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官定一(以下简称上官):彭教授,您能否结合个人求学经历谈谈您是如何走向现在的学术道路以及学术道路上的体会? 彭南生(以下简称彭):1985年我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教学过程中曾有过经济史方面的学习,两年后我师从刘望龄、董方奎老师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又去中南财经大学进修学习,在赵德馨先生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历史学的经济史研究与经济学的经济史研究的不同,并且认识到了两种研究的优缺,在中南财大的学习使我开始吸取经济学的养分,对我日后的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世涛:缪俊杰先生,首先感谢您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您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的文学研究班学习,毕业后有到<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长期从事文艺界的新闻报道工作,亲身经历了许多文艺界的活动.因此,希望您能为我们介绍您的一些经历,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情况,也为研究提供一些材料.还是从中国人民大学的"文研班"开始我们的话题吧!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根据您的了解,当时成立"文研班"的背景是什么?直接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外交官"改行"学理论邢老,很高兴您抽时间跟我们聊天。说起来,我们还是老乡呢。您是嵊县人,现在已经改名为嵊州,您跟马寅初先生是一个县的。而我是绍兴县的人,都属于绍兴市的人。我在阅读您的一些资料时,看到您的一段经历,觉得您本应当进入  相似文献   

4.
陈老师,很高兴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对您进行访谈。认识您很多年,读过您不少研究成果,也了解您不少经历和故事。我想,一个学者早期的求学经历可能会与他此后所走的学术道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就让我们先从您早期的学术经历开始吧。这些不同阶段的学习经历带给您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简介     
《青海社会科学》2008,(5):F0002-F0002
王登昌,男,汉族,字绍毅,号河湟一人,青海省书协会员、青海昆仑书画院书法师。1973年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自幼酷爱书画,7岁就在家父严格要求之下学习楷书,15岁师从牛子文先生,17岁入王云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6.
陈嘉明  楼巍 《学术月刊》2012,(5):155-160
○陈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对您进行采访,希望借此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您的学术之路和学术思想。此外,我也希望能够向您提一些困扰我们的哲学问题。您能否先谈谈您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之路的?●我的经历是比较独特的。"文革"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停课闹革  相似文献   

7.
李友梅  汪丹 《学术月刊》2012,(7):156-160
○李老师,您求学与治学的经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而展开的,起初您学习的是语言,但后来为什么转向社会学这个学科?您时常对学生说是"误打误撞"进来的,那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的求学经历确实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现在想来,我经历了几次人生选择,最终有幸以社会学为毕生事业,也是一种缘分。1973年,我作为外语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林     
《学术研究》2013,(4):2
王延中研究员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学习社会学专业。1991年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芮教授 ,听说您初中毕业就下乡一直到恢复高考才回到大学念书 ,而且学的数学专业 ,后来读研究生时却是工业经济专业 ,您觉得这样的一个经历对您后来的学习以及研究有好处吗 ?●严格地说我初中也未毕业 ,因为参照过去初中毕业的要求 ,数学不可能仅仅学到一元一次方程就为止的 ,但那个时候就是如此。说实在 ,当时被数学系录取我根本没有想到 ,因为我没有报过这个志愿。然而 ,今天来看数学的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学数学不仅使我的思维逻辑比较清楚 ,也使我有了比较坚实的数量分析的基础 ,我认为学好管理与学好经济是一样的 ,都需要很好的数…  相似文献   

10.
两位泰斗,两扇门 方琼的成名自有来历,金铁霖、周小燕这两位音乐界泰斗级的人物都是她的恩师,也分别在她最无助迷茫的时候先后为她打开了两扇门. 1983年,方琼在朋友的推荐下师从金铁霖老师学习声乐.  相似文献   

11.
●○万老师 ,您硕士毕业后没有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而是投入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史》的写作。这与许多青年学者的学术经历不同。是什么力量激励您首先投入大部头著作的创作 ?●据我所知 ,全国的伦理学博士点的设立不早于 1987年。在我硕士毕业的时候 ,高校还没有伦理学博士点。如果转专业 ,既来不及 ,也不合我本意 ,因为我当时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于《现代西方伦理学史》的写作准备。在我硕士毕业那年 ,正值我的导师周辅成先生退休 ,因此即使那时北大有伦理学博士点 ,也没有人能够指导。而且 ,当时要离开北大的环境去外面求学 ,对我而言比较困…  相似文献   

