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更加生气勃勃。 社会主义的改革之所以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必然会产生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需要不断地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社会逐步由不  相似文献   

3.
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这场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正在改变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一系列环节,而且也正在改变着与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许多方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性质,规定和影响着社会其它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72—373)。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我认为理论界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解决。本文想作一探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乃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3页)毛泽东同志这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述,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否定了那种认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完全适应,没有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且也科学地阐明了这些矛盾不具有对抗的性质。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虽然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但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才能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大因素构成的。而处于运动过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这几个因素,无不包括特殊性与一般性这样的两重性:生产力有生产力特殊与生产力一般;生产关系有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上层建筑有上层建筑特殊与上层建筑一般。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我们考察社会经济结构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就需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入手。 众所周知,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返过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生  相似文献   

9.
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积极而有步骤地进行改革。邓小平同志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邓小平文选》第281—282页。以下引该书仅注页码)又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第140页)邓小平同志这些远见卓识,科学地论述了实行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 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生产力始终处在变化和发展中,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就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为它开辟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是: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生产力的,上层建筑是基本适合经济基础的,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合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合,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显然,这种认识尽管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状况有“不相适合”的方面,但它是充分肯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矛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本适合”的,不存在“基本不适合”的情况。同时,这种“不相适合”的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这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轨,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和发展,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更多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各种具体利益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根本之点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复杂的、方方面面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动态结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就是说,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改革生产关系,而且也要改革上层建筑。为何改革经济体制还要包括改革上层建筑?我认为这必须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方面来认识。对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早就有过明确的阐述,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新选集》第二卷第82页)在这里,马克思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划分出三个基本领域,并抽象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基本范畴,揭示出社会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说明了社会结构中它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马克思的论述无疑是我们坚持唯物史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 当前,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在世界范围内又兴起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革命。一、改革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场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革命的根源。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对抗性的矛盾时,就要彻底推翻现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时,则要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而不能采用彻底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方法。无论是推翻  相似文献   

14.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及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三种看法:①有二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只有一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更为根本的。③是三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由这三要素彼此组合所构成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三种看法:①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②在于其矛盾的特有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特有的形式。即是非对抗性的;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③它比较多地反映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上。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基本特点作了规定.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其矛盾.也决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出差别性和特殊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同于以往任何私有制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具有与其他任何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动形态。社会基本矛盾贯串于人类社会的各个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概括。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原理,关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原理,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原理等等,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所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标准问题关于划分的标准,有一种看法认为,划分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应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因为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则是判别一种社会形态发展成熟与否以及相应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我认为,无论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还是划分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作为基本的标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前一个统一意味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最终决定的意义,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后一个统一意味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最终决定的意义,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 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解放生产力的两种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通过一定手段,打破这个桎梏,实现社会变革,代之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他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 ,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的经济哲学 ,是对经济学的哲学思考。它研究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质和规律。邓小平经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平衡与不平衡。它是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的 ,在本质上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我国的改革 ,归结到一点 ,无非就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