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王中江 《文史哲》2011,(1):124-135
近代中国哲学和思想转生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以近代西方"新学"为参照物重新认识和转化古代中国哲学和思想观念,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严复在科学和进化的视域之下对古代中国"天人"观念的重构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在很大程度上,严复过滤掉了古代中国"天"观念的"神性",把其中的"自然性"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使中国的"天"高度自然化了,而且也将与之相对的人和社会"自然化"了。  相似文献   

2.
沈晓阳 《江汉论坛》2002,(10):53-57
意志自由论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是自由理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分别对意志自由论和决定论双方的论据作了全面考察和梳理概括,并对两者的关系作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不仅不是对意志自由的否定,而且还是意志自由的必要条件,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是可以兼容的。  相似文献   

3.
严复译著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政 《东南学术》2004,(3):67-74
本文以<天演论>为例,证明严复译著影响广泛;又以孙宝瑄为例,证明严复译著影响深刻.总之,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启蒙作用,可谓空前巨大.  相似文献   

4.
深刻地比较严复和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在国民道德改造论上:严复和孙中山都对近代中国国民道德中的劣根性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二人改造国民道德劣根性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具体而言严复主要主张新民德,孙中山则主要主张启发国民心性等.在利己与利他论上:严复主张合理利己主义,孙中山主张利他主义.在中西文化合壁论上:严复和孙中山的伦理思想中都汲取了大量的中西文化资源,对中西道德资源都有着理性的认识,但是他们在中西文化合璧论的大的基础上也有一些不同.在中国伦理史上是严复开启了中西道德整合的宝贵尝试,孙中山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严复的进化论存在四个方面的理论盲点:一是忽略生物进化论不能提供生物之间和猿人之间的过渡性化石,使得严复对进化论的功利主义认同大于理论家对既有理论的审视;二是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三种突变现象的忽略,使得严复没有注意到自然界和人类文明创造的复杂性质对进化论的挑战;三是在区分"天演"和"人治"两个概念时,严复没有注意到"人类伦理何以可能"的主体创造性作为"人治"的本质规定,是不受"天演"之"力"制约的;四是中国近代,中华文明的衰落在于传统伦理对生命力和原创力的束缚,其崛起不在于依赖进化论的"物竞天择",而在于创造性地建构中国能呵护生命力与原创力的现代伦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严复经济伦理思想的发端,从中国传统义利之辨中催生的传统进步经济伦理思想出发,来探究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本土渊源。从他留英的教育背景以及当时西方思潮、严复译著、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入手,来理解他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土壤,以此揭示他经济伦理思想的外域渊源。中国传统的进步经济伦理思想是本土渊源;西方功利派伦理思想、西方的进化理论、西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成为严复经济伦理思想西域渊源;而对中西方经济发展客观现状的深刻观察,成为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重要现实渊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严复教育哲学的基本内涵和独特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作者首先分析了严复对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西方进化思想的汲取,并以之为武器去阐发教育的救国功能。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严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激烈批判,指出其"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并非简单地搬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理论,而是适应中国近代社会需要的理性选择,极有利于新国民素质的形成。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严复"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的中外文化教育汇合说,揭示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实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自由主义之父和启蒙先驱.他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西方文明论和"开民智"的启蒙主义,突破了支配洋务时代三十年的"中体西用"范式,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转型时代".严复的伦理观深受苏格兰启蒙运动以降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其输入新伦理与调和旧道德、整合公民伦理与儒家传统的道德调整方案,以及道德演化、义利统一、教学二元、新旧调和的观点,显示了其自由与保守兼备的古典思想气质,以及晚清启蒙运动之温和的苏格兰路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诠释严复关于"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一论断入手,来论述其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三大理论贡献:一是开创了从语言学视角比较中西哲学的思路,通过对西方哲学语言与中国哲学语言、特别是通过对"to be"或"is"与中文:'系"、"悬"、"玄"等字义的精微辨析,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同样在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问题,肯定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乃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二是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同时又对中国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因、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作了深入探究,深刻论述了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朴实而深沉之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三是通过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来会通中西哲学,以现代哲学的观点纵横评说道、墨、儒、法诸家学说,并力求以现代精神来对传统哲学资源作创造性的转化.严复不仅是"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而且又是中国哲学之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相似文献   

