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不过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社会变革基础上我国关于人的自我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从政治人到经济人再到文化人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改变的反映,也是我们对人的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的体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呈现出向人的本真自我回归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赵源 《江淮论坛》2000,(2):98-101
一、前言大致说 ,中国哲学之特质为天人合一说。由对天与人的关系说明中国哲学之起源和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天观念是人所造的。人对天观念的演变过程———人怎么样了解天观念 ,就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探究天观念的演变是中国哲学研究之基本。在中国古代传统中 ,对天的了解 ,大致有两种———即神性义之天和自然义之天。其中神性义之天为哲学的重要对象。因而本论只探讨神性义之天观念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的天观念 ,演变得很大 ,又复杂。这复杂的问题是与当时的宗教以及政治环境大有关系的。故本文对中国古代的天观念 ,是以对各时代的宗教…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文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侨华文教育的历史上下几百年,地域遍及五大洲、其产生、发展、演变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有利于华侨华文教育的发展.应根据新形势、新特点,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把华侨华文教育推向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用情志教育和知的教育、生活本身和生活工具等说法来说明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偏好情志教育(即生命教育)。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他在思考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过程中,受到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响,认识到教育即生命,把生命的教养看作乡村建设的意义之一。把梁漱溟的教育观念放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史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以发现他对教育观念的思考走的是一条生命教养的道路,预示着超越启蒙与救亡范式的可能性,当然,这不是说他已经完成了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华 《天津社会科学》2007,2(2):106-110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当代艺术教育都处在发展的困境之中。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社会功利性与文艺复兴所呼唤的人文情感性之间的矛盾,既是西方近代以来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当代艺术教育应当重建社会功利性的基础,从而使人文情感性的引导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对于新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来说,历史经验或许可以为它走出两难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宋生贵 《阴山学刊》2001,14(1):56-60
人文素质教育、美育、艺术教育,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彼此间既不涵盖,也不可相互替代.艺术能够感染人以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世界,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有助于有效地调节与涵养人的心态.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要在根本意义上体现出其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有效性,则必须强调应在一种和谐而有机的整合中进行.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变革所带来的政治观念和文化取向的转变都反映到了敏感的法律教育中,并赋予其新的使命。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的发展史,折射出了近代中国法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作为艺术教育发展体系中的高等阶段,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它的完善才意味着整体艺术教育体系的良好发展。在艺术教育领域有着不同的教育观点引导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在此主要运用整合的教育观念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实施,来分析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教育”作为目标,是动态发展的,对其思想认识也经历了由浅到深的渐进过程。从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再到振兴民族,教育为本,呈现出超越传统教育、教育西化、教育中国化和教育现代化这样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一些可以不断反思的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延续中国传统教育,也不能全盘照搬西方国家发展教育的途径,而只能选择适合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综合化、生活化的教育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魏华 《南方论刊》2006,(10):93-94
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而理清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对西方现代艺术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将西方现当代艺术分为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对重要的艺术流派进行分类总结,梳理了从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带来了加速教育交流的必要,同时也为教育交流提供了平台。在教育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时,必然面临如何使其中国化的问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中,古楳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学习外国教育经验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此他围绕"新教育背景"对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和中国的社会背景做了详尽分析。古楳的探索启示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国化改革中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同时从事教育改革研究的工作者要深入中国社会了解社会现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中国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赵倩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20-123
作为艺术教育发展体系中的高等阶段,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它的完善才意味着整体艺术教育体系的良好发展.在艺术教育领域有着不同的教育观点引导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在此主要运用整合的教育观念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实施,来分析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3.
晚清谴责小说是明清讽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晚清谴责小说功利性的主题阐述使得小说成为时代观念和思想的机械演绎,夸饰性的"魔幻现实"的叙述方法和过度的语言宣泄稀释了讽刺的张力,它在中国传统小说讽刺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蜕变.它既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终结者.又是"五四"以后现当代讽刺小说的引导者.因此,它的艺术意义和发展价值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运怀英  牛东林 《理论界》2004,(4):262-26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一门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回顾党的83年的历程,在党刚刚诞生时,党员人数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83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在中国执政50多年,拥有6600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的大党。在这个巨大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党的干部教育也经历了思想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直至走向今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新民主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5):113-119
无论是社会历史演变还是理论逻辑转换,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繁琐的论争过程,也正是透过论争,可以清晰地探析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到左翼文艺运动十几年间文学观念的变化。其间,从"建设的"到"怎样地建设"的理论宣言折射出新文化运动发生后的文学观念的心态嬗变;由"艺术的武器到武器的艺术"反映出文学观念的工具论思想的衍生和发展功能嬗变;而作为"为人生"与"为艺术"两派之间的论争,更是集中体现文学观念的形成方式和运作形态的嬗变。三者共同勾连起社会与文学之间双向互动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味”是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重要范畴之一。以味论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诗论家和现当代理论家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但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特点和演变轨迹尚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从中西美学对于味在审美理论中的巨大差异入手,以钟嵘、司空图和苏轼的“诗味论”为重点,探讨诗味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力图揭示“诗味论”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审美理想演变的关系。以味论诗,积淀着汉民族经验性思维的性格特征。与西方人长于理性分析、思辨人奥不同,中国古代极…  相似文献   

17.
宫艳丽 《理论界》2003,(3):96-97
纵观世纪之交发生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最关键的变革应该是培养目标的改变。我们曾把目标确立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后来又确立为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最后我们才确立了今天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的完整的人。正是这一根本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从基础教育领域到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这一观念的转变,也使我们对各个学科的教育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发现,在以往的学科教育中我们常常忽略许多东西,如各个学科教育中的情感因素。不但自然科学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被忽略,就是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因素的人文学科教育也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新诗的产生与发展,从1917年2月《新青年》发展胡适的《白话诗人首》至今,已 有孤余年的历史。众所公认,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新诗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另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也同样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当代诗人80余年的辛勤耕耘并没有能使 中国现代新诗在世界诗坛上取得应有的先进地位;同时,从整体上有,它似乎也不足以和其试 图超浅的中国古典诗农扫荡美。连缀不断的责难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现当代诗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在民族艺术的创造活动、特别是在文人的创造活动中,历来都占 据着十分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基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之需,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道路探索的最新认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根植于现代大生产的普遍规律,蕴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基因,包含着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涵丰富,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价值立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标宗旨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质是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高质量为核心意涵的新型教育发展模式。深入理解教育现代化何以是“中国式”和中国教育何以“现代化”等问题,还要平衡我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聚焦科技、生产和人的现代化,统筹教育的物质、制度和观念现代化的关系,协同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实践中推动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