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社会上对党员的议论种种。在这种种议论中,我们时常听到“某某还象个党员样子”,“某某还不如群众”的两种评价。这是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党员形象的不同反映。这种反映有其社会背景和强烈的针对性。因此,共产党员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就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问题谈点浅见,就教于读者。 (一) 形象是本质的外化,是内部素质的必然表露。共产党员的形象应该是党员通过自己的言行反映出来的党性,是党性的外现,也是党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技术业务素质的体现或表现。党的先进性、党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党纲党章、党所处的  相似文献   

2.
论党性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党在自身的建设中,历来都重视党员党性锻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搞好党风,而党风与党性的关系极为密切,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党风端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多数党员党性的强弱。我们要争取党风的根本好转,加强党的战斗力,一定要增强党员的党性。我们这次整党,除了解决党内思想、作风和组织的不纯以外,对大多党员来说,是要通过思想教育,提高觉悟,增强党性。因此,对党性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什么是党性,党性与人性、党性与派性、党性与个性的区别,当前为什么要强调党性锻炼,以及怎样增强党性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的群体与个体对自身的地位、自主性、影响力的一种自觉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之核心,是人作为人的首要品质,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区别性,证明了这一判断。在西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充分的分化,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分化,人的群体自我意识因此觉醒。然后是个体与群体的分化,人的个体意识因此觉醒。在东方,这种分化是不充分的。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根源于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群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能动地认识和改进自然;人的个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潜在,从而为发挥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自我意识包含着对于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批判性审视,使个人超越历史传统而站在时代的前沿。当一批具有高度自我意识和新思想的先进分子的奋斗得到了大众的响应,唤起了新的时代精神时,社会就前进了一步。自我意识的作用具体地表现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中,它是促进观念变革和人格发展,开发创造潜能、推进政治民主化和实现文化换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我的语言学反思应该与哲学反思联系在一起。作为哲学概念的我必须通过作为语词概念的我来表达。对我的语言学反思为哲学反思提供了启发。我作为哲学概念始终是与作为主体的人相联系。正是在构建"为我而存在"关系的过程中,主体把"为我而存在"的对象与不"为我而存在"的对象区别开来,从而总是以我的姿态与客体相对应。只有当主体在意识中对主体的我予以意识时,主体才能以主体的形态在世界中凸现出来。我作为主体的自知意识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自我意识就是主体对自身进行反映所形成的意识。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由此就决定了自我意识的二层涵义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意识既具有个体形态,又具有群众形态,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员党性的锻炼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总体概括,不外两方面,即内在锻炼途径和外在锻炼途径.内在锻炼途径,指来自于党员自身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过程.外在锻炼途径,指通过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使党员得到帮助和提高的过程.党员党性内在锻炼途径可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并依次递进,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6.
论左翼启蒙派作家的现实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关怀是指作家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时代环境与现实环境所作的主观反映,是对社会最迫切、人们最关注的现实问题的个体回应,是作家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左翼启蒙派作家选择了不顾及自身生命而挺胸而出、迎风而上的战士姿态.他们作为一群有一定独立色彩的知识者,在民族危亡与不公平的社会格局中,力图通过自己的声音与行动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并努力促进社会以及他们参与其中的革命向着更人道、更完美的方向转化,在民族与家国的危难境遇中表现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勇气.  相似文献   

7.
浅谈自我意识的人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机能,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自笛卡尔以来,自我意识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鉴它的复杂性,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达到成熟的水平,关于自我意识的内容、结构和作用,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但从发展趋势上看,现在多数研究者已把自我意识的内涵从对心理活动的自我反思(即意识的意识)扩展到了人的身体和社会方面,使自我意识成为“人对自己各种意义的我及其与外界关系的领悟和对待”。这里,“各种意义的我”包括身体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或外显的我、内在的我、理想的我以及深层自我等等。这样,自我意识的作用范围得到扩大且与人生活动直接关联,我们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下来谈论自我意识的人生作用。通过(这种意义的)自我意识,人们能够认识自身及其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从而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生活动得以自觉进行;同时自我意识能够引导自我  相似文献   

8.
民族意识是每个民族成员对本民族认同的自我意识,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充分认识民族意识的社会特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族进步、保持社会稳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文就民族意识的导向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充分认识民族意识的社会特性,加深对民族问题长期性的认识民族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民族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有其固有的社会特性.从社会实践来看,现阶段我国民族意识的社会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周淑林 《云梦学刊》2001,22(4):28-29,40
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全体党员.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提高自己的党员素质,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它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在世界观与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方面有高度的契合性。红色文化能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丰富的教育内容及多样的教育形式。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主要实践路径是:凝练红色文化教育内核,丰富党性教育内容;构建红色文化传播体系,拓展党性教育途径;优化红色文化应用机制,保障党性教育落实。  相似文献   

