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正> 一《周易》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其自然观的基础之上,“天地养万物”、“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的观念充斥了这部经典的一切方面。在八卦系统中,以象征天地的乾坤两卦为最重要,《系辞》所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地乃是自然万物之最本原的存在。《系辞》曰:“生生之谓易”,又云:“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晋韩康伯注:“天地者,易之门户;而易之为义,兼周万物,故曰行乎其中矣。”这种关于天地生成万物并支配一切的思想,构成了《周易》哲学的理论基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尽管也认为“唯天为大”,但似乎并没有象《周易》那样将天的原则与社会的伦理政治礼乐等等神秘地联系起来。是产生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23,(3):102-104
<正>《序卦》:“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人与万物稚小到成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要持续提供养料与精神思想,且要耐心等待其成长进步。如同望云成雨以解旱情。■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注释:需卦,下乾(■)上坎(■),天上有云,下乾阳刚上进,上坎险阻其前行,君子待险过而行,不能冒失莽撞,故需待也。卦象如期盼时雨,需要等待。有孚,  相似文献   

3.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3):98-101
<正>《序卦》:“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始生未识未懂大千世界,故以《蒙》示其本真。蒙,幼稚蒙昧,需积极向师求教;而有责任担当意识者,应努力开启蒙者之智,以使之顺利融入纷蕴繁富的社会。■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相似文献   

4.
程丽芳 《江淮论坛》2006,(5):125-128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上的一个古老命题,与西方“天人相合”的观念不同,中国哲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自然的道家哲学对此有较多论述。《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圣人高出众人之处即是能顺应自然,取法于天。《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正是“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极致。这一哲学命题为中国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石,体现在东晋诗歌的山水审美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更有一种动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浅析荀子的君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新山 《青海社会科学》2001,(6):118-121,110
在荀子看来 ,人类社会主要是由君子和小人这两类社会成员组成的。君子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在位的统治者 ;二是指有道德、守礼义者。他经常提及的君子主要是指第二种。荀子认为君子是礼义的源泉 :“天地者 ,生之始也 ;礼义者 ,治之始也 ;君子者 ,礼义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 ,君子理天地。君子者 ,天地之参也 ,万物之总也 ,民之父母也。无君子 ,则天地不理 ,礼义无统 ,上无君师 ,下无父子 ,夫是之谓至乱。”(《荀子·王制》,以下引此书 ,只注篇名 )。君子是法律的本原 :“法者 ,治之端也 ;君子者 ,法之原也。故有君子 ,则法虽省 ,足以遍矣 ;无君…  相似文献   

6.
关于“独化”的含义,郭象在对《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一段作注时说: “……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 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邪?无邪? 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 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 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城,虽复罔两, 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无主, 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 天地之正也。故彼我相因,形景俱生, 虽复玄合,而非待也。明斯理也,将使 万物各反所宗于体中,而不待乎外,外 无所谢,而内无所矜。是以诱然皆生而 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 今…  相似文献   

7.
<正> 文质一词最早出于孔子之口。但物质世界有本有末。《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乐记》郑玄注:“质犹本也,文犹末也”。本末即文质,文质即本末,两者同义,都源于万物。万物由本起末,由质而文,先后承续,互相制约。股周经籍《周易》,扬雄曾云“说天者辩莫乎《易》”。天即自然。《易》的原始作者深入自然,仰观俯察,发现万物变化而多采,起源于阴阳之道、文质之和谐。《易·序卦》云,“贲者,饰也”。万物之本质必修饰文采方可显示。而文采定要与本质匀称相谐,不过又不逊。故修饰终于“白”即素朴。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云“贲象穷白,贵乎反本”。程颐替《贲·上九》“白贲”作《传》:“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华实亦文质也。  相似文献   

8.
在《老子》书中,“德”是仅次于“道”的重要范畴。“德”的概念亦较复杂,它至少包含两层志思:一是指由“道”赋予事物的自然本性。五十一章曰:“道之生,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这里所谓“德畜之”的“德”,乃是万物生长发展的内在根据。因此《管子·心术上》对“德”作了这样的解释:“德者,得也。得也者,谓其所得以然也。”可贝,“德”乃是万物所得于“道”  相似文献   

9.
《庄子·德充符》中有一段话:“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却,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庄子对“才全”之人亦即得“道”之人对“知”、“物”关系的看法,是理解、研究庄子哲学与美学的重要文字.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古而未老、博大精深。 众所周知,《易经》最基本的概念是阴阳。古人通过观物取象产生了8卦图。而8卦之用则可“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对于《易经》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试图对《易经》进行发微式研究。 一、组织情境8势论 根据《易经》8卦的特点,它在组织情势的分类就推演出8种势态: 乾势为天势:“乾:元亨利贞。”《文言》中进一步论述道:“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处于乾势的组织政通人和,拥有天  相似文献   

11.
冠居“群经”之首的儒家经典《周易》,由“经”、“传”二个部分组成。“经”部分因为具有奇特玄妙的卦形符号系统、简古而奇奥的卦鱼辞文字,以及它们卜筮的原貌、古远的传承等因素,因而笼罩着恍格窈冥的神秘的象征色彩,被视为最艰深难懂的先秦典籍。孔子及其门弟子后学撰著的作为解“经”的权威性的文献──《易传》(或称《十翼》),对原属卜筮之用的“经”进行了定向的阐发,从而赋予“经”部分以系统的哲学思想内涵,影响至为深远。《周易·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大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  相似文献   

