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话语"是国内外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回顾和总结30年来国内学界关于"话语"研究的基础之上,认为,所谓话语,是指文学对话关系中的术语和范畴."话语"是文学理论构成的主要元素,也是浓缩着文学思想的理论构件和载体.因此,"话语"对于文学理论的创新来说极具重要性.文学理论"话语"的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大致可以在个人话语、民族话语、国家话语和世界话语四个层面上进行.其中,个人话语的创新是基础.也最关键,其它三个层面的话语创新都要通过个人话语创新来实现.所以,要从中国立场出发,以中国文学经验为基础,不断提出和解决中国文学问题,创造中国文论话语,并进而建构中国文论体系.只有这样,才不仅能够在世界文论中取得"中国话语权",而且还能够为世界文论建设不断地输送中国的新鲜材料,作出中国文论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术语由政治学概念与文学概念拼合而成,其内在特征存在四重二律背反,导致了20世纪30-7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的冲突、背离与自我消解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早期文学理论话语建构经历三个阶段:自上而下对文学理论话语内容的选择;国家通过知识分子思想引导和改造,在精英阶层完成理论内容的初步接受,进而完成外国文学理论的初步中国化;由知识分子撰写基础读物,将经过筛选的文学理论话语内容传播到全国。由此,苏联的季靡菲耶夫文学理论成为新中国文学理论的主流话语。作为此接受过程的历史遗留物,蒋孔阳的《文学的基本知识》很好地完成了新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建构和传播任务,但其同时与新理论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作了不遗余力地斗争,其独立精神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4.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24-24
《当代文学理论范畴导论》于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金永兵。该书抓住文学性、审美性、形式、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互文性、话语、文学符号、理解和解释这些文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密切联系当代文学实践,考源辨流.呈现每一范畴所拥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范型、丰富复杂的生成背景与文化语境、曲折多变的传播方式和接受心态,勾画出概念、术语、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文科高校使用的《文学概论》教材大部分都有关于“人性”概念的解释,我认为不少教材对“人性”的概念的把握上不是那么准确,很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因此,本文挑选几本曾作为或现在仍作为多数高等院校的教材,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十四院校编写的《文学理论基础》、郭正元编著的《文学理论基础教程》等,试以它们为例就“人性”概念进行辨析,并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领教于编著者。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术语由政治学概念与文学概念拼合而成。其内在特征存在四重二律背反。导致了20世纪30-7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的冲突、背离与自我消解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学术东渐的影响,现代学科词典兴起,术语释义日益讲究和规范化。现代术语词典形态,有利于学科术语概念的阐释和系统化,在知识的科学性、概念定义方式、学科术语系统、术语规范化和术语关联释义系统等方面,有别于古代称名词典。现代的汉语文学术语词典,《辞海》(文学分册)、《中国文体学辞典》《文心雕龙辞典》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以现代的学科术语观念整理现代和古代文学研究学科术语,反映了文学研究的学科知识系统。然而,像《文心雕龙辞典》那样,在文学范畴观念的历史梳理中,一名之下的术语释义与多家思想的梳理远未完善,还有待分层处理。《西方文学术语辞典》译释体例,反映了现代西方术语词典编纂理念,包括术语翻译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科知识点的构成,术语知识点的适度阐释和关联等方面,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体例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作品到文本——对"文本"概念的梳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话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作品概念消失,而文本概念则无所不在。这个术语转换的背后隐藏着文学范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对文学制度的质疑。在传统观念中,文本是与作品相互关联和对立的观念,文本要走向作品,后者是前者的归宿。然而,在结构主义文论兴起之后,由于研究兴趣和科学客观性的追求,代表价值体系的作品被置于边缘,而原来处于边缘的文本成为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后结构主义则重新强调文学实践和价值,但是他们把传统的价值观恰好颠覆过来,从作品走向文本,此时的文本不是具体的书写产物,而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意指实践方式,在新的空间分配语义,拒绝任何固定的话语秩序。中国的文论界对西方六七十年代的理论话语进一步研究和反思,梳理文本概念是必须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事"是源出的诗性话语,本事延异是去蔽话语的诗性转义。在反本质主义文学终结声浪中,"本事"以及本事延异作为中国古文论中重要的范畴、命题理应通过现代性转换身份出场以应对文学存在研究的不足,反题过后必然是文学存在的合题,我们主张回到文学理论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王国维最先参照西方文艺理论,经由《〈红楼梦〉评论》等文章而建构相对完整系统的理论批评体系,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潮流与模式。此乃其文学研究"得"之关键所在。然而,《〈红楼梦〉评论》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观点,这些错误观点长期被学界所忽略,这是不正常的。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与中国人的精神大相违背,就是一个严重的失误。《〈红楼梦〉评论》表现出以西释中批评模式的局限性,此乃其比较文学研究"失"之体现。其研究之"得",启迪我们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时,要自觉以中国文论话语规则为主来融会西方文论;其研究之"失",对今日仍盲目套用西方文学理论解释中国文学的批评模式,则具有不可忽视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的理论学科,它需要对"文学"的有关问题加以关注,而文学理论自身也就在这种关注中产生了话语的惯性,文学作为文学理论的起点,这一起点一旦启动,在研究的途程中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篇论文从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文学理论和文学之间的疏离与切入的矛盾关系,以及文学理论如何考察文学与文学在社会中呈现的状貌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散文"术语"所指"是支离与分散的,不同研究者的视阈中其内涵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所谓"散文",只是"骈散之散"的语体概念,隶属于"大文章"范畴;而文学性的文体"散文"概念,则是"五四"之后,伴随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而被引入中国的;接受了西方文学理论的学者,在对中国古代书面语言进行梳理时,并未还原到古代书面语言的历史场域,而是对西方文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挪用"与"横移",造成"大散文"全面覆盖"大文章"的格局。古今"散文"术语"所指"亟待厘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起源很早,自从文学出现,也就有了关于文学的思考。古人一边从事着文学的创作,一边议论着文学本身,自先秦至近代,中国文学拥有数量众多的经典作家作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和大量的理论批评著述,从孔子到金圣叹,从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即是:中国古代文论课程讲的就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论说。用现代的人文学科术语将其叫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中国古代,对于文论这一对象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随着文论自身的发展,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明确…  相似文献   

14.
