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艺术活动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各有不同.政治家认为它是政治的工具,道德家认为它是伦理教化的方式,神学家认为它是宣扬宗教思想的手段.这些观点虽各执一端,却都有一定道理.这说明艺术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层次、多属性、多功能的复杂精神活动.但这并不等于说艺术活动就没有自己质的规定性了.与其他精神活动相比较,艺术活动诸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对人的本质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有人认为,人之为人,不仅在于他的社会性,而且在于他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持论者都把自己的观点称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基本观点,并且是深刻地包含在马克思的著作,特别是早期著作中,为了弄清对此问题的认识,本文试图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把价值的本质说成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误解,混同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以及供求价值论,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一、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了解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凡是初学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认识到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它本身没有丝毫的物的因素,从而没有丝毫的效用因素。我们不能够认为社会必要劳动只是一个量的概念,它不能表达出价值这个概念的质的方面,只有社会必要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才是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4.
王丽华 《理论界》2003,(5):24-25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和特点思想史上对人的本质认识存在很多观点,有的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应该就具有和动物一样的自然属性;有的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只和社会中的一切发生联系,人具有社会性,等等。其实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全面认识人的本质。第一,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中的一个根本性命题。人不可能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纯粹的、抽象的人。而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的“社会关系”不…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的系统本质在对信息本质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是物质实体的固有属性,不必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中.这种观点割断信息的系统关系,只从信源的实体中寻找信息,是错误的.实际上,任何信息都存在于一定的信息系统中.信息系统是由三个因素组成的,即信源、信道、信宿.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方面,即信源与信宿.信息系统实质上也就是  相似文献   

6.
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价值哲学中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歧义纷呈,难以定于一尊的课题。在众多议论中,有倾向明显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实质在客体。物对人的价值在于物的属性和功能;人对人的价值在于客体的人的素质;精神客体的价值在于它本身的质量和特性。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指客体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承认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认为统一的基础在客体,主体统一于客体。  相似文献   

7.
谈“人的本性”,不能不涉及“人的本质”,因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本性亦即人的本质。 “本质”这一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中有三重含义:第一,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质,是一事物作为该事物而存在的根据;第二,本质必须通过关系而得到揭示,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这种普遍联系包括他物联系和自身联系,只有揭示出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才能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第三,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范畴。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发现该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依照对本质概念的如上理解,我们就可以把“人的本质”解释为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据。要发现这个根据,必须考察人的关系——首先是人在其生存过程中同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即人的“他物联系”,其次是人在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时所获得的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即人的“自身联系”。发现了人的本质,也便找到了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关系问题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只是人类社会一个派生的方面、一个从属的环节,即它与社会历史是一种外在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本身内在的、普遍的、必然的存在方式之本质的内容,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本文不打算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全面评价,只想对后一观点还未论及的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价值活动的应然性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作一分析研究。一、“人”与“社会”、“价值”人的活动、社会活动、价值活动三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是社会的本质、实体,人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9.
综合法学关于法律本质问题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本质问题是法哲学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最具根本性的问题,综合法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及观点颇具特色,其独到和成功之处在于:对法律本质的研究是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展开的;主张各学派有效研究方法的融合与统一,坚持整体论的方法论;在法律本质的内容的研究上,也坚持一种宏观而全面的、整合的观点。另一方面,其研究及观点也有不足之处,诸如,在“博大”与“精深”的关系上,得于“博大”而失于“精深”;对于决定法律本质的诸因素作了等量齐观的分析;;对法律进行的“质”的分析多,而对法律的真正“本质”则涉及较少。  相似文献   

10.
戴震的理欲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一反程朱理学的理欲对立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欲观——理欲统一观。 戴震认为,理是人们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种必然之则。他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要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  相似文献   

11.
论价值的来源与本质刘敬鲁关于价值的来源与本质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两种典型的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由实践创造的,价值来源于实践,价值的本质是人通过实践表现在客体上的人的主体性①。另一种观点认为,并非一切价值都是由实践创造的,因为有相当部分的...  相似文献   

12.
六月上旬,广东教育学会再次组织已持续两年的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会。这次讨论,有了新的看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育又是现代生产力的新因素。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①教育不仅包括意识形态及认识的因素,也包含社会实践的因素。②教育的主要属性不是上层建筑,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具有多质性和复合性。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除生产力三因素外增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又在于教育。因此,现代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已间接和直接地参加了物质生产过程,成为现代生产力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 ,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反映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人的本质不是它自身存在的物质性 ,而是它自身存在的意识性。意识对物质世界改变创造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被马克思主义加以肯定 ,而且被现代生命科学充分证明。意识本质活动有自身质、量、度的属性。根据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意识创造、创新本质活动的论述 ,我们可以揭示出创新思维内在活动规律的思想性创造意识和运动性创造意识活动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创新的原则、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本质属性     
一在形式逻辑(或称普通逻辑)中,关于概念的本质问题,有一种较为流行、较为公认的,也是我个人所赞同的观点,即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形式逻辑概念论体系上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归结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本质属性理解为仅仅是事物的特殊属性(或称特有属性),即一类事物(或一个事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事物(或他个事物)的属  相似文献   

15.
哲学“质”的范畴以及相关的概念如属性、特性、本质等,因教材、辞典解释不一致,人们的认识不同,长期以来使用混乱,争议颇多。本文仅就质的范畴及其相关概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澄清混乱,并作出新的定义。(一)《辞海》1989年缩印本对质以及相关概念作了解释和定义,现摘要如下:“属性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第1212页)“性质指事物所具育的本质、特点。”(第975页)“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第305页)“规定性决定一事物之所以为这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及人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一种过程质;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种系统质;人的本质是相对的、多层次的质;人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质。要正确认识人的价值的问题,必须区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价值的评估这三个范畴。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元心理学出发,试图确立爱欲的本体地位.在他看来,爱欲与逻各斯、理性是对立的两极,应该在双方的相互作用中来看待爱欲.正是由于人类文明不能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因而导致了目的与手段的相互易位.马尔库塞同意尼采将爱欲视为人的本质的观点,主张在这一基点上把握理性的地位,来解决目的与手段易位的问题.马尔库塞看到了爱欲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这是了不起的贡献,因而在新文化建设中应引入爱欲这一范畴.但他将爱欲视为人的本质,又是混淆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不当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上对物价和工资改革的议论颇多,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与物价本质上都是价格,物价上涨了,劳动力价格也应上涨,因此,工资应与当月生活费用指数挂钩(即硬挂);另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与物价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新的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下简称"新论断")这里没有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是,那么邓小平在"新论断"中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如何才能全面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笔者认为,这涉及到人们对事物本质的两种不同把握方式的问题。一种方式是从内在与外在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叫做"实体-属性"方式。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存在本身。事物的…  相似文献   

20.
王继 《天府新论》2018,(3):81-88
通常认为,胡塞尔关注的是意识意向性,到了海德格尔、梅洛-庞蒂那里才创造性地将意识意向性转化为身体意向性。即便一部分学者将目光转向了胡塞尔手稿中的身体问题,也倾向于认为在他那里纯粹意识和身体是分裂的,身体处于从属地位。本文试图从纯粹意识的本质、亲身被给予的直观行为和物感知的侧显特征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说明纯粹意识内在包含了身体维度,那种认为纯粹意识与身体分裂的看法是一种误解,这种观点没有跳出传统身心二元论的窠臼来理解二者;另一方面说明胡塞尔在处理纯粹意识的具身化问题时,身体经历了一个从隐匿到实显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