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介绍了费耶阿本德多样性的生活经历、多样性的学科教育以及费耶阿本德本人的主要著作 ,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费耶阿本德研究的简况。这些“外围”的介绍 ,对研究费耶阿本德哲学的“本文”有所帮助 ,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费耶阿本德对方法多样性有所偏爱  相似文献   

2.
费耶阿本德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不可通约的观点是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基础.文章通过对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分析,折射出不可通约的理论对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因为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的理论反对的同样是理性中心主义,这与后现代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的不可通约的观点也进一步表明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开始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关注并努力消除科学与人文分裂对立的现象,是费耶阿本德科学观产生的背景.然而,在批判这一现象产生的重大根源之一——科学沙文主义时,费氏并未走上融合科学与人文的道路,而是从根本上消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邹顺宏 《理论界》2008,(4):102-104
费耶阿本德作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主要代表之一,其反唯科学主义思想促进了对科学进行激进炙思和批判的后现代科学观进路。通过对其思想的发展轨迹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考察与评析,本文期望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出其后现代科学观的困境与迷误。同时,通过分析现代科学观的历史局限以及对后现代科学观的反科学主义谬误进行合理的辩证批判,我们可以获得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历史启示和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5.
牛秋业 《北方论丛》2010,(2):117-120
费耶阿本德的思想是以对不可通约的运思而展开的。不可通约引起的最大问题是传统之间的比较问题,费耶阿本德通过阐释不可通约与不可比的关系,澄清了不可通约并不等于不可比,不可通约的传统之间存在着比较。不可通约的思想既反对绝对主义,也反对极端相对主义,费耶阿本德要消除的正是要么客观主义,要么相对主义的绝对对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右脑革命的成果 ,并从辩证逻辑观点来解读阿瑞提的创造三部曲。主张创造性的辩证思维的实质在于 ,大脑两个半球的协同作用 ,也即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 ,野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古逻辑与常规逻辑都相反而相成。最后还将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转译成科学创造的辩证原则  相似文献   

7.
科学方法论问题一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与论战的主题之一。20世纪以来,现代西方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到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走过了一条从理性到非理性、从崇尚一元方法到多元主义方法论即“反对方法”的历史之路。70年代,费耶阿本德《反对反法》一书掀起反对理性主义的狂潮,其极端的非理性思想和多元主义方法论历来多为后人所批判.然而通过对本书的再解读,我们会发现费氏的惊人思想中也有诸多可取之处,他带给各国知识界、思想界的震撼与启迪也是始终值得回味的。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只有师资队伍的创新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实现有效创新.新世纪的"两课"教师应当具备五个方面的创新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教育方式;务实观念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信息观念和信息运用能力;创新人格因素,包括科学精神、开放性思维和开拓型作风等.  相似文献   

