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脱胎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植根于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底蕴,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伟大实践.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方针,其丰富了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习近平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从理论渊源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创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总结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经验,弘扬与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科学内涵上看,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科学内涵。从意义价值上看,深入学习和探讨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遵循,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精神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一贯十分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对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有很多深刻的精辟论述,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维护民族团结坚持和维护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立足点。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邓小平同志,历来非常重视民族团结问题,为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早在1950年7月,在他的《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讲话中就指出:民族团结问题,是“解决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①“我们中华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问题,不断实现民族理论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导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时期以后,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奉行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这是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的民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对人们熟知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的补充和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弄清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识别理论、民族平等理论、民族团结理论、民族统一理论和民族解放理论的中国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复杂的民族问题,促进了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我党一贯重视民族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我们的国家真正成了各民族大团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这就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了必要的、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离散、国家分裂,向来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与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而且共同建设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回顾和总结我国五十年来,在民族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巩固发展民族团结事业,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坚持马列主义民族观,建构具有…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崭新治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发挥着凝聚各方力量,增进各民族团结互信的现实价值。通过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民族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作之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以其精辟的见解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我国民族工作的有关问题,通过学习,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八方面的内容。 一、必须肯定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早已形成了平等、团结的新关系。 小平同志讲:“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政策,不落实这一原则和政策,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的大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实践路径等有利于促进“五个认同”,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民族团结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央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和实践有助于消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民族团结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科学的思想内涵。邓小平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并将其贯穿于民族团结理论的各个方面。经济上以先富带动后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而走向共同富裕;政治上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民族政策;文化上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建设;社会上坚持"两个离不开"思想,强调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党内团结,树立党中央权威。再探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对新时代开展民族团结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较敏感的大事。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解决好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而且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周恩来同志长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组织制订者和领导实施者,他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我国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了一系列有关解决好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已经和继续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上发挥积极而重要作用,而且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作出不朽贡献。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更加具体地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说,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解决这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是我们从事民族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青海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抓手,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为我国民族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先进区的创建也面临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突出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建设,突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突出民生建设这个永恒的任务,切实保障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积极争取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突出管理服务职能,切实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宁夏日报》“民族团结”专版已出刊300期了。这块浓缩着宁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专版,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当今报业独树一帜,是聚焦民族地区热点问题的有益尝试。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所在。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工作,把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九年十月,人民革命的历史性胜利,在中国大地上荡涤了帝国主义民族压迫势力,消灭了国内反动派的民族压迫制度,缔造了新中国,开创了我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新时代,形成和发展了我国各民族团结互助、友爱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国内还存在民族问题,正确地处理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五族共和"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选取清末民初“五族共和”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五族共和”不仅涵盖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统一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民主共和原则,为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了在民主共和体制下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种选择模式。关注近代中国人对解决中国民族民主问题所作的理论探索和“五族共和”作为政治话语在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近代以来各族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平等和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保证。二者在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 :“国家的统一 ,人民的团结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党在二大宣言中提出 :“要尊重边疆各民族人民的自主权利。”1946年 4月 ,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宪法中规定 :“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建国后 ,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都把党的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原则用国家的根本大法形式固定下来 ,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行为准…  相似文献   

20.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从我国最早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到全国各少数民族逐步建立起民族自治地方,迅速地走上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四十多年的历史考验,已经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的这一政策和制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意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发展各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唯一正确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