10.
王泠一 《社会科学》2007,(1):185-187
本杰明·史华慈(1916-1999)系美国著名汉学家,他诞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东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2岁毕业于哈佛大学,主修罗曼语言和文学,以《帕斯卡尔和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一文获学士学位.24岁时,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完成了教育学课程的全部学业,获硕士学位.太平洋战争期间(26岁-29岁),史华慈因服役暂时中断了学术生涯,并在战后以驻日美军的一员一度成为日本印刷业的检查官.结束军旅生活后,30岁的史华慈再次进入哈佛大学,并师从费正清教授进行东亚和中国问题研究.从此直到逝世,史华慈把他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贡献给了哈佛大学,并对国际学术交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在1950年34岁时,史华慈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中国共产主义和毛的崛起》.次年,此书出版,史华慈也在哈佛大学历史系和政治系开始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讲座.史华慈的代表作还有1965年出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和1985年出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构成了其对中国现代、近代和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完整系列.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1-1高瑞泉严复:在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之间——对史华慈严复研究的一个检讨1-8陈少明什么是思想史事件?1-14陈启伟中国人的卫生观念及其人文内涵1-19林伟“秀骨清像”中的玄学“风度”——从佛教造像看魏晋玄学对佛教思想的影响1-25颜世安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1-31潘立勇毛近菲儒家传统美育思想的当代价值1-35王洁论先秦儒家道德的优先性及其功利内容2-1张一兵马克思与种族中心主义——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2-8尤西林基督教超血亲伦理及其起源——从《旧约》到《新约》2-14梦海世界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严复与戊戌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实地考察和中西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与中国的贫弱这一巨大反差。他从国民素质、学术传统、政治司法制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西方富强的奥秘之所在;另一方面,以西方为参照,以西学为武器,对中国的国民性、专制制度、传统文化和科举制度均作了有力的批判,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救世方略。这使得严复成为当时对西方认识最深刻,最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性、对中国现实批判最深刻的思想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严复以传播西学为己任,译介了大量的西学理论和西学背景知识,在中国知识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尤其是《天演论》一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为救亡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严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启蒙大师。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11-215
"比较"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法,而"比附"本质上是一种"同化性认识",它利用传统的知识框架与认知结构,解释旨趣迥异的新现象,因此往往"迂而乖本","偏而不即"。如晚清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严复在翻译与认识西学,进而寻求民族出路的过程中,常就中西文化互作解释。这些解释确有部分稍嫌理据不足,然而纵观严译比较的主体,其解释往往洗练深刻,洞察入微。严复深知,中学与西学,尽管"理"可通,然而"学"不必同。也即因此,严译比较既反对"扬己抑人",也反对"以夷变夏",其所持重者乃中西文化间所谓"天下之公理"与"人性所大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哲学、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朱熹、李赞和严复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朱熹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佛、道思想,集理学之大成;李贽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平等,批判理学籍制思想,反理学;严复接受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引进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彻底的"价值重估".这一发展过程,显示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康有为那里,教与学相混,孔子之学、孔子之教、孔学、孔教异名而同实;严复强调教与学各不相涉,始终侧重对教与学进行区分。这使康有为、严复所讲的教呈现出宽窄之分。康有为将教理解为教化之教,将保教视为保国的不二法门;严复对宗教的态度与康有为大相径庭,认定宗教与科学、自由相悖,反对通过保教来保种、保国的做法。康有为、严复对孔子思想以及孔教的理解既有差异,又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使康有为与严复宗教观的比较成为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严复在开眼看世界的同时,又没有数典忘祖,创造出既渊源于西方自由主义,又根植于中国传统恕道的新的自由主义体系,即:自由本质论--自由目的论--自由主体论--自由权限论--自由阶段论的五位一体.这一体系在现代转型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过渡角色.但是,这一体系也暴露出众多理论困境,主要表现在:国群至上与小己缺失的偏颇、精英主导与民众弱势的错位、激进主义与保守情结的纠葛、伦理本位与世俗关怀的脱节,使其启蒙效果打了折扣.在当今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我们应着眼于新的使命,致力于构织国群与小己的共荣、精英与民众的沟通、激情与理性的整合、憧憬与实践的交融的新愿景.  相似文献   

17.
严复晚期旧学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云 《东岳论丛》2001,22(2):114-117
严复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其在晚期大幅度地否定西学 ,回归旧学 ,有其对旧学独特的文化理解 :旧学是国性民质之源 ;旧伦理道德是塑造国性民质之核心 ;旧学精神永存。他同时提出“改用新式机器发掘陶炼”旧学。这无不体现了严复晚期充分的民族自信力和深沉持重的文化识见 ,也蕴含着他对中国国情的冷静观照。然而这种文化态度对旧学作了超时代、超民族的理解 ,淡化了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文化转型、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和迎纳世界新知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思想家面临双重的启蒙任务:既要解放个性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又要强化整体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严复回应时代所提出的启蒙课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生哲学体系。他通过改造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进化思想,又吸收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素养,形成以突出人的因素在世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特征的天演观。这是其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严复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民”为国之“本”,救国之“根本”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强调“民”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这是其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严复站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把卢梭和霍布斯“天赋人权论”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学说融于一炉,为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人学的论证。这是其人生哲学的理论目的。严复思想促进了中国人生哲学由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由地主阶级人生哲学向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意志问题既是永恒的人性问题,也是永恒的哲学问题.从当代哲学的语境看,近代知识论意志论及现代唯意志论、现象学意志论等虽都不无意义,但对人的意志的理解最终都带有"抽象性".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意志论实现了对旧意志论的合理超越,它是当代意志论不可超越的视界.重建意志论,特别是系统阐发并推进实践意志论,既是当代意志哲学研究的合理思路,也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道家的天人之学在与现代环境论对话中具有较多的“话语权”。正视环境问题,探明环境问题的真正原因以及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道路构成现代环境论的三大要素。道家天人之学的建立,正是源于老庄首先洞察到人与自然处于对立和矛盾之中。这种将“问题”本身作为反思对象的“问题意识”,对于现代环境论的建构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道家在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下倡导的道法自然、人道法天、任其自然、法天贵真这一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原则,在最深层意义上给人类提供了一条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道路。道家天人之学和现代环境论所呼唤的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当共同成为人类追求的终极关怀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