9.
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1923—)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自《反对方法》一书问世后,其哲学思想就迅速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他对全部科学哲学流派进行的无情批判和犀利激烈的言词给人们留下极端偏激的印象;另一方面,他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有力论证、以及诸多驰骛新颖的思想,又为他在科学哲学界赢得了牢固的地位。他在《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一书中提出“科学沙文主义”等新见解和新概念,进一步突出了他的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和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形象。1987年发表新作《与理性告别》,通过对理性的全面清算,再一次使人们瞠目咋舌,似乎觉得他一生都在与理性作对。那么费耶阿本德究竟为什么要诚心找理性的麻烦,并主张与理性告别呢?是要与一切理性告别,还是旨在阐明一种新的理性形象?本文想就此问题给一粗略评介。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25-32
费耶阿本德的哲学发展受到维特根斯坦影响,这是学术界的公认看法。但如何影响?更具体来讲,维特根斯坦如何影响费氏的科学哲学,就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论的问题了。这是因为,现有的研究在解读费氏哲学时通常从哲学思想、理论和观点视角入手,然而,深入研究费耶阿本德的《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就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对费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哲学风格、哲学气质、哲学方法和哲学观等方面。从这种角度研究解读费耶阿本德哲学,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一些争论,进而看出费氏在发展其科学哲学(科学具有"不可言说性")时明显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君 《兰州学刊》2013,(3):20-24
纵观库恩的哲学思想,文章从命题真理性、范式的内部特征以及范式的选择标准等方面,阐明其理论体系中在逻辑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或悖论,从而证明费耶阿本德对不可通约性的观念更加合理,他所提出的多元理论共生和竞争的发展模式更加接近历史现实。费耶阿本德观点的优越性在于它超越了客观实证主义和极端相对主义的对立,以及体现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融合的倾向,为多元文化的共生提供了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否弃了马克思思想当中的一些经典概念,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批判为切入点,可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精神还原为"批判"与"革命"两个概念。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思想的对比当中,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所带有的康德色彩。马克思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契合点在于:一是强调了主体的有限性;二是拒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导致了理念与现实之间存在永恒张力,革命的行动及其激进性需要保持这种张力。因此,马克思对于统一性原则的破除成为其革命理论合法性的哲学基础。正是这一哲学诉求决定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任务:一是凸显必然性的断裂;二是基于偶然性,对革命主体的批判及其重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介绍费耶阿本德作为西方哲学的反叛者对西方科学哲学的批判,以期为我们在重新审视西方科学哲学的过程中,提供些借鉴。 一,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 费耶阿本德认为传统科学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逻辑经验主义。然而,正是这一学派从狭隘的理性主义和绝对、确定的逻辑形式出发,要人们离开物质世界和历史事实,局限在抽象、空洞的纯逻辑思维中,遵循他们预设的一成不变的方法和规则去重构科学理论。费耶阿本德说,这种所谓旨在用一种更清晰、更精确、不矛盾和更有成效的一组概念代替错误的概念、观念或科学系统的重组主义只能是对科学进步的障碍。不摧毁它对人的思维的束缚和压抑,科学就将失去其活力。为此,他在《反对方法》一书中,开篇就对它的种种信条展开驳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及蕴涵其中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的思想走进当代、参与当代社会和思想对话的鲜活的精神资源.探释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萌芽、生发与衍进,阐释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所做的创造性延展,对于我们自觉继承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和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揭示和反思思想构成的根据和原则,从而变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从而变革人的实践活动。哲学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包括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前提批判、本体论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存在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前提批判以及现代哲学的自我前提批判等主要内容。哲学在思想的前提批判中不仅反映和表征时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思维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灵爱 《齐鲁学刊》2005,1(3):121-124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科学探索和追求中,开创了一套崭新的科学创新思维方法。结合爱因斯坦的创新实践,探讨其科学创新思维方法,其意义是重大的。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思维方法论的思想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而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坚信自然界的客观性、可知性以及和谐统一性是其方法论的哲学信仰基础;对传统的怀疑、批判和叛逆精神是其方法论契机;大胆的探索性演绎的思维路线是其方法论路径;“内在的完备”原则是其方法论的本质展现;科学和哲学的交汇是其方法论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当代英美科学哲学界,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可以说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了.他的思想独特、发人深省,同时又令人不安.如果说他于1975年出版的《反对方法》一书中的“反对方法”—反对普遍有效的、绝对安全的方法论规则,宣扬“怎么都行”的多元主义方法论,那么他的《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年)中的“反对科学”则提倡“传统平等主义”.本文试图对费耶阿本德的“传统平等主义”作较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思想中充满着人文主义精神,他坚决反对科学沙文主义,主张科学与国家的分离,实现各种文化传统在其中平等相处的自由社会。但由于矫枉过正,费耶阿本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所主张的只是科学与人文的简单混同而非真正融合。事实上,科学的人文化与人文的科学化,应建立在正确认识二者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关联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思想社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和现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转型,成为思想社会教育.这是为了适应意识形态教育隐性化、去除"泛政治化"倾向、相关课程名实相符和顺应现代社会轴心领域变迁的需要.建构思想社会教育的现代内容,需要实现思维方式变革,要由培养学生聚拢性思维转变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拢性思维并重上来.同时,思想社会教育要贯彻总体性原则,贯穿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后现代"思想特质:倡导对话、多元性,强调民主平等,反对权威、中心主义,充满怀疑、批判与颠覆精神.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与他们进行知识与思想的交流以及如何减少师生矛盾.大学师生交流应该建立在对双方个性、观念和思想的认识与评估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与理解对方,倡导对话、探讨和反思,树立开放性的、多元化的交流模式,进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