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彦飞 《兰州学刊》2008,(Z1):48-50
核扩散是美国外交中的重要问题,美国从一开始就积极的努力防止和反对核扩散,但以色列却是美国防扩散政策中的一个例外。在美国对以色列核选择的政策上,起初美国坚持对以色列实行核查。然而,随着美以关系的发展以及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制肘,到尼克松政府时期——美以双方达成默契:只要以色列承诺不会采取一种公开的核立场,不进行核爆试验或是将核技术转让给第三方或进一步鼓励核扩散行动,美国将给与默认。此后的美国政府继承这一政策,对以色列的核选择予以豁免。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问题引发了德美关系危机,双方矛盾集中在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域。德美关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冷战后德美双方在外交利益和外交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当前德美两国正经历双边关系的一次实质性调整和定位过程,对欧盟建设和大国关系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仇华飞 《社会科学》2002,65(3):24-28
文章认为 ,1 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 ,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 ,这是美国对外战略实施重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1 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并宣布同台湾断交 ,废除美台条约 ,撤出美驻台军队。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建交后两国关系经常出现波折 ,但每到紧要关头 ,两国领导人都能从大局出发 ,维护中美关系发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 ,中美两国保持战略协作关系 ,对推动世界和地区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3年4月21日~22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平与发展研究所组织召开了1993年以色列、犹太学研究会年会。来自北京、河南、西安、云南、南京、上海的近70位代表围绕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现状,克林顿当选后的美以关系,中东和谈的症结与前景诸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伊战后,伴随着什叶派主导伊拉克政权,中东形成了从伊朗延伸至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共同的宗教信仰为什叶派"新月"提供了认同基础,伊战后新形势下美国和逊尼派的威胁与压力则是其成型的根本原因.什叶派"新月"改变了中东两大教派的力量对比关系,提高了什叶派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影响,导致波斯与阿拉伯民族争夺的加剧,致使地区政治进一步教派化.什叶派"新月"的形成是中东地缘政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中东国际关系进入了新一轮的变动期.  相似文献   

6.
伊核问题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美伊之间由密友到敌人的角色变化决定了它的发展轨迹。伊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之间尖锐的政治矛盾。其发展前景面临多种选择,但目前还不明朗。解决伊核问题的关键是将美国也融入到会谈中来。构建包括美国,欧盟三国、俄罗斯、中国与伊朗的伊朗版朝核“六方会谈”机制,将可能是解决伊核问题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7.
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经历了磨合确立、繁荣发展和盛极而竭三个阶段;共同应对苏联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挑战的地缘政治因素为两国战略合作打下了基础,军事和经济及安全合作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以美特殊关系和伊美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伊以关系;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宗教保守势力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也制约了伊以关系向外交上公开承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巴基斯坦步入"扎尔达里时代",美国与巴基斯坦分别对各自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本文在客观分析美巴两国各自面临的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揭示了新一轮美巴反恐合作进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巴国政治民主化进展艰难,关反恐战略存在"美国中心主义"顽固性症结,印巴、巴阿之间关系持续紧张等,并对如何提升合作成效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朝政策始终在遏制与接触之间徘徊。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政府以对朝接触为主,美朝关系大幅度改善。布什政府在其第一与第二任期分别采取了遏制与接触两种不同的战略方针。奥巴马政府制定"战略忍耐"的对朝政策,其实质是通过遏制手段对朝施压,迫使朝鲜弃核。然而,目前朝核局势仍处僵局之中。美国对朝政策源于美国决策层对朝鲜的认知。由于美国对朝鲜始终抱有敌视态度,使得美朝关系一直反反复复。这还导致美国对朝鲜以及朝核问题的错误认知,造成美国决策的失误。如果美国政府意图突破朝核僵局,反思对朝鲜的认知,改进对朝政策,推动美朝接触,进而突破朝核僵局。  相似文献   

