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用“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作者袁仁林,字振千,清代陕西三原县人,雍正年间贡生,蒙馆教师。此书写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收虚字51组,共155个,计单音80、复音75个。《虚字说》在释义方法上同古代其他虚词专著相比,既有许多相互承传的地方,又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对后世的虚词著作尤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产生过较大影响。本文谈谈《虚字说》的释义方法。这是《虚字说》一书最主要、最基本的虚字释义方法。从历史上看,由声气角度入手来解释虚字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一个传统。从…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考察《说文解字》与《助语辞》两书研究成果以及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试比较《说文解字》与《助语辞》对虚词的解释,探讨了《助语辞》与《说文解字》在术语、体例、收词、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指出《助语辞》对《说文解字》虚词成果的继承和发扬。虽然两书对虚词的解释研究在词法与语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对语言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晓音 《学术研究》2004,(12):124-131
《离骚》和《九歌》虽然看似两种不同的句式类型, 但通过《离骚》几种基本句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包含三种基本节奏音组, 与《九歌》的基本节奏结构相同。楚辞以虚字作为句腰, 主要原因是为了改造从《诗经》延续下来的以单音节词前置的散文构句方式, 解决诵读节奏和词组自然顿逗不一致的问题。其三种节奏音组中的虚字大部分都不是为构成散文句的需要, 而是为诗歌节奏的需要而添加。以“兮”字连缀二言、三言等词组以加长句子的做法, 与虚字为句腰的节奏结构乃至语法意义都相同, 这种句式是在春秋战国以来韵语体普遍要求加长句式的趋势中出现的。屈原顺应当时语言的发展, 借鉴诗经体的节奏构成原理, 发现并提炼了以基本节奏音组为主导来结构诗行的规律, 这是楚辞体继《诗经》四言体之后兴起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裴学海撰《古书虚字集释》是继杨树达《词诠》之后于三十年代出版的又一部重要的虚词著作。本文从辞书发展史及近现代学术史的角度,检讨了这部虚词名著在中国现代辞书史上的成就与不足,以期对当今的汉语语文词典尤其是虚词词典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实词虚化     
王力先生在《中国文法学初探》中说:“在文法学上,有所谓‘意义成分(Semanteme)’与‘文法成分’(morpheme)。”并列表指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意义成分”,介词,连词,助词等属“文法成分”。很显然,这是对词类的两大分野。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把这两种成分称之为实字,虚字,而且在立言行文中很注意这两类词的运用。““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清波杂志》卷七)“用虚字要沉实不浮,用实字要转移流动。”(《雅论》卷十五)但对于这两种成分的转化却很少论及,近人开始注意到了。而且大都肯定实词虚化是汉语虚词演变的一种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昔年读书“北大”时,曾听到当时以“选字”名家的刘文典先生讲到陆机《文赋》里“悲落叶于劲秋”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想想,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这个‘劲’字更好的呢?”还曾听到当时以文宗自负的林损先生讲到《论语》的“辞达而已矣”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为什么不说成‘辞达而已’?甚至省为‘辞达耳’?”意思很清楚,刘先生以为“劲”这个实字用在这句话里是最好的;林先生以为“矣”这个虚字在这句话里  相似文献   

7.
<正> 《文言虚字集解》是为了配合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而编写的一部书稿。编写者企图通过这本书把历代学者研究过的文言虚字以及已经研究清楚了的用法全部介绍给学生。集录各家之说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开阔眼界,有所比较,以加深理解。这是一种新的尝试,缺点和不妥之  相似文献   

