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存悲剧是人类文学的共同话题.中国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的悲剧作品竟然没有堆垒出一座悲剧文学的高楼大厦,没有构建起足以与西方文学相媲美的悲剧殿堂.究其原因,民族思维中强烈的现世意识遮蔽了中国悲剧文学穿越芸芸众生向无限天空眺望的目光,以至造成中国悲剧文学的悲剧性缺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悲剧的三大民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悲剧心理学》中说:“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和这个术语,都起源于希腊。这种文学体裁几乎世界其它各大民族都没有,无论中国人、印度人、或者希伯来人,都没有产生过一部严格意义的悲剧”。他还说,在我国元代五百多部剧作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悲剧。”这种中国没有悲剧的观点,至少是忽视了中国悲剧的民族特征。中国不仅有悲剧,而且还有世界名剧,就是与古希腊悲剧比较,与莎士比亚的的悲剧比较,也是毫不逊色的。中国悲剧的民族特征,首先表现在题材上注重反映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悲剧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悲剧理论的诞生,理应是在有了悲剧这种文学样式之后.宋元时期,中国戏剧产生并兴盛了起来,中国悲剧也随之产生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只是人们还没有明确地以“悲剧”一词冠之.“悲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王国维等人从西方引进的.但并不能就此说,此前中国的古代就没有悲剧这种艺术形式.乾隆58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出使中国,曾与乾隆一起观看戏剧演出.他在他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说:“戏场所演各戏,时时更变.有喜剧,有悲剧.虽属接演不停,而情节并不连贯…….”马嘎尔尼用tragedy一词,明确指出中国戏剧中是存在着悲剧的,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悲剧是符合当时一个普通西方人的悲剧观念的.中国悲剧发展到清代是承继了前代悲剧的传统的.面对这一文学形式的存在,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不可能视而不见,只是他们对悲剧常冠以“怨谱”、“苦戏”、“哀弦”等名称,而且也没能形成蔚为大观的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悲剧理论体系.我们只是在他们的戏剧理论著作、戏曲序跋和戏曲评点中窥见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4.
《悲剧观念与中国文学》(张恒学、余三定著)于2009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悲剧与悲剧观念;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悲剧观念;第三章,“社会主义悲剧”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第五章,《白鹿原》:中国当代小说成熟的悲剧文本。  相似文献   

5.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6,27(2):93-99
唐君毅的中国悲剧观经过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后期认为中国悲剧是不同于西方悲剧的独特悲剧,是一种悲剧而又超悲剧。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及超悲剧意识,这种超悲剧意识可以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悲剧艺术研究是一个混乱无序的领域。其突出表现,即是“泛悲剧论”与悲剧的“二元论”。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它是人类自由意志与规律和命运的搏击拼争,表现主体对现实苦难的困惑与问询,任何逃避的意向都与悲剧无缘,汉语中的“悲”更与其搭不上界。中国古代的戏剧中罕有悲剧,但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却存在着恒久不息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忧郁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承载方式和生命体验方式.忧郁意识在文学中以审美体验形式出现时,便成为"美丽"的"总是愁人"的艺术化生命感觉.由于中西文明的形成机制和思维方式不同,西方文学更倾向于悲剧性和悲剧意识,中国文学则主要体现出忧郁性与忧郁精神.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学忧郁因质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性焦虑"并形成了特定的忧郁气质和基调,在创作表现上呈示出"契珂夫式忧思"、"川端康成式忧悒"和"维特式忧怨"等三种形态.不过,20世纪中国文学并非全然没有悲剧性质素,因为忧郁意识的极致便趋向忧患精神并逼近悲剧意识,像鲁迅、北岛等作家的创作都体现出明确的忧患意识和或隐或现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8.
袁敦卫 《船山学刊》2011,(1):157-160
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审美趣味曾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以往的研究一般从文化政治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切入解说成因,而我们试图从“身体经验”这一新的视角予以再诠释。并简要论述“身体经验”在古典悲剧中若隐若现的生长形态,进而触摸中国古典悲剧鲜活的身体质感及其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9.
鲁迅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对悲剧美和喜剧关的见解。在对悲剧的论述中,他对悲剧的实质做了精辟的概括。同时,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中的团圆结局提出了尖锐批评,并从国民精神弱点的角度深挖其根源。长期以来,鲁迅的这些论述成为研究中国文学结局处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10.
郭玉生 《云梦学刊》2008,29(4):158-160
近现代以来."中国古代有无悲剧存在"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无论是否定中国悲剧存在,还是肯定中国悲剧存在.很多学者都没有超越以西方的悲剧理论衡量或评判中国悲剧的框框.即使有的学者避免了对中国悲剧简单的肯定和粗暴的否定.对于中国悲剧独特的审美特征和中西悲剧的根本差异仍然没有真正把握.因为他们所提出的悲剧概念和悲剧理论仍然主要是对西方悲这种存在形态的抽象.而不是对中国悲剧这种存在形态的概括.所以.它仍然没有摆脱以西方的悲剧观念裁剪中国悲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熊元义的<中国悲剧引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可以说突破了这种思维模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以西方古代及现代哲人有关悲剧的定义和描述为参照,无须讳言,中国古代的所谓十大悲剧、四大悲剧包括王国维认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价包”的《赵氏孤儿》,都不免鹤长鹜短,两不相宜.近代戏剧评论界、以朱光潜先生著名的《悲剧心理学》一书为代表,断言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反“没有产生过一部严格意义的悲剧”·诚然,希腊这个优秀完美的民族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以悲剧传就了昔日的辉煌,而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至十二世纪,才有了较为完善的戏剧形式.中国戏剧伴随着西方十四世纪充满激情的悲剧,和十七世纪崇尚理性的悲剧一…  相似文献   

