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雅尔塔到富尔顿:对美苏冷战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达成秘密协议出卖中国主权事件作为切入点,反思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史。通过对比罗斯福的战后世界格局的总体设计和杜鲁门—丘吉尔在战后的实际决策,可以发现:美苏冷战的起源在于美英集团偏离了雅尔塔所确立的美苏合作共同管理世界的默契,但是,雅尔塔精神,即美苏合作,共同控制和主宰后来被称作“第三世界”的广大区域,也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冷战年代。一般的冷战史将美苏之外的广大区域边缘化,而中国恰恰被包含在这个广大区域内。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主要解释为捍卫双方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这是一般的冷战史的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倾向。然而,本文的论述努力说明:冷战期间大国之间大多数时间的“缓和”,其地缘政治对手和战略目标是指向前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亚洲开发银行是美日主导的多边性国际开发金融机构,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中,其成立包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动机。美国应允成立亚开行的地缘政治动机是地缘意识形态、地缘政治操控链、地缘战略伙伴和价值、地缘政治势力范围稳定、遏制中国等;日本倡建亚开行具有争当地缘政治大国旗手、壮大地缘政治力量、改善地缘政治关系、拓展地缘政治范围、挤压中印和应付美国等动机。在亚开行创始成员资格确认中,贯穿着多种地缘政治动机博弈,特别反映出美法、美苏的地缘政治动机之争。亚洲开发银行的地缘政治运作,是受美日地缘政治动机驱动的行为表现。其创始成员构成,表现为意识形态和新老殖民主义在亚太地区组成新月形地带的地缘政治布局;在行长和行址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3.
学员论冷战     
美苏冷战贯穿世界当代史始终,其影响涉及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思想文化、精神心理等多个层面,是当代世界史教学过程中具有提纲犟领意义的核心问题。弄清楚美苏冷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于学好当代世界史,具有把握历史发展主线的特殊重要性。历史系92级而授学员,结合课堂教学,十1994年夏季面授期间,对冷战诸问题作厂认真讨论,现将部分学员关于冷战问题的见解,辑录如下。一、关于冷战的基本历念冷战指美苏两大国及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在战后岁月发生的一系列对抗,这种对抗在时间上贯穿当…  相似文献   

4.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同历史上发生在朝鲜半岛或者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的其他国际冲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的较量。这是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冷战时期爆发的朝鲜战争虽然有着很浓厚的意识形态斗争色彩,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历史上围绕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在冷战形成中 ,固然美苏国家利益相悖是根本原因 ,但意识形态的对峙 ,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美苏利用意识形态 ,扩大、巩固自己的阵营 ,形成两大阵营的对立 ,并把它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同时由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阻碍了正常交流 ,加剧了双方的猜疑和不信任 ,加速了冷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冷战以来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是美苏冷战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冷战的结束并未结束其地缘政治命运。当前围绕朝鲜核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东北亚安全的日益关注。美朝关系是决定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冷战以来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以更清楚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7.
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 ,这种斗争的形式既是和平的也是非和平的。在美苏冷战期间 ,欧洲为其主要角斗场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和牵连 ,成为两大战略集团的争夺之地。在南亚地区 ,使早已存在的印巴矛盾更加复杂。由于美苏的介入 ,南亚局势一直动荡不宁。苏联解体以后 ,主宰了国际舞台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终结。意味着国际秩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拟就冷战结束对印巴两国的影响作一初步探索。一在冷战期间 ,印巴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使南亚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影…  相似文献   

8.
