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是指利益相关方或其代表通过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对话、讨论和审议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进行公共决策,它为我们构建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活,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行政协商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和培育农民工社团组织等国家制度和政策机制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章舜钦 《兰州学刊》2008,(5):64-66,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如何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今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选举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人大选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选举制度,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高度契合,协商民主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拓宽新兴社会阶层和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渠道,拓展立法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渠道,拓宽社会组织政治参与渠道。协商民主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意识。协商民主减少非制度政治参与,拓展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有助于建立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扩大民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文献中确立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成分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出现了经济利益的分化、实现的市场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冲突的加剧。为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整合分化的利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亟待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要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有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的驱动力在于维护和实现公民自身的利益。在现代国家里,公民利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的参与机制和政治体制,这是决定公民参与的现实基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加大政治体制建设的力度,对于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海  李娟  王立京 《江汉论坛》2007,(12):13-15
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参与政治,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政治协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方面,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相关.不断提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新时期政治协商的重要任务.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必须充分认识政治协商与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准确把握政治协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结合点、共振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政治协商的特点和优势,努力为加强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人民政协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容纳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集合多元的利益诉求,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渠道;提供协商对话的组织平台,是实现各方面利益协调的制度平台。因此,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平台作用,对于实现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其在现代的发展,不但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同样也具有公民参与诉求的内在逻辑.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与发展趋势看,广泛、积极、自主、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不但是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保障.为此,应从多方面选择来进一步扩大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田舒 《理论界》2013,(3):27-29
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动力。然而单纯出于个体利益诉求的公民参与可能是无序的或混乱的,反而与民主的真正含义相悖。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参与程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观察到的一些典型例证,都很好地阐释了有序的政治参与才是民主政治的真正内涵。民主政治的关键,在于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公民的政治行为,树立良好的政治文化,由此才能更好地发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1.
冲突是政治的源泉,政治的本质就是使人们从冲突走向一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基本方式就是政治妥协。政治妥协不是投降、不是软弱,更不是反动,它是一门政治艺术,是一种政治策略,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是在民主制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可行性合作。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深刻理解“政治的灵魂——妥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进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得以推进的进程。无论是通过主观规划与设计所推动的一国政治发展,还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形成种种差异或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与水平、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民族构成等,这些都是政治的生态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的形成、变化、发展产生影响;同时,政治一旦形成,一旦通过其特有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乃至作用于自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改变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一方面,基于特定的国情基础来构建一国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也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那些共通的、普遍的政治文明成果主要包括:属于政治原则方面的,如"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基于这个原则的一些价值和理念;属于政治精神方面的,如国家治理中的"法治精神";属于政治技术方面的,如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共同问题的解决手段。当然,正确区分政治发展中的合理借鉴与向别国输出政治价值和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秩序、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动体系,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螺旋发展过程,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厘清三者关系,对维系与发展现有的政治秩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政治转型从一开始就与本土化联系在一起 ,本土化体现了岛内民众希望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 ,有其正当性的一面 ,但本土化运动常常被岛内政治利益集团所利用 ,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台湾政治转型始于蒋经国时期的政治民主化 ,基本上顺应了西方民主化浪潮 ,但到了李登辉主政后期和陈水扁执政时期 ,政治本土化成为他们推行分裂主义的政治工具 ,台湾政治转型正在被引向极端本土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伦理政治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玉立 《学术界》2002,(6):12-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是理论创新 ,也是制度创新。这一理论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工作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高成就 ,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在当代的最新成果 ;这一理论还主张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一个复合、多层次的概念,其发展必然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研究领域必须对全球化这一客观进程给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加以正确评估和审视.对"政治全球化"语境下政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该语境下民族认同、国家主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辩证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现阶段的中国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发展的理念与发展基本要求,而政治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唯有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方可为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政治民主化作为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灵魂和基本原则,其内容的有效实施,为政治可持续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政治民主化对政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遏制公权私用的现象;促进社会的整合;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奠定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政治系统的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是其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公民生活上的诸多压力使其无暇进行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挫折感使其不愿意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使其不能广泛参与,因此,只有增强公民对政府、制度以及政策的认同程度,建立与健全各种公民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才能使其进行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0.
政治社会化,包括社会的政治化及社会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和社会成员获得政治文化的过程两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社会化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形成政治认知、校正政治评价、培养良好的政治心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当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功能需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坚持以强化政治认同、培养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为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