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改革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还有继续滋生甚至增长的趋势。其中,腐败的存在是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根源,而要铲除腐败,就必需找出各种腐败产生的途径、原因,以便寻求现实的治理对策。一、腐败产生的原因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历程表明,当社会处在变革或转型过程中,腐败现象最容易出现。我国目前正经历着的一个社会转型过程,其实质就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初期,如果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侧重于对旧体制的破除上,那么现在则是侧重于建立新体制上。体制的这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失业问题探析常志有失业是困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减少失业、扩大就业一直被各国列