论后现代时期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世界历史进入了后现代时期。在世界现代化历史的框架下,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动力,并成为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长久的政治平衡在世界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发生了剧烈变动.本文将近代西北地区放在世界地缘政治变化的范围内,结合近代国内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因素,着重分析和探讨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30、40年代西北地缘政治变化和地位升降的表象与因为,为全面揭示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提供基本史实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范围内政治、经济、市场因素对亚太经济合作格局的促成及影响1、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亚太国家扩大区域性合作完备了政治前提。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根据当时美苏尖锐对立然而又不直接参与战争的国际政治格局,曾提出过“遏制理论”和“冷战理论”。不能不看到,冷战曾经对亚太合作构成严重制约。一方面,以印支半岛和朝鲜半岛为界把亚太地区长期分解为两个意识形态板块。因为意识形态不同的对抗性政治因素,这两个意识形态板块之间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零的阶段。另一方面,鉴于日本在二次大战中给亚太地区国家造成严重战争创伤的历史因索,一直使亚太经济关系笼罩着一层阴影,意识形态相同的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仅限于局部型、松散型和低层次型。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出现了从对抗到对话、从紧张转向缓和的新情况。同时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更是为亚太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雅尔塔体制告终,柬埔寨问题趋于解决,中韩、中日、中澳贸易扩大,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等亚太国家陆续建交,海峡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国际关系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苏联解体和国际权力结构的失衡所造成的。在失去了苏联的制衡之后,美国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肆意妄为和粗暴蛮横的特征。美国用先发制人战略取代威慑和遏制战略是错误的,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只能使美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国际均势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际体系的均势最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多数反思和批判只是在新形势下对过去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修补和发展,而不是全新意义上的重建。巴里·布赞教授通过对威斯特伐利亚"情结"的成功超越,重新诠释了国际体系在一个宏观和久远的世界历史背景中的演变,从而构建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研究框架。巴里·布赞的世界历史视野和多元论的方法论体系向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提出了根本的挑战,同时也给中国学者带来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3.
胡晔 《北方论丛》2022,(2):57-65
《中导条约》是冷战国际核秩序的产物,它反映了美苏想要维持核平衡与核霸权的目标,体现了冷战国际核秩序的内在矛盾。随着冷战结束,冷战国际核秩序的内在矛盾不断发酵,《中导条约》赖以存在的主客观条件都已改变,不能维护核平衡与核霸权的问题不断凸显,这导致了《中导条约》的解约,也标志着冷战国际核秩序的最终解体。重构国际核秩序就要抛弃冷战思维,加强多边协调;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目标,抛弃核民族主义;探索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新模式,多层主体、多种措施地构建符合核形势发展的新规则、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胜凯 《齐鲁学刊》2004,90(3):70-7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时代来临的现实迫使美国政府关注原子能国际控制问题。杜鲁门总统最终采取的方案拒绝了以玻尔为代表的科学家和史汀生等政治家"分享原子秘密"的建议,加剧了苏联在原子能问题上对美国动机的怀疑,而巴鲁克计划对否决权的规定,有利于维护美国的核优势地位,更使美苏调和成为不可能。美国原子能政策的制订过程与美苏关系走向冷战是同步进行的,这项政策既是冷战的诱因,又是冷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宋蕾 《阴山学刊》2009,22(3):93-96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俄罗斯在独立之初,即1991--1993年,对昔日加盟共和国中亚五国实行疏远政策,但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又转变了对中亚国家的政策,重新关注中亚五国。而这种政策之所以转变离不开指导思想变化、俄美矛盾凸显、中亚战略地位重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1926年7月正式发动的北伐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最辉煌的战事之一。它的发动不是偶然的,至少具备以下条件:1.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国共两党对北伐的认同。2.广东国民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3.民众运动营造的有利社会环境。4.北洋军阀各派系间的战争和兵变提供的时机。5.苏联政府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决策层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判断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成至 《社会科学》2006,(5):129-136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对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对华缓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近公布的解密档案和冷战史研究来看,边界冲突并不必然会导致美中接近;只是当苏联在边界冲突中的表现引起了尼克松政府对其战略意图怀疑时,美国政府才加快了启动对华缓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对于苏南冲突的根本性因素,国内外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冷战初期苏南在东欧地区战略上的分歧是冲突形成的根本因素。这既表现在对外战略的态势方面,又表现在对外战略的目标上。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史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倡导全球视野,关注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的出现,既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变密切相关,也与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历史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当前的世界史研究带有浓郁的美国色彩也必然关涉美国的价值观念.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世界史研究的内在缺陷,中国学者在接受这一史学观念的同时,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