12.
"大团圆"是中国传统悲剧文学戏剧化倾向在文本结构上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作家对"团圆"问题的客观辨析与理性认识贯穿于新文学建设的始终,这种认识不但形成了中国现代作家特有的悲剧观念,而且对中国现代悲剧文学的创作起着重要的制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目前学界已有初步共识.而(准)悲剧风格是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形态之一.虽然中国文学历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悲剧意识资源,但经典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经由王国维到鲁迅传递到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中,体现出一种既具西方因质又兼容东方底色的悲剧品格.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品性呈现出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是"过客"式悲剧风格类型,它崇尚由尼采的酒神冲动所导致的毁灭意识和创造精神,因而最逼近经典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格调;其二是非理性的生命冲动与理性的现实存在之间冲突所引起的生存之悲,它更倾向于对悲剧精神所承担的艺术拯救,也更富于审美蕴藉和艺术冲淡意味;其三是对庸常性生存和经验化存在的一种悲切之思,其沉沦化存在本相的书写与东方式命定观的相互制衡形成了悲剧性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中国古典悲剧之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喜因素,这是一剧个普遍而奇特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研。本文原本应该以整个中国古典悲剧作为研讨对象,不过,在中国古典剧作中,究竟哪些剧作属于悲剧,学术界至今并没有一个定论,也没有一个理论的支撑(比如关于《牡丹亭》是否属于悲剧,就颇有争议),所以本文仅以大家公认的中国古典悲剧的顶峰与代表——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其中包含的喜剧因素,并由此看出中国古典悲剧的特色、长处及创作上、理论上的不纯粹与不成熟。一、古典悲剧中喜剧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悲剧小说发展概述刘新生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悲剧小说",是指运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来展示悲剧精神,描写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倾向,体现着美好、善良人生的不该否定却被否定、不该毁灭却被毁灭,揭露、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人生的作品。由中国独...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在论争,中国究竟有没有悲剧?如果说有悲剧,为什么中国悲剧观与西方大不相同?如果说中国没有悲剧,那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悲剧?……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学术界。近些年来,又引起了中国有无崇高(Sublime) 范畴之争。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古代强调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没有达到近代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理论家认为,“悲剧几乎全是西方世界的现象”中国的理论家亦认为,“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观念”,“中国文学无悲剧”以一个有无悲剧艺术尚存疑问的国度同悲剧作为其自身“特产”的西方进行比较是相当冒险的,所幸笔者并非始作俑者。一、悲剧的特质与观照视点悲剧艺术发展至今与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作为对悲剧艺术实践反思的悲剧理论几乎与之齐头并进,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人们还在争论着悲剧是什么,悲剧不是什么这样古老的命题。我认为,对悲剧特质认识的歧异正是中西悲剧艺术比较的首要困窘,不同的悲剧本质规定必然严重影响对中西悲剧的感悟和体认。  相似文献   

18.
“误读”的辩证──中国古代接受文学批评一题何土林生活中的“误解”,不仅常有令人难堪的情形出现,有时甚至演为悲剧。《三国演义》中,吕伯奢一家八口惨遭屠毒的悲剧,就是由于曹操的“误解”所致。而在文学阅读、阐释、接受、批评活动中,类似这种“误解”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西方历来重视悲剧。悲剧创作和理论都极发达。但在我国传统的戏剧美学理论中并没有如现今广泛使用的“悲剧”概念,也不曾用这种观念来研究整理我们的戏剧遗产。直到本世纪初,一些通晓中外戏剧史、美学的理论家才把西方悲剧论引入我国的戏剧研究,始在理论上接轨。但中国悲剧史的研究仍然进展缓慢,以致于近百年里还没有一部悲剧史。这无疑是我国戏剧史、戏剧美学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最近,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青年学者谢柏梁撰写的《中国悲剧史纲》,既探讨了中国悲剧作品和理论观念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宗法伦理与女性悲剧──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爱情作品的影响罗嘉慧中外传统文学中描写两性爱情生活的作品,其形态如何,受到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儒家思想支配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年,制约着中国社会伦理观念和两性关系观念,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