12.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9):102-108
<正>《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卦象是山在地下,有山不显。山本崇高于地上,却退居地下;即德高而居民下,《谦》之象也。■谦:亨,君子有终。注释:谦卦,与豫卦(■)相综,与履卦(■)相错。下艮(■)上坤(■),卦象为山居于地之下。谦逊退让之象。谦卦一阳五阴,一阳居下卦之上,而在上卦之下,  相似文献   

13.
神明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庄子》。《庄子·天下》云“配神明 ,醇天地 ,育万物 ,和天下”,神明即天地造化的灵妙 ;《庄子·齐物论 )曰“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谓之朝三”,神明即精神、精力、心神 ;《荀子·解蔽》云“心者 ,形之君 ,而神明之主也”,神明即精神、智慧。汉代杨雄认为心能测天地之神明 ,心又是人的“精明之主”,所以神明就是心。魏晋始提出以“神明”为最高人格理想 ,标志着魏晋时代的人格理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直接影响到人物品藻和文学艺术的创造。《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引魏晋古籍中与神明有关的概念有 3 0多种 ,诸如…  相似文献   

14.
正原文:充天地之位,皆我性也;试天地之化,皆我时也。是故历忧患而不穷,处死生而不乱,故人极立而道术正。出处:《周易外传·杂卦传》卷七,中华书局版。赏析:这是王夫之对君子学易后形成的精神气象所作的一段论述,昭示出有为君子通过学习易经、明白易理进而达致人生广大意境的内在价值,揭橥出体天恤道之君子人格的独特神韵和精神魅力。深研易理使得身  相似文献   

15.
<正>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老子哲学的性质,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关键在于老子之道到底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的本原,还是一种自然的物质的本原?是一种主宰天地万物的天命或神意,还是一种自然本身具有的客观规律?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抒浅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一“道”不是超自然的存在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统一的基础。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四章》); “以阅众甫”(二一章)。阅,总括意;众甫,众物之始。《韩非子·主道》有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中的"物"主要分为"道"、天地、万物、器物等四类存在体。"道"是绝对的"有",是形上之"物",它开出了天地、万物等天然现象之"物"。"道"在展开自身的存在过程中孕育出天地,继而由天地的运作产生万物。在这一宇宙生成论中,"道"始终"不自为大"。天然现象之"物"依"德"而展开其存在。天地的"不自生"即是天地保持着自身合理的存在状态,天地与万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万物分为自然物和人,万物的普遍存在状态是"自化",人如何"自化"影响着万物的整体走向。器物是人造现象之"物",是被动的存在体,其"德"本自万物。辨析《老子》之"物"具有三重意义:其一,理清层次、结构、关系、价值向度、侧重点、思想特色;其二,利于语词、文本的遴选和文意的理解;其三,进入"自"的向度。  相似文献   

17.
《离骚》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骚》之“离”,暗合《周易》“离卦”.《周易·说卦》云:“离为火,为日,为电.”又云:“离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离为雉.”故《周易》《离卦》之“离”其本义为太阳.楚人祀日崇鸟拜火,《离骚》之“离”,暗合《周易》,其义当为太阳神鸟,据我国先秦巫书《山海经》及两汉张衡《思玄赋》等辞赋,太阳神鸟即阳离鸟(或名长离鸟),即今所称之黄鹂鸟.  相似文献   

18.
贞悔二字,《周易》经文常见。通检450条卦爻辞,贞见于108条,悔见于32条,贞悔同见于10条左右。《尚书·洪范》载:“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卜五,指雨、霁、蒙、驿、克五种龟卜兆象。占用二,衍忒,指蓍筮重卦分为贞悔,演变以占用也。古人筮占,揲蓍曰衍,即排演蓍草以成六爻。下三爻曰内卦,称贞,上三爻曰外卦,称悔。若爻有变化(忒者,变也),则称演遇的本卦为贞,变生的之卦为悔。《左传·僖公十五年》秋,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蛊》卦下巽上民,巽的卦象是风,艮的卦象是山,所以卜徒父曰:“《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国语·晋语》晋重耳筮得国。筮得贞《屯》悔《豫》。《屯》是遇卦,《屯》初,四、五爻皆变。变生的之卦为《豫》,故曰贞《屯》悔《豫》。由此可见,贞悔在易卦里有着特定的含义,贞指内卦,本卦;悔指外卦,变卦。然而易学家们对于卦爻辞中之贞悔的解释,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9.
复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非常特殊的一卦,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对中国文艺思想与创作启示颇多。宇宙混沌初开时天地之心的创造精神,万物濒临死亡时一阳来复的生生精神,人在尘网中德性损伤时修美品德的复善精神,忘却物我差别而静默观物的观复精神,这些美的精神赋予中国文艺用之不竭的能量。古代画家取鉴复卦的美学智慧而挥洒笔墨,不仅画出自然山水之生态,而且造出无往不复之境界,进而追求心灵之本明、圣人之高格,实现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复卦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当代文艺美学的理论建设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读关锋、林聿时两位的“《道德经》中的道和物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关文),感到有可商之处,特提出愚见来请教。一、“道”不是脱离物而独立存在的关文说:“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和物都是对立的,处于相反的地位的”,“道则是脱离物而独立存在的”。愚见正好相反。如关文所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二十五章)是道有“周行”和“独立”的两面。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三十四章)道是无处不到的。道者万物之奥!(六十二章)道是万物之主。道既无处不到、无处不在,而为万物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