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报刊传播与近代广东戏剧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刊传播与近代广东戏剧的繁荣关系至为密切。广东近代戏剧的蓬勃发展,以20世纪初报刊的大量出现并发表戏剧作品为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没有文学传播媒介的近代转换,就不可能有广东近代戏剧的全面发展和高度繁荣。不仅广东近代戏剧如此,整个中国近代文学亦与此相类。广东近代戏剧作为中国近代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作为考察和认识近代文学发展与传播媒介之关系的一个有典范意义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管华  管林 《学术研究》2006,(5):144-145
2004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是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史的奠基之作。该书作者郭延礼教授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出版的专著有《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本)、《中国近代文学新探》、《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自西徂东:先哲的文化之旅,》以及“秋瑾研究”、“龚自珍研究”等专著八种。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介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80年代后一直从事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这些都为他完成《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16,(5)
正2015年10月24-25日,由济南大学、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主办,济南大学文学院、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在济南大学举行。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前会长、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山东大学郭延礼教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袁进教授,济南大学副校长蔡先金出  相似文献   

4.
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普及的热烈状况相比,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和普及要冷落得多;在近代文学中,诗文又远不及小说受人重视。仅以近代诗歌选本来说,建国后的三十年间,只有《近代诗选》一种断代选本;近几年,始又有两种《近代诗一百首》,问世。这与近代诗的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正因如此,读了郭延礼选注的《近代六十家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运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文学发生的。所以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不仅推动了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而且对“五四”新文学也起到了催生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郭延礼先生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这部44万字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成为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书的作者具有开放性的研究视野,他没有把近代翻译文学看作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这门学科中,对近代文学的研究是薄弱的一环。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在发掘近代文学史料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某些在近代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社团流派以及对近代文学分期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进展,但却缺乏从宏观审视,以史为系统的论著,尤其是在高等学校近代文学的教学中,尚无一部材料翔实、见解深刻、阐述全面的通用教材。陈则光教授致力于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多年,他的新著《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的空白,刚一问世,便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旗手”式人物梁启超为切入点,从近代“启蒙”的思想来源、文化困境以及“民族-国家”书写等层面,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与“启蒙”之关系进行再解读,我们发现,近代文学的变革理想与现实情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相对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一向比较薄弱,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上形成一个低谷。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兴盛的古典文学到了近代已趋衰微,而适应时代生活要求的新文学还未能脱颖而出,以其无可观遂被忽视了。近代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是社会的转形期;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文学也在由旧形态向新形态转化的过程中。就事物的变与常的关系来说,转形期的近代文学比常态的持久的古典文学更需要研究。近年来对原先的状况已有改变,有的大学已经开设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专业课,不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近代文学资料和论著的专辑,报  相似文献   

9.
郭延礼 《东岳论丛》2002,23(6):125-128,124
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二是编写书目 ;三是研究论著。此外 ,他对近代小说理论、弹词、翻译文学等 ,也多有研究。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及学术个性 ,如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的治学精神 ,重视资料建设 ,重视考证 ,重视俗文学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岭南近代文学研究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2 0 0 1年年会于 5月 1 2日在广州花都举行。与会者有广东、澳门、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2 0多人。会议以“新世纪中国与岭南近代文学研究的走向”为中心议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过去 2 0多年 ,广东的近代文学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管林教授、谢飘云教授、罗嘉慧副教授等人的发言对此作了较全面的回顾 :研究者发表了大批质量较高的论文 ,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 ,如《广东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散文史》、《龚自珍研究》、《己亥杂诗注释》、《龚自珍诗选》、《龚自珍诗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在开封举行,与会者近七十人,提交论文四十余篇。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近代文学学术会议。 会议回顾了“五四”以来我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充分肯定了阿英、郑振铎等前辈在搜集、整理近代文学资料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近代这段重要历史时期文学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文学的独特性,在于其对中西文化资源的选择与融合。西方文化带来了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资源的变化,也带来了近代文学精神内涵的变化,但近代文学对西方文化资源的吸收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注意到与本土文化资源的融合。其中对民主主义思想和国民意识的吸收具有很大典型性。民主主义思想和国民意识进入近代文学,得到了"民本"思想与族群意识等本土文化资源的支持,在保持其现代性内涵的基础上,体现了相当大的民族特征。这种外来文化资源与本土文化资源的选择与融合,成为中国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学 ,无论在发展过程上还是性质上 ,都不同于西方近代文学。西方近代文学从 1 4世纪文艺复兴 ,到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 ,经历了充分发展的历史 ,并以其各个阶段不同流派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发生、发展时期文学的成熟和辉煌。然而 ,由于中国近代社会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急剧 ,使得中国文学近代化的步履仓促而艰难 ,当近代社会结束时 ,它还未走完自己的历程 ,因此说中国文学近代化是一个超越时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蓬勃发展,逐步成为一门显学。不过,很多研究者都将眼光集中在作家生平事迹的考证、作品题材内容、艺术特点的分析上面,而对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文学理论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陈永标教授《中国近代文艺美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立足于近代文化背景,从美学角度切入,对近代文学理论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思考,史论结合,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论稿》虽是一部论文集,却颇具系统性。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近代文艺美学的发展与特点、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演变、中…  相似文献   

15.
近代文学:总体化的概念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学是依托“近代”这一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历史概念而形成的一段文学史,就其整体的文学属性而言,近代文学并不存在一种区别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而相对独立的异质元素,其总体特征表现为对古代文学的复归。因此,近代文学并不具备文学史分期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它只是一个传统史学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概念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近代文学研究:走向地域化──《上海近代文学史》漫评左鹏军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史理论研究相当薄弱。长期以来,各种各样的文学史写了不少,可是有关文学史研究与撰写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如理论框架、评判尺度、研究方法、操作规则、叙述方式等等,似乎迄今尚未...  相似文献   

17.
桐城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4,(6):107-112
由于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保守角色,桐城派被斥之为“桐城妖孽”,从此受到学术界的长期批判与冷落。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桐城派在促进近代文学语言变革与翻译西方文学两个方面对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作出了一定贡献。当然,从整体上评价,桐城派对古文语言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固守,与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流相背离,注定它必将成为新文学运动变革与清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代文学是在我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的近代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形象纪录,是古代文学发展的继续,是“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前奏,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强近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近代文学的研究工作,还是比较薄弱的,许多课題在等待我们去做,有些问題甚至还是空白点。这种情况显然不能滿足现实的需要。不久前,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些同志们,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用师生合作集体研究的方式,编选了这部《近代  相似文献   

19.
薛绍徽,中国近代第一个女翻译家,晚清驰名国内文坛的闽籍女作家,著有《黛韵楼遗集》。薛氏是在旧道德与新知识之间踯躅的中国近代士人的典型代表,对其人其文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认识,更有助于透视中国社会在近代急剧变异中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0.
东北近代诗歌创作在取得了自身实绩的同时 ,相对于中国近代文学主潮存在着变革实践的历史性缺失意义上的滞后 ,呈现为多重阻隔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古典形态”。其主要原因为 :东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落后 ;自身文学传统的薄弱 ;地域文化中重质轻文、因循沿袭基因特质的制约 ;“传统”在文化落后地区的纠结等。东北近代文学由旧向新变化的“移入”特征、突至性与非自觉性 ;缺少过程性内容对自身文学革新机制建构的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