据正当程序对此进行具体的判断;在出现纠纷时启动司法程序.由法院针对个案中的具体事实,进行最后的确认.  相似文献   

2.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公开的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阿奎那巧妙地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共利益观念与基督教教义调和起来,形成了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神学公共利益理论.这一理论在公共利益的构成要素、类别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强调公共利益是国家的目的所在、是政权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成因;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既突出公共利益的相对优越性,但同时也不否认个人利益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基础。郝国印同志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不是公共利益的基础,并从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与郝国印同志商榷。为了只在经济科学的研究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有必要作两点限定:第一,我们讨论的个人利益不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一切个人利益,而是专指物质生产领域内劳动者用于满足自己直接生活消费的物质利益。第二,讨论个人利益是不是公共利益的基础,这里的所谓基础,应指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决定作用。即,个人利益是不是公共利益产生的物质基础,公共利益是不是来自于个人利益并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之上。超出这一范围的其它意义,一般不应涉及。  相似文献   

5.
高志宏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83-193
在社会转型期,存在公共利益泛化和弱化两种错误倾向.以公共利益为视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立法大致经历了公共利益统合一元立法、利益多元化立法、公共利益独立化立法三个阶段,立法本位实现了从国家利益到个人利益再到公共利益的转变.科学公共利益观应当是一种和谐包容利益观,要求客观看待社会利益多元化,科学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要充分肯定个人利益之合理诉求,也不能无限夸大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保护公共利益是我国未来立法的重要导向之一,为此要厘清公共利益内涵外延、规范公共利益立法表述,创新公共利益立法模式,尤其是要通过类型化立法方法和民主程序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范围,明确行政实现公共利益的比例原则,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公民共和主义的框架中,既要强调公民的自主,更要强调公民对共同体的责任,公民不仅是承载权利义务的主体,更重要的是维护公共利益的行动者。传统诉权的讨论焦点集中于公民的个人利益,这是自由主义个人至上的公民观在诉权领域的体现。在公共行政领域,具体的个人利益往往与抽象的公共利益相互纠结,在为个人利益斗争的同时也是在争取公共利益,公法领域的诉讼往往与公共利益有着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7.
《新学术》2007,(3)
房屋拆迁涉及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模糊,导致政府无法准确地把握公共利益。准确界定公益拆迁,对于城市房屋拆迁予以程序性制约,是解决公权力侵犯私权利的关健。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自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以来,围绕着解决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出现了两种制度设计方案:一种是突出强调个人利益、私人利益的神圣性,把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寄托在个人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实现之中;另一种是强调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把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看作是个人利益和私人利益实现的必由之路。两种制度设计方案都有着充分的理论证明,而且,发生在从属于这两种制度设计方案的理论和学说之间持久不懈的争论,构成了整个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图式。在实践上,出于维护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必然会选择强化国…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法本身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制度设计,旨在激励知识创新和促进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之间实现理想平衡。但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利益失衡,导致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合法性质疑。由此,必须防止私权保护不足或私权保护过度而损害知识产权人的个人利益或公共利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分析需要考察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本宏  高志宏 《学术界》2012,(8):85-95,287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是增进公共利益、保护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而界定主体则是公共利益界定的前提问题.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各国的法治实践也不尽相同.基于权威性、代表性、中立性等考量因素,公共利益只能由立法机关界定.我国公共利益界定的应然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也有权界定公共利益范围,但应遵循法律效力等级原则,不应与上位法相冲突;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外,其他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都无权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在现阶段法律可以授权部分行政法规、规章对公共利益予以界定,但从长远来看,人民代表大会不能授权其他机关界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善”.在理性启蒙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有能力设计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政治社会结构,公共利益成为一种社会构建原则.但功利主义认为,社会政治秩序是在个人不考虑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无意而自然形成的.及至当代,公共利益观念呈现价值纷乱的多重景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公共利益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爱尔维修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利益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他把利益原则提到自然规律的高度。爱尔维修认为,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和归宿,而社会公共利益是道德或美德的标准,他的伦理学目标,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结合。爱尔维修追求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统一,对这一理论的探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存在是分层次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公私”关系,即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应该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入手,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达到高层次的道德。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理论界》2013,(10):159-162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内,气候技术的国际转让停滞不前.为此,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推出了包括绿色专利加速审查措施,加强反垄断审查,推动专利共享计划等促进机制.气候技术的国际转让所代表的公益性是与一般商事性质的技术转让行为所追求的个人利益相冲突的.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气候技术领域出现了利益失衡.建立和完善气候技术国际转让的促进机制是对一般技术转让制度所进行的动态调整,其目的在于推动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实现气候技术领域专利持有人的私人利益与国际社会公共利益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公共利益的泛化和滥用是公共利益的政治法律实践中最具危险性的现象.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公共利益内涵界定上的抽象、宏观、含糊,是助长公共利益的泛化和滥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对公共利益做出一种更为具体、微观、清晰的界定,成为近年来理论界持续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法哲学角度描述式地把公共利益内涵界定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公共利益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多数性、个人利益的还原性、利益享有的公用性,从而为公共利益的讨论开放出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范畴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无论是在规范性文件还是在法学理论中,“公共利益”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公共利益作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表现为利益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极端广泛性。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共利益的滥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军 《学术研究》2007,(10):59-63
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价值基础,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法律标准。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判断、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如何界定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公共悖论” ,即 ,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的冲突 ;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政府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道德境界的传统表述是大公无私,但传统的表述只适用于公共利益重大而又无法兼顾个人利益的特殊情况,而在诸如公共利益微小而个人利益重大的场合就不适用了。将共产主义道德境界重新表述为集体利益最大化,不仅完善了共产主义道德境界的表述,而且成为人们更容易实现,更值得向往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肯定共同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存在于一切人类和一切历史之中,因此,共同利益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就具有本体论价值。《费尔巴哈》历史性地阐述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产生发展的阶段性进程,明确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是实际利益(包括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实际利益的共同体形式(国家)在性质上是一种异化。共同利益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语境下理解共同利益、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以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现实性存在方式是什么、共同利益是如何历史性地异化生成为共同体形式的国家、国家虚幻共同体的双重矛盾和二次变换的演进根据是什么以及我们在研究共同利益问题时如何避免抽象化和绝对化等等问题的解决对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