11.
自尊是个体在自我确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成为人"的意识,是个体较高层次的需要.自尊作为心理结构具有客观性,但作为精神需要与对精神需要的意识同一,因而总是被人所意识.不能把自尊与自爱予以混淆,前者是后者的升华.自尊往往是人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中所运用的一个基本评价标准,并以良心机制的形式对个体的行为发生重大作用.从具体的个体而言,社会先于个人存在,自尊是在社会中生成的,是人文精神对个体内化的结果.为了使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体能形成"成为人"的意识,就需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世界中给予个体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党员能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自觉地放弃个人的利益,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一种必须要求.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利益划分不可能使社会若干群体都得到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要保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秩序,必定要求有个人利益上得失的放弃.这种得失,对党员个体来讲,不可能是很公平的要求,但却是一种现实性的要求.一般群众很大程度上正是对党员个体在关键时刻能否主动做到这一点来认识党员,认识党的组织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思考对人们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及基本特征,澄清模糊认识,分清是非曲直,坚定理想信念.理论修养不高就会影响和动摇党性观念,解决的办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打牢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发展人的能力,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从社会的整体的角度考察人的能力的存在层次及其实际构成,这就是主体能力的层次结构.笔者在拙作《论主体能力》(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7期)一文中曾提到主体能力大致可分为个体能力、集团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基本的层次.但限于篇幅,未能展开论证.这里拟就主体能力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做些分析和说明.一、个体能力个体能力指存在于具有社会性的个别主体身上的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个人所具有的为了满足自己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员党性锻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一)加强党性锻炼,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二)重视党性锻炼,是党的优良传统;(三)重视党性锻炼,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需要;(四)加强党性锻炼,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容主要是(一)看书学习,提高马列理论水平;(二)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改造主观世界;(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四)提高组织现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五)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六)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加强党性锻炼的途径主要是(一)从读书学习中提高自己;(二)在社会实践中改造自己;(三)在党内生活中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党性是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一个党员应该具有的不同于普通群众的特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阶级利益最高的、集中的表现。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党性强弱,是党能否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关键,也是党是否有号召力、...  相似文献   

16.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意识,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素质和党性观念的重要体现.与建设社会主义并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相联系,党员的社会主义意识的牢固确立,需要经历长期不断地灌输和教育.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意识的灌输,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差序格局为视角,选取个体、家庭和朋辈三个主体,从个体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朋辈关系三个方面探讨疏离感的微观成因,同时选取人际信任作为上述影响中的中介变量.采用三阶段的问卷追踪调查获得469份有效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微观系统中的个体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朋辈关系对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大小从高到低依次是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个体自尊水平、朋辈关系.(2)人际信任在个体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朋辈关系对疏离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人们从家庭、自身、社区三个方面正确看待导致疏离感的成因,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业社会因自我意识的生成而实现了自我与他人的分化,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在交往中建立起了由承认关系与竞争关系编织起来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中,自我处于中心地位,他人只是自我的工具,是自我用以实现其自在的路径.事实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结构化为一种中心-边缘结构了,并被复制到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之中,形成了社会治理的中心-边缘结构.在工业社会中,他人是自我的风险源,而自我通过中心-边缘结构又总是能够成功地把风险转嫁给他人,从而维护自我的中心地位.然而,社会风险的增加却使中心-边缘结构的转嫁风险功能陷入了全面失效的局面,自我与他人也因此而被卷入了风险社会之中.风险社会的出现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提出了重塑的要求,要走出风险社会,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共在结构.  相似文献   

19.
数字自我意识是个体通过对数字存在的体察、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及其数字行为的实践共同建构起来的。数字自我意识驱动下的数字形象消费,是“Z世代”消费者在数字虚拟空间中进行的与自我形象打造有关的一切消费活动,是消费者自我觉醒、印象整饰和行为投射的理想化反映,而这种数字形象消费最终也将实现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公共认同等多维平衡。随着元宇宙等技术的飞速迭代,数字形象消费也将成为“Z世代”甚至更广泛消费者群体接入数字虚拟空间、展现数字自我意识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略析“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道德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性道德与个体道德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既要注重个人道德的规范和升华,更要注重体制性道德的合理与进步。“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它既是衡量一个社会体制是否具有道德性的主要标准,同时,它自身的含义中也蕴含了道德意义。揭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体制性道德的这种内在关系,目的在于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合道德性和用伦理视角衡量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