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官员丁优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完善,清廷对官员丁忧时间有明确规定,丁忧官员范围较前代有所扩大,除了从前的汉族文武官丁忧外,还增加满、蒙、八旗官员的丁忧.由于满、蒙、八旗官员的特殊身份,导致丁忧官员的待遇也有所不同.此外,清延时丁忧官员管理的加强,充分表明丁忧官员对地方的发展稳定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清代官员丁忧制度的研究,可进一步认识清代的汉化倾向和变革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
县尉是唐代县级行政机构中重要的官员.县尉的来源主要有:一是贬降官;二是其他低品秩或同一品秩的官员;三是通过科举者.他们的迁转也有自身的特点,迁转为中央的御史、三省官员的人数高于其他的任何途径,反映其在唐代官员仕途升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们较多兼任中央集贤院、史馆、宏文馆职务,时常被差出执行特殊任务,由此对县政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的迁转途径,除传统的察举、考核之途外,官员的自荐、他荐乃至检举告发他人之奸匿行为亦是西汉时期官员迁转的重要途径.受制于君主权威的西汉官员迁转管理,虽然在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君主专制制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自身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薛文清公从政录》是薛瑄在从政闲暇之余书写的感想语录,短短两千余字的小册子蕴含着丰富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包括"民本"的公共行政原则;涉及人事、财政、激励等方面的行政技术;强调官员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的行政伦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儒家行政文化。书中的一些行政思想对当前公共行政仍具重要借鉴意义,尤其是加强官员行政伦建设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行政伦理的建设需要内外兼顾,既要加强行政官员自我修养,同时也要强化外部的制度性约束,双管齐下,共同奏效。  相似文献   

5.
盐官的设置是元代盐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元一代,南北得以统一,元统治者对全国较大的几个盐运司的官员进行了统一设置,并罢去一些规模较小盐司的官员,这反映了统一局面下元统治者宏观调控,抓大放小的管理思想.随着盐务管理体系(盐运司一分司一盐场)的建立,元统治者整合金代盐官体系和元初转运司体系,相应建立了盐官体系,进而推广至南方产量较大的两淮、两浙及福建盐区.这是全国统一局面下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央垄断盐业,加强中央财权的重要表现.元代盐官体系盐运司官员设置的规范化使元代盐法在理论上臻于完善,并成为明清盐官设置的样板.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古代很重视官员的管理,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其中,官员的考绩制和叙用制就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的人才观具有多层面性、广义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功实"是他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在选举人才上.他提出了六"毋"原则;在使用人才上,他具有四条原则;对官员的考核上,提出了"以钱谷为考成",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考成法".  相似文献   

8.
院士官员化倾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中国,两种现象突出,一是官做院士,一是院士做官.因此,在院士队伍中,官员色彩越来越浓.但"倾向性"究竟有多大?本文通过抽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这两个部门的所有144个院士,得出结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官员度约为5.1,平均官职略高于厅局级副职.  相似文献   

9.
官员的腐败行为是多种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官员腐败心理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再到心理结构总体质变的过程。官员的腐败心理主要有特权心理、贪婪心理、畸形攀比心理、侥幸心理、过度补偿心理、盲从心理和定势心理等。官员自身的人格缺陷、认知偏差、情感错位和意志薄弱等是其产生腐败心理的决定性因素。对官员的心理干预包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官员健全人格;建立心理评估机制,关注官员心理健康;调控需要结构,树立官员合理的需要观;开展心理培训和心理训练,提高官员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目录 一、历代监察制度的概况 二、明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和发展(一)都察院(二)总督与巡抚(三)监察御史与巡案御史(四)给事中 三、明代监察官员的地位和作用(一)明代监察官员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的作用(二)明代监察官员对皇帝绝对权力的制约(三)明代监察官员在与宦官集团斗争中的作用(本期选刊此节)。(四)明代监察官员在打击贪污、肃清史治、巩固封建统治过程中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