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海东 《江汉论坛》2006,(4):100-102
从文学的角度审视《庄子》,可见其中广泛地使用了变形艺术方法。该书广泛运用变形之法,与作者深受楚文化之影响有关。楚人的思维方式,楚文化圈流传的远古神话,楚地的艺术创作,均是促使《庄子》变形之法广泛生成、运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宋国作为庄子学派的诞生地,其社会政治文化气候对庄子学派思想及文学个性的形成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庄子生于宋桓侯时期,而其一生的主要生活和其思想学说的建立则在于剔成、王偃二世,这两个君主统治下的宋国政治现实对于庄子学派思想学说特色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和影响。宋国处于各种类型文化交汇融合的中心位置,这使庄子学派能够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灵,而使其学无所不窥,其学说包罗万象。庄子学派迥异于其他诸子的独特文风,与多方面丰富的文化成分的培育是分不开的。而庄子率弟子对当时几个主要文化区的游历,更增强和加深了这几种文化传统在其思想上的综合融会。在学术思想上,楚文化直接促成了庄子学派对老子思想学说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高深 《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63-168
自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以西方近代的“自由”观念解释中国先秦典籍《庄子》,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笔者认为,以“自由”概念阐释庄子思想的“自由说”并不符合《庄子》一书的实际,是对《庄子》中关键词语及主要观点的误解。本文分别从“待”的含义、“无己、无功、无名”的作用、“自然”的含义以及“得道”的结果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由说”的错误,指出《逍遥游》“犹有所待”的对象本不是“风”,而是“得道”,不是针对“自由”而言的而是针对“致福”而提出来的;庄子的“自然”不是强调事物(包括人)的自发性,而是“道”的特性,“顺物自然”就是顺从“道”,反对人为;“无己”、“无功”、“无名”,是得道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庄子“得道”的目的既不是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也不是追求哲学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追求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时代,正是诸子争鸣、学术繁荣的时代,庄子的家乡蒙,地处南北交会的中心区域,各种思想都会在此交流传布,加之庄子"其学无所不窥",所以他深深地感受到过多种文化的激荡.庄子思想之所以绚丽多彩、包容万象,不能不部分地归功于这多种文化的激荡.但是在所有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要数楚文化对庄子哲学的影响最大.庄子  相似文献   

5.
庄子认为,自然而然存在着的世间万物,没有所谓是非对错之分别.但随着人的私欲私爱私情的出现,人们在给予与索取之间,为着各自利益的考虑,彼此勾心斗角,人本有的纯洁纯真就受到了伤害,于是人世间便有了是是非非以及没完没了的是与非的争执.在庄子的心目中,超越是非之是非乃是人类摆脱无谓烦恼的出路所在.而要实现这种超越,在庄子看来,至少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明辨是非;淡于名利,"虚己以游世";跳出个我的阈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照之于天","以应无穷".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庄子》一书的作者问题,有各种争议,较为一致的说法是内篇为庄子手笔,外、杂篇出于庄子后学,但都没有确凿根据。本文认为,在没有充足证据之前,不宜剥夺庄子对书中某些篇章的著作权,故所引文字仍系于庄子名下。几十年来,庄子遭受非议最猛烈的莫过于他的处世哲学。这些非议歪曲丑化了庄于的形象,使庄子在一些读者的心目中成了一个可悲可笑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学识渊博、思想开阔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卓越贡献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如果庄子活在今世,面对这些非议,说不定  相似文献   

7.
生死观是孔子和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问题,厘清孔、庄二人在生死观问题上的差异与融通,对于整体把握孔子和庄子思想具有关键意义。从表面上看,孔、庄二人的生死观截然对立,但二者又有其融通之处。从对生命的重视程度看,二者相互发明;从养生的角度看,二者相互补充;从对死亡的态度上看,二者同归于“道”;从探讨生命的意义上看,二者追求永恒。孔、庄生死观的实质都是对理想人格的探讨,对生命永恒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庄子》具有多维性。在儒学的视阈中,《庄子》是社会规范的破坏者,也是人心的毒害者;在宗教者的普世情怀中,《庄子》是心与性的理想乐土;在理性主义的观念中,《庄子》是非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也是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不同视阈下的《庄子》,呈现了它在历史中的多种面貌。  相似文献   

9.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286年),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作过漆园吏。他的思想“要旨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这部书,《汉书·文艺志》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内篇》七篇在命题、思想、文风上都比较统一,是庄子亲手所写,代表了庄子本人的思想,而《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则可能出自庄子的弟子及后来的道家之手。  相似文献   

10.
以今人视野回眸先哲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在庄子看来,"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是"人为",庄子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宣扬"万物齐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养生并不是脱离世界,而是要大胆感知和观察世界万物运动的内在规律.就这个意义上说采,庄子的认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逍遥游是庄子主张的最高精神境界,所谓逍遥,就是自由,就是超越时空的、绝对而永恒的自由.庄子所追求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越束缚.庄子的"游",就是若即若离,活在这个世界,但是又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所谓"逍遥游"就要达到自由自在、若即若离、不拘名利、追求精神解脱,同时又大胆思索,追求真理.庄子关于个人修身养性的观点至今仍然有他的积极意义.庄子的养生,实际上是热爱生命,他主张人不为物累,顺应自然,远功名,却利欲,与世无争,做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才能够养生,享尽天年,这和现代医学所主张的情绪乐观,心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