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认同的世界历史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主客体张力关系,唤起了各个民族国家世界意识的觉醒,由此逐渐地生成了世界历史语境下的文化认同。这个当代世界文明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一而再地引起各国学界持续而反复的研究、解读与重新思考。实际上,文化认同不仅是强化民族个性,通过他人确立自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需获得他人的承认和接纳,进而最终肯定自我、回归自我螺旋式展开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进程内在地蕴涵着当代历史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理想价值图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彦泉 《齐鲁学刊》2000,42(1):113-118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启发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生态哲学是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规律在当代哲学中的反映,可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综合优化发展提供一般思路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意味着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活动空间正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主权版图界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 ,有效地进行文化建设是涉及到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大问题。对此 ,我国应采用“三管齐下”的文化发展战略 ,即维护文化主权 ,扩大跨文化交流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家莲 《理论界》2005,(2):22-24
全球化语境下国际文化形势是西方文化在全球居主导地位。面对全球化浪潮,邓小平的国际文化战略思维包括:实行文化对外开放政策,融入世界文明主潮;强调科学和文化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确立了中国文化的独立自主、综合创新的性质;重塑当代民族精神。邓小平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战略思维,无论从理论意义或者实践意义来看,都具有着超时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化过渡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与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的演进和更迭相伴随、相激荡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基本语境,化解文化冲突、延绵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共识、实现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内在要求,古今融合、中外互补、存异求同、综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哲学的观点来看,科学发展观通过解答当代哲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是什么?是科学理性,还是文化理性?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是经济增长,还是文化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文明理念是什么?是生态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实际上是以文化理性为理性基础,选择文化发展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从而证明,科学发展观提出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兰明 《理论界》2007,(11):137-138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是客观的事实。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和借鉴将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文化将逐渐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文明冲突和文明共存引发世界文明的变迁、演进、发展和多样化,不同文明在交融中发生碰撞而走向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趋势。我们要学会在复杂多极的文明世界中共存,学会从其他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定位者.传统民族精神面临文化整合与冲突的矛盾,文化的断裂造成了当代理想主义与功利主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冲突.文化冲突与断裂呼吁当代学人通过哲学创新,去探索适应当代发展的民族精神,这是当代哲学的重要使命.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走势可大致概括为理想主义与务实精神结合,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个性张扬的结合,英雄主义与大众文化、日常生活的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个性的拓展,多元板块互动与文化的统一性,民族精神发展的核心理念的生成与人格楷模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当代全球化的人类社会扮演着令人注目的角色,其中当代世界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或多或少都与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误解、误读和摩擦、冲突相关联。因此,积极开展和探索宗教对话的新资源、新途径、新观念,就需要不断开辟具有人类普遍价值的参考资源,从而为文明对话的努力前景提供比较可取而可行的路径,是宗教学界和理论界共同的责任。本文在以中国宗教的传统为个案的基础上,梳理了宗教对话和文明对话的现实性、可能性,以及为营造和谐发展社会具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刘丽玉  申波 《兰州学刊》2007,(5):166-168
全球化虽然对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但面对强势的文化霸权主义,全球化决非是"全球趋同"或"全球一体化",而且它的负面效应也会冲击民族本土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既要强调文化自觉,也要坚持文明对话.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就是面向现代化的主题、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