8.
<正> 郭沫若的《暴虎辞》是在席勒影响下写成的。“吾慕许雷(席勒)《手套吟》,击鼓而成《刺虎辞》。”下边,我想从微观的角度,对席勒的《手套》和郭沫若的《暴虎辞》作一番比较研究,以期探讨一些有关的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建构了自己的元语言系统,充分体现了马建忠对建立汉语语法学和开创中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马氏的模仿不是机械的,而是部分地继承了中国古代语法学说,结合汉语的实际,将西方的语法理论运用于汉语语法现象的分析;突显了汉语的“字”不同于英语的“词”,用“字类”替代了西方语法学中的“词类”;马建忠的“实字虚用”和“虚字实用”,直指“汉语实词不可分类”的事实;在字类中专设“助字”,体现了汉语助词与英语虚词的不同功能;“句读”及省、顿、次、式等概念,“为华文所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章学与现代“篇章学”的有机结合.马建忠较为成功地建构了汉语的语法体系,体现了“体用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说文广义》是反映王船山语言文字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学术界对《说文广义》的介绍和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迄今已有50余年,但其成果却无法与船山研究之哲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相提并论.据统计,共发表论文10篇,硕士论文2篇.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几十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字观、注音说、词义训释、虚字说、哲学思想、版本等多个角度全面综述了《说文广义》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贡桂勇  陈曦 《学术论坛》2006,(5):194-196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加之经传注释过程中“实字易解,虚词难释”,所以在我国传统语法学中虚词研究历史悠久,独树一帜。《春秋公羊传》为了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对经文的虚词作了独具特色的分析,主要表现为:既按照训诂学的要求解释虚词词义,又阐明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尤其注重分析虚词的语义和语用平面的意义。可以看出,早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在训诂学萌芽的同时,我国的学者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虚词观念。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术》2007,(5)
该篇文章从语法功能方面对《周易》古经中的虚词"于"字作穷尽性考察,并分析了其在《周易》古经中的主要用法。从而我们可以窥测到上古时期虚词"于"字的语法功能和作用,也为我们研究上古时期的虚词提供了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3.
《史记》峻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峻洁论俞樟华司马迁的《史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三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①说这话的是晋人张辅,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对马班作比较评论的人。他的话虽不无偏颇,因为文章的好坏.不是以字句的...  相似文献   

14.
前言 一九八一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作了修订。“修订要点”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由单句和复句组成的语段(有的书上叫作句群),是十分重要的。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研究语段的构成以及语段中各句的安排、衔接等问题,多少超出了语法的范围,属于写作问题,或者属于修辞、逻辑的问题。也有这样的情形,前句和后句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还有语法关系。”“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把语法教学从句子延伸到语段是可取的。这些在教学语法体系中可以有适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对《一朵红红的玫瑰》进行通过对语篇体裁,语域及人际纯理功能三方面的分析,试图从功能意义揭示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郑玄《礼记注》运用语境理论的实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一、《礼记注》随文释义的方法,主要包括;(1)根据辞例释义;(2)根据语义搭配和语法组合关系释义;(3)根据语用释义;(4)根据文意照应释义。二、郑玄随文释义显示了语境的多种功能:(1)对词义的制约功能;(2)对词义的解释功能;(3)对词义的生成功能。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高更生教授的《汉语语法问题试说》(以下简称《试说》,1981年出版)的姐妹作。《试说》就汉语语法教学中四十个疑难问题侧重于运用语法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则针对九个语法专题,侧重于从实际问题出发来拓展语法理论。二者各有所重,互相补充,皆是近年国内语法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诗经》研究由经学向文学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徐光启代表了这个时期《诗经》文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他于汉儒“美刺”“比兴”说与宋儒“纲常”“义理”说之外,从《诗经》文学的本质出发,提出了“《诗》在言外”的《诗》学理论,为《诗》学研究的转向,完成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并以此理论为核心,对《诗经》作品从多个角度作了认真、细致、全面、深刻的分析,在晚明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中国《诗》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有针砭当时文坛时弊之义.《章句》篇提出了“章明句局”说,对于其重要意义,黄侃认为“句必比叙,义必关联”;刘永济则有“自然之次序”的解释.安章宅句有五大原则,即:“振本末从”的整体有机原则;“舞容回环”的艺术性原则;“随时代变”的句中用字变化原则;“折之中和”转韵原则;“闲而有用”虚字运用原则.《章句》篇的核心是营造语境问题,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意识,几乎包含了文本语境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易经》的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已引起不少国家的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里想谈一下《易经》的散文.《周易》分两部分:一为《易经》,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是卦爻辞。一为《易传》,指《象》上、《象》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这里只谈《易经》的散文,即谈卦爻辞的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