12.
朱者师,据我所知,您在“文革”前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从事美学研究,您研究美学是从1978年考取蒋孔阳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开始的,至今也不过二十来年,却在文艺学、美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表了200多篇文章,撰写、主编和翻译了二十多种著作,成为国内知名的学者。过去讲家学渊源,现在讲学术上的承传关系,您能谈一谈蒋孔阳先生的指导与您在学术上成长的关系吗?在蒋先生的指导下,主要学习西方美学,蒋先生要求非常严格,使我受益匪浅。蒋先生教学生的方法是重视练基本功,读书强调看原著。比如黑格尔的《美学》,我前后…  相似文献   

13.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史为乐谭其骧先生字季龙,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我于196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师从谭先生研究历史地理学,有机会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我感触至深的是,不论先生从事研究、撰写论著,还是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先生 ,您是个大忙人 ,几次相约访谈 ,都因忙而不能如愿。这次有幸畅谈 ,十分感谢。记得《新民晚报》有篇文章 ,标题是《多才多艺陈燮君》 ,据我观察 ,可谓一言中的。您不但从事学术理论研究 ,而且在绘画、书法、音乐和电子计算机设计等方面也很有成就。限于篇幅 ,现在只访谈前者。我知道您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了 1 7个年头 ,担任过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 ,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 ,主持过信息研究所的工作 ,您能不能先介绍一下这段经历对您理论研究的奠基意义。●正如您所说 ,对于这段历史确实能用“奠基意义”来加以概括。我…  相似文献   

15.
○曹老师,您好,您是我国第一位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博士,从硕士论文《〈文心雕龙〉中的灵感论》到博士论文《中西比较诗学》再到现在的比较文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历了较为明晰的学术转向,学界中人对您的了解和关注更多的也是在比较文学方面,您能否谈谈您早年在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研究吗?您如何看待您的学术转向呢?●谈到转向,其实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16岁考上文艺兵,在部队文工团先拉二胡,后拉小提琴。1976年,作为最后一批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我被推荐到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文学评论专业学习。当时复旦大学有一批资深的…  相似文献   

16.
正郑文(1910—2006),字天叔,四川资中人。193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师从顾颉刚、罗根泽、孙世扬、伍叔傥诸先生,为今后的文史研究打下深厚基础。1942年,郑文先生于中央大学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47年又应聘于江苏学院。1949年,江苏学院解散后,他到徐州第二中学任教。1950年,由吴玉章介绍,郑文先生入北京华北大学学习。1951年,被派往兰州,进入西北师范学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的去职和袁世凯窃国阴谋的得逞而宣告失败。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长期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为民主共和国奋斗了几十年的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灰心,他继续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同北洋军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尤其在袁世凯彻底毁弃民国、复辟帝制的时候,孙中山劳苦奔波于海内外,号召全国人民“必以前此反对君主专制之  相似文献   

18.
○吴教授,请原谅我的直率,听说你高中毕业后经历比较坎坷,一直到恢复高考才回到大学念书,不知以前的这种经历对您后来的学习和研究有什么好处?●从1974 年高中毕业到 1978 年考入厦门大学,我先后自学裁缝和缝纫,当过乡镇企业的锻工和钳工,为了圆我的大学梦,1976年决定离开县城去上山下乡,因此后来又当了两年农民。这四年的经历相比其他老三届学生不算“坎坷”,但对我来说,这样的经历使我更加了解底层农民和工人劳作的艰辛,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含义,他们的勤劳、朴实和真诚使我进一步认识自我,平凡中见伟大,日常中学哲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林     
吴承学教授,1956年生于广东潮州。1977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后随黄海章、邱世友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硕士学位。1987年师从复旦大学王运熙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学位。1990年到中  相似文献   

20.
幽默     
陈年老酒 “服务员,你来看,你们这酒里怎么有根白头发?” “先生,从这一点上,您可以看出来,我们的酒是陈年老酒。” 翻译 一个英国人,到巴黎去做学术报告。当他演讲完的时候,下面的掌声稀稀落落,使他十分恼火。 一会,有个法国人走上讲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