10.
朝鲜核危机刚有减弱之势,又出现了韩国核问题,而美国在对待两国核问题上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胡萝卜”加“大棒”穷追猛打,一个是轻描淡写得过且过。美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已严重影响了朝核会谈的顺利进行,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特别是朝鲜宣布其已拥有核武,这为今后处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事务增添了新的困难和复杂性。朝鲜半岛核问题牵动多方利益,久拖不决将成为影响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隐患,也将对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铸成 《理论界》2012,(8):41-43
《与台湾关系法》与《反分裂国家法》,是美国与中国两国的国内法。一个国家利用国内法参与国际事务,借助国内法传递战略意图就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因此对这两部法律进行语用学解读有助于理解国内法在国家战略的执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另外,这两部国内法与台湾问题息息相关,而通过对这两部国内法的分析得到的对美中两国国家战略的理解,也将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资讯     
正以色列将建"空中汽车"以色列将于2015年底建成磁悬浮"空中汽车",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目前,高架轨道已经在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园区投入建设,商业网络也将同时跟进,向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延伸。空中环线由美国加州skyTran公司兴建,应用磁悬浮技术将可容纳两个人的吊舱悬挂在磁道。整个系统由电脑控制,乘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召  相似文献   

13.
柳丰华 《北方论丛》2021,(4):26-34,166
2019年8月美俄两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开始公开研发陆基中短程导弹.俄美重启中导竞争,将会刺激俄美在反导和其他战略军备领域的竞赛,侵蚀全球战略稳定,破坏亚洲和欧洲地区战略稳定,从而对中国战略安全构成威胁.俄美短期内在中导和反导领域展开竞争,中长期内可能寻求政治解决中导竞争问题.美国将在关岛和日本等亚太盟国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以中导制衡中国导弹,谋求对华军事优势.中国的应对方略包括:不参加新的《中导条约》谈判;本着"少而精,够威慑"的原则,提升中国核武器的质量,确保核威慑的可靠性;一旦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中国将被迫采取反制措施,以导弹反制美国中导,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美国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并非一个纯军事行动,也带有诸多目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目前中美之间交流的一个主要依据,尽管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不断,但这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摆在中美两国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让太平洋地区稳定下来。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刘清才教授撰写并指导而成一组专题讨论文章,旨在希望通过对美国及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安全和文化战略的分析,给  相似文献   

15.
在解决朝核问题的会谈中,美朝决策一直存在尖锐碰撞.之所以出现决策碰撞,主要在于美朝两国对对方的错误认知.美国对朝鲜政权生命力以及"以压促变"政策效果的错误认知,使得美国难以作出正确的对朝政策.而朝鲜对美国态度的错误估计以及核边缘政策的反复使用,使得朝鲜也不断作出不利于美朝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日韩两国建交后,关注的焦点从"政治逻辑"转向"经济逻辑",并执意将历史问题与经济问题脱钩,努力发展和扩大政治经济关系和军事交流,以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但是,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始终是横亘在日韩之间的最大障碍,两国在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上摩擦丛生、龃龉不断.每当两国出现历史纷争和领土争端,首当其冲的便是作为两国合作最为敏感的军事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伊朗建交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认为中伊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曲折演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伊关系对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大国话语权、能源安全战略、经贸和投资战略、对伊斯兰世界影响力和中美关系博弈的重要影响,最后对中伊关系的未来发展战略定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战后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显然不同于美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它是与美国犹太人的地位、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支持、美国犹太人对美国政府的影响,以及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考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美国犹太人是在十八世纪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从世界各地逐渐入美国的。据统计,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美国犹太人已达500万;曾一度达600  相似文献   

19.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堪培拉签署了经济伙伴协定及防卫装备合作相关协议。双方意在通过安全及经济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日本首相安倍定义日澳两国为"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日澳双方国家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出于对中国因素和美国因素的考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日澳关系中的中国因素将越来越重要。而中国面对日澳携手制衡,应该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同时,充分利用两国重要贸易伙伴的身份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对两国实施反制。  相似文献   

20.
张勇安 《中国社会科学》2012,(5):185-204,20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美国政府积极游说盟国土耳其放弃罂粟种植,从而揭开了两国长达10余年的外交纷争。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影响和制约两国关系的关键常量,而美国对土耳其展开的毒品外交常常与这一战略纠结在一起,对两国的同盟关系构成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土耳其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不合作"态度,美国政府的毒品外交呈现出了阶段性变化,即从单边施压到构建多边体系,继而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换取土耳其制定鸦片禁令。然而,通过外交施压换取的这一禁毒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合作关系因此变得异常脆弱并难以维系,而冷战格局和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两国的禁毒合作发生了转轨。这一变化乃是毒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矛盾与分歧的重要表征,也是冷战缓和年代美国与盟国关系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