董学文 《阴山学刊》2002,15(1):5-12
文学理论是系统解释文学性质、特征和文学分析方法的学说。“文学是什么”构成文学理论的核心 ,极具弥散性和渗透力。文学是“一种有意思的话” ,是语言的“突出”和“综合”。文学理论研究 ,有结构式理解方式和范畴式理解方式。文学理论的存在形态也是多样的 ,有作为科学的、作为思想史的、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作为方法的文学理论。中国当下的文学理论 ,只有走“综合创新”之路 ,才是一条坦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人文杂志》2003,(2):89-94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引入的西方"文学"和"文学史"概念作为话语方式的权力、中国自本世纪初以来文学史的本土建构积淀等从深层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是异常复杂的,除了作家作品以外,文学期刊、文学社团流派、文学沙龙、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事实,作为文学史,如果这些现象和因素被略而不记,显然是有弊端和缺陷的,也缺乏历史应有的过程性.文学史在模式上不具备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概论"在壬子癸丑学制确立的新知识格局中的首次明确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合法性位置得到了确立;文学理论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使其在与政治话语言说的共谋中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身份得到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可;文学理论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被规定在各大中学校的普遍开设和专门讲授,标志着文学理论现代学校式运行模式的基本确立。文学理论学科此时尚处于范式变革阶段,还具有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后新时期批评话语中,受鲍德里亚超美学关键词"仿真"术语影响而产生的"仿真叙事"概念影响甚广.与"仿真"在西方语境中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功能不同,汉语批评语境中"仿真叙事"术语的基本目标与功能在于"去现实主义化",即解构"现实"、"本质"和"真实"等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论基本观念.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话语个案,"仿真叙事"这个术语呈现了中国当代语境与西方后现代文论在文化交往和诗学对话过程中流传、模仿、挪用与重构等复杂的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植于深广的诗性文化,中国文论喜欢用五官的日常体验去比拟文学,从而延生出大量的富于感官体验的直觉性文论范畴和概念。以《文心雕龙》"视、听、味、佩"说为代表的感觉性文论话语,大量运用于从文学创作到阅读欣赏的一系列过程的描述,从而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决定其文论思维特征的体验性。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从范畴概念、话语方式到思维方式,都具有的感觉体验性,建构起一套富于民族特色的感觉体验性的文论话语。这套感觉性的文论话语对于后世文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概论"在壬子癸丑学制确立的新知识格局中的首次明确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合法性位置得到了确立;文学理论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使其在与政治话语言说的共谋中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身份得到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可;文学理论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被规定在各大中学校的普遍开设和专门讲授,标志着文学理论现代学校式运行模式的基本确立.文学理论学科此时尚处于范式变革阶段,还具有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20.
林秀琴 《东南学术》2004,(5):142-149
本文探讨了南帆文学批评的学术视域和学术精神.立足于"中国问题"这一基点,南帆的学术研究聚焦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指向中国当代文学在整个社会话语结构中的历史位置,指向当代文学传统中的隐蔽成规和文学话语所须树立的维度,指向电子文化类型带来的文化转折.在西方文学理论资源的借鉴与批判中,南帆从文本出发,采用话语分析和谱系学分析的方式,关注形式与意识形态相互生产的过程和关系,强调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考察中"双重视域"的辩证精神,强调文学话语与社会话语系统的双向多元的关系格局,强调破除大概念迷信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南帆文学批评的意义在于,他提供的不仅仅是观照中国文学的一些观点,一些方法,一些视角,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种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