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以物欲膨胀、残酷竞争为特征的西方文化孕育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伴之而来的却是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以及恐怖战争等人类生存的种种危机。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现代科学技术及其被孕育的西方文化,尤其西方人自己首先开始反省自身文化的弊端,进而产生了与现代主义相对的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18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一种主导的思维方式,它以科学、理性、统一性、一体性等为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于现代社会内部并对现代主义进行否定、批判、超越的一种思潮。它直接针对现代主义思…  相似文献   

2.
老庄思想以其超越自我、解构主体、追求自由、逍遥不羁的思想风格和尊重自然、顺道"无为"、消极避世的处世哲学,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反思和救济,使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同时又具有圆润和谐、柔中带刚的文化风格。二战后,西方对现代主义的反思逐渐汇成一股后现代主义的潮流。老庄思想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虽然不同,但在反思传统、追求多元、解构主体等方面极为相似,在科学、理性极度高扬的今天,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消解西方的文化困惑和加强东方文化建设的人文情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值中国由前现代走向现代之时 ,流行于欧美半个世纪的后现代主义却在 80年代末期开始涌进中国。作为对西方现代主义批判者的后现代主义 ,对于置身特殊历史境遇里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 ,其意义错综复杂 ,既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又有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 ,探讨后现代主义在西方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把握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精神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后现代主义与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2 0世纪的上半期和中期 ,它是作为对西方现代社会及其理论表现的现…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晶 《阴山学刊》2005,18(6):50-52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汇集了多种文化、哲学、艺术流派的庞杂思潮。既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又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回应,体现了哲学的时代性。后现代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也不同于现代主义文化,是对它的扬弃也是对它的反叛。反理性、肤浅性、非中心性和商品性就是这种文化模式的主要特征。中国已经遭遇了后现代主义,透析这股思潮的文化观,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抵御西方不良文化观念的影响,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家将儒学阐释为能够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甚至可以救治现代社会的负面效应,从而超越启蒙,超越现代性。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精神是解构主义,它要解构的现代主义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即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从修正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出发,推至对现代性的激进否定。新儒学对现代性的僭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国内产生影响是当下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两者都脱离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语境,对于中国尚处在生成中的现代性具有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当前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实质是中国民众生存方式的重塑。未来中国社会的命运取决于中国民众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选择。工业文明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因此不能从道德尺度的浪漫情调出发而企图超越它。实现人的现代化即用工业文明最本质的精神──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重塑中国民众的生存模式。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从总体上把中国传统文化“悬置起来,同时拒斥后现代文化的总体介入,以确保技术理性与人本精神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哲学与哲学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哲学与哲学主体性贺善侃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当代世界性文化思潮,深刻反映着西方文化流向的新变化。纵观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和精神流向的内在轨迹,突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确定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中心性与秩序性置换为边缘...  相似文献   

9.
论21世纪新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一个珍贵的历史机遇,使我们有可能在认真总结中国改革后的现代化经验的时候,一方面重新评价现代科学技术同现代化的关系,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创造性精神开辟新的现代化方向;另一方面,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思想文化,结合近一百年的历史经验,重新估价东西方关系,以全球化的视野探索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人文,创建人类文化多元化的创造生态。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以及反进化主义这四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共通之处 ,并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一辩证关系出发 ,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自我深化、自我反思 ,而且也预示着中西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其隔阂对立走向理解和沟通 ,预示着文化上的“万里长城”的坍塌瓦解、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业将成为地球上绝迹的文化恐龙。文章最后认为 ,人类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给人类的是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 ,而且也必将使人类各种文化传统共存共荣 ,必将使人类文化跨越民族而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人文精神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凤 《理论与现代化》2004,3(3):29-32,37
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因素:一方面现代化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人文关怀又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这一点可以从中西方的现代化历程中得到证明。从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看启蒙时期的人文精神为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和目标;人文精神的失落导致西方现代社会深刻的危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危机的批判其实质是要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看:近代以来的有识之士为实现现代化致力于追求以新的人文精神构建人的精神世界;今天现代化的实践更是呼唤新的人文精神;中国现代化最终着眼于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求索起始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与民族救亡的路程相伴相随的。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主题,可以概括为追求科学和理性精神。在师法西方的过程中,从器物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落后挨打的痛苦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感悟到了西方现代化的威力和气势,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因而立志要科学救国。从魏源最先在“西器”中发现“西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到洋务派创建实业、兴办新式学校、译介科技文献,表明中国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科学技术的偏见与歧视的传统思…  相似文献   

13.
强烈的文化超越意识推动西方文化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 ,而强烈的排他性是西方文化自我超越的重要方式。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化不断自我超越的极端产物 ,脱胎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以文化断裂的方式把文化超越推向极端 :后现代主义试图在方法论上超越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 ,这种彻底反叛使其必然走向对西方以往文化的彻底反动。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种以激进面貌出现的、具有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特征的、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西方社会脱颖而出,并产生广泛影响。近年,它已被引介入中国思想文化界。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已形成挑战,那么其后果将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回应?这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为此,以“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为题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4年5月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就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学人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其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这次会议,我们选发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及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各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化,造成文化生态失衡,出现精神危机和伦理道德失范。为此,应充分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完善社会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创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建立正确的生活范式,以抵制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的影响人手,指出文学出现边缘化状态是后现代主义发展使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文学创作格局和研究视野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创作格局上,接受主体对创作主体的中心地位进行了颠覆;在研究视野中,理论被偏置,而文化研究渐居上位。但是,处于边缘化的文学同样有其自身的机遇和活力,其出路就在于坚守文学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思维论、价值论和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在思维取向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展开由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化中的错位现象而引发的一些深层思考。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思维论层面上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对其在价值论层面上的虚无主义观念和“零度”艺术观必须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后现代主义思潮自80年代进入中国以后,促进了包括写作观、语言观、阐释观、批评观和价值观的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的转型,同时也带来了批评主体的复杂性、批评的缺席和游击状况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重建新的学术规范和更合理的文化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程光泉 《东岳论丛》2004,25(2):12-16
尽管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性有多重理解 ,但具体深入地分析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 :后现代性虽然承载着“终结”现代性的强烈诉求 ,但在事实上却未摆脱其延续现代性的历史使命。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和影响 ,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历史的客观性 ,而是从更繁细、更具体的层面重构历史的客观性 ;它对历史学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 ,也只是对传统历史学叙事方式的反拨和修正 ;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似应返折到现代主义的立场 ,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平衡 ,来消解历史学发展中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理论学家通常认为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反拨。但要确切理解两者的关系需从美学和社会学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现代主义源自广义上被称为“现代主义”的美学运动。后现代主义吸纳了现代主义的美学观点,但它在对待许多趋势的态度上根本不同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关注知识的组织这一问题,后现代主义似乎提供了进入全球消费文化的一些方法,后现代主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当代审美文化之现代性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了其现代主义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社会批判性上质的差异,由此而对F·杰姆逊的某些论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