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也许不是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但它却是现实中国的一个哲学问题.时代和民族铸就的哲学语境,不仅满足了这个问题逻辑要件的要求,而且也在所给予的现实依据中赋予了它的全新内涵.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清理地基的理论自觉.它在消解这一问题历史语义基础上所彰显出的民族主体性原则,构架了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理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哲学将在以民族的基因与现代世界的对话中,铸成一个现代民族的心智品质.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和现实的拷问之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成为拓展当代哲学思想空间、从而成为一个能够为中华民族带来无限希望的"问题",这表明它已经不仅仅是中国马克思哲学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历史学的意识对象 ,意识到历史 ,就开始了批判现实。故而 ,现实批判就必然构成了历史研究的意向性。所谓现实批判对于历史研究的意向性 ,包括这样五种内涵 :现实批判对历史研究构成一种期望值 ,现实批判对历史研究构成一种约束力 ,现实批判是历史研究的指示灯 ,现实批判是历史研究的定向仪 ,现实批判是历史研究的驱动器。现实批判对于历史研究起到这样五种作用 ,而这五种作用又都统属于意向性结构。不妨说 ,这五种作用正是意向性结构的五种具体功能。一现实批判对历史研究提出了至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构成一种价值期待。它要求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延续,历史是现实发展的依据和基础,市场经济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十分密切,知识的积累、决策的制订、人的自我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等无不受到历史的影响或制约,因此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曾经的现实 ,现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与现实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以史为鉴 ,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实 ,开辟未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和运用 ,并一再号召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地读一点历史” ,努力去探索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并按这个规律去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斗争的战略策略。近年来 ,江泽民同志在不同场合就新疆历史问题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 ,这些讲话对于我们统一思想 ,澄清观念 ,明辨是非 ,对指导我们开展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 ,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政治稳定 ,都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延续和开辟的新维度。通过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之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整体结构,从而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现实历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由此发展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体来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私有财产和拜物教的批判,真实地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切入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找到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真实路径——私有财产;找到了揭示隐藏在"物与物的社会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秘密——拜物教;找到了现实的人受到奴役和压迫的抽象实体——资本。在这个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质上就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继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他者文化的界域拓展与自我文化的梯度落差,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辐射、中国文明的对接滞后与普世文明的认同偏离的境遇裹挟中,中国文化表征出某种焦虑的心理状态.基于全球化这一公共性实践与反思的时代视野,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揆诸历史单一维度的乏力应对、全盘西化的盲从应对与中国本位的固守应对三个维度的举措,前瞻多元维度的协作应对、中西对接的交互应对与中国文化的超越应对是当代中国文化焦虑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7.
孙树芳 《东岳论丛》2001,22(4):95-98
20世纪初 ,各种思潮先后涌到中国。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些思潮的影响。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 ,经过历史和现实的比较 ,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他们在选择社会主义时是由于正确处理了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空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系 ,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近代是中美两国开展海权实践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由于受到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现实的影响,两国海权实践走过了不同道路,形成了迥异的风格,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比较研究,从中揭示两国近代海权实践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新形势下海洋战略的发展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216-221
任何思想要形成体系都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作为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成逻辑大体涵盖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承继与创新是其思想基础,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鉴借与汲取是其历史积淀,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提炼与概括是其现实地基,党的顶层设计与人民的基层实践的对接与耦合是其主体要件。深入分析这一科学体系的生成逻辑,为深化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进路提供了思想构境和方法平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这个前提出发去考察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现实的劳动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个体,同时个人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在社会历史中和现实条件下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着促进自身发展的条件.因此,分析和考察现实的个人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立足于现在的社会现实去展望和思考理想社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中亚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其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该地区语言的丰富性.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基本要素,而中亚这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加之历史与地缘的原因,中亚地区的语言丰富而复杂便是一个现实的特征.因此要了解中亚就必须先要了解中亚的语言,再加之在中国与中亚之问以语言为载体的各项合作是历史与现实的必需.那么中国与中亚的关系要想有新的更高的发展,了解中亚的语言对于中国来说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和对外战略又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张过 《南方论刊》2012,(11):53-54,37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福山就宣称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他的“历史终结论”自提出起就受到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不断的挑战,而福山也在这些批判和挑战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二十余年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逐步退去华丽的哲学外衣,而更加注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在历史哲学上的让步、在政治科学上的改变与坚持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规模扩张式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资金的增长速度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需要的难题。急速扩张的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进行大量融资,而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为高等教育进入资本市场打下了理论和现实基础。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主要模式:高等教育与证券市场的对接、高等教育与银行等金融市场的对接、高等教育与民间私人资本市场的对接、高等教育与风险资本市场的对接等。  相似文献   

14.
王充闾 《云梦学刊》2002,23(3):64-65
文学作品之有别于事件和知识的单纯传述 ,就在于作家是在一种灵感迸发的创作状态中 ,把现实的体验提炼为意识的逻辑 ,并以情感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作家、叙述对象和读者共同组成一副人事、景物、情理的关系链。林非先生既倡扬血性文字 ,他在文化历史散文《询问司马迁》一文中就正是以生命叩问和灵魂对接的方式 ,同司马氏探讨着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待苦难、如何坚守“史德”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倾听着人类历史上思想者的澎湃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四个全面"作为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话语权的创新性话语,它的话语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这个具体的、历史的话语权就体现在其贯穿全面的第一要义上,就体现在其战略布局的定性定位上,就体现在其协调推进的基本要求上,就体现在其人民福祉的最终归宿上。"四个全面"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感召力与创造力,就在于其把可爱的理想成分建立在可信的现实基础之上,把立足国情与放眼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把大势所趋与人心所向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实事求是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统一,从而具有了通过彻底理论抓住人的根本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艺术最重要的问题,它成为许多批评家美学探索的主要方向。纵观整个美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各个批评家之间对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认识呈现出繁复纷纭的形态。对这个问题的鲜明态度及其理论思辩,规定了他们美学结构的总体性质。就前期创造社而言,首先引起他们极大注意和浓厚兴趣的同样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它关涉到他们对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见。学习《手稿》对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是有益的。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私有制与共产主义时,有一段专门谈到艺术感觉的历史发展的观点,並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美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说:“因此,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无法割断,也不可能割断,可现实又不应是历史的重复,也绝不可能是重复。于是,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文化遗产,也就成了人们必须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文化遗产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要不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应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否则,就是“超越阶段”、“高于现实”。还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可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这种宣传同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完全一致的,同步发展的,不存在任何“高于现实”的因素和成分。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是绝对不能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如果这种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就必然产生如下结论:既然先进思想的传播不能  相似文献   

20.
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是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实践,关系到历史研究的方向与道路。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中国史学史的历史实际表明,史学研究从来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关键在于史学家能不能找到历史和现实在客观规律上的一致性。剥削阶级的史学家由于阶级局限和偏见,很难在总体上认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的史学家由于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武器,从理论上说,完全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找到贯串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共同规律,吸取和借鉴对现实有益的历史经验。但是,社会现实状况是错综复杂的;客观社会环境的限制,人们思想认识的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