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使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运用,并取得成功,化为第一生产力,离不开人的中介。在这方面,企业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使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试图在科技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企业家所面临的挑战,从一个侧面阐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困难所在。一、技术进步的机遇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1.技术进步的机遇技术进步的机遇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常规的技术进步机遇和激进的技术进步机遇。  相似文献   

2.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是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的两种创新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点和局限性,坚持单一创新模式会制约企业的战略转型。两种创新模式存在内在的联系,将它们科学地组合到一起,可以让两种创新模式“各司其职,各见奇效”,有力促进企业战略转型。战略导向会从根源上影响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坚持市场导向或企业家导向的企业会分别倾向于选择渐进性创新或突破性创新。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之间表面上看存在一定的矛盾,实质上是内在的统一,这为创新模式组合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家型企业通过企业家创新促成创业,进而完成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企业持续成长, 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演化、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规律,提出了伴随产业演化过程的企业成长困境 与陷阱,并进而探讨了以追求企业持续成长为目标的企业家任务。最后,本文结合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结合本文论题提出了部分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侯慧明 《理论界》2013,(11):161-163
开放式创新作为重要的创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在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尤其是在技术并购过程中其内在获利机制仍然比较模糊.本文主要通过资源、组织和市场三个方面提出技术并购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并在此种模式下,进一步探讨技术并购下组织内在的获利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高技术的竞争。而风险投资则可以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创业基金来源,特别是在一种内在运行机制的作用下,风险投资与科研成果的黏合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因此,对高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严若森 《中州学刊》2001,(6):131-134
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支持体系。企业家供给力量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非正式制度安排;企业家成长网络;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企业家需求力量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制度确立的程度;创立企业的制度门槛高低;企业家产权的制度保障;公司治理结构;风险分担机制。我国要促进企业家成长及其群体化,必须从企业家成长的外部制度环境、内在成长机制以及两者结合的三个层面,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峥 《河北学刊》2023,(3):211-219
学术界对创新型企业家生成机制的解析几乎无所不包,从生产要素到经济体制,从公共管理到政治法律,从社会文化到教育培训等。以上诸说固然言之有理,不过考虑到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角色在于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与组织创新,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生成的根本机制似应归结为旨在保障企业产权与经营自由的公共管理层面的制度功能。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尤其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制度的提供者,领导和推动中国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生成机制的根本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成效。有鉴于此,目前亟待加强的是有利于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生成的配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与完善针对民营企业家的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及创新风险社会共担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中的重要桥梁,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结合点。如何扭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创新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以研究整理、演绎归纳,对阻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建立起适应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科技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和科技管理体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有效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模式,优化成果转化内部环境,探索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赵军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5):184-192
统计表明,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数额大、持续性强、频度高、危害大,是腐败犯罪治理的重点,对国家反腐败斗争全局意义重大。仅靠加大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的刑事规制力度,难以达到遏制腐败犯罪的社会效果,相关治理必须着眼于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的促成机制展开。民营企业家向谁行贿、行贿多少,取决于行贿对象手中权力的性质及大小,权力依赖型的企业生存模式是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的内在动因。与腐败权力的深度绑定能为此类企业带来资源和商机,但也成为这类企业最大的刑事风险。向以合规为保障、以创新为驱动的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型,是消弭权力依赖型民营企业家刑事风险的关键。不过,这一转变还有赖于政府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1.
政府、企业和公众利益失衡是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突出成因.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创新模式,其通过公众与政治企业家、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结合,以及会议带来的公众组织化和参与能力的提升,可以推进环境民主,改善环境质量,逐步趋向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均衡.从江苏的实践情况来看,社区环境圆桌会议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创新模式,其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系列制度安排:政府主导制度、激励机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专家支持系统、公众组织化促进机制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企业家不同观点研究、述评的基础上 ,从企业家的企业与现代公司的特征和企业家与经理的职能出发 ,提出识别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的特征变量 ,包括雇佣契约、创业作用、出资与承担企业风险、所有权与控制权、担任企业主管与否、激励问题、创新功能等。并就企业家与经理的不同角色、相同之处进行识别 ,建立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特征识别模型 ,同时特别就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的识别例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十分令人担扰的。近年来,我国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科学技术成果,但真正推厂”应用形成经济规模的却很少,只占总数的20%左右,而日本、美国大约占80-85%,英、法、德等国占50-65%以上。在我国多数科技成果仅仅是纸上的惊电,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抓好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运载机制的建设。为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改善科技转化运载机制的七个重要方面。一、强化企业的技术需求机制,增强科技转化的内动力。企业是科技成果转论为现实生产力的主体。企业的兴衰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机制。要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须解决:一、诸生产要素的组合;二、相关技术的组合;三、战略、生产、销售和研究与发展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管理作为一种生产力因素,是在生产力系统创新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这种作用表现在:它不仅是联结生产力各要素形成创新功能的前提,而且是将生产力各要素的潜在创新“能量”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的条件;不仅是运筹生产力各要素创新能力的手段,而且还是进一步扩张生产力系统创新功能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6.
张夏恒  肖林 《学术界》2024,(1):73-85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而数字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数字化转型为技术创新提供底层技术和要素支撑、为管理创新提供战略管理范式、为模式创新构建智能化运营的数字生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共同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涌现。立足技术供给相对不足、协同机制尚未成熟、创新生态欠缺活力以及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等现存问题,从技术层、联动层、生态层、治理层分别提出优化策略,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强力赋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区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本文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本文还提出了建立在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新模型.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在企业的创业和成长阶段发挥着巨大的营销功能,但具体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何种功能依然是理论空白.文章基于营销学和企业家学交叉领域的"cntrepreneurial marketing"理论提出"企业家营销"的一个概念模型,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国内三位典型企业家牛根生、宗庆后、马云相关营销理念和策略的言行.结果发现企业家在企业的营销功能中将扮演"传教士"、"指挥者"、"践行人"三种角色,并通过内化机制、决策机制和亲自参与三种机制影响和形成企业整体的企业家式营销风格,且不同企业家在营销三个构面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审美文化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审美文化与科技文化之间社会功能的差异和互补关系。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也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由于其内在机制的局限可能产生某些负面效应。审美文化有助于科技负面效应的克服,从而在社会功能上形成互补。这种互补只有在两者的渗透和交融中才能实现,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分工与协作产生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追求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高,企业协作产生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集体生产力,企业集聚激发的竞争和创新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充分认识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集群企业间的协作是产业集群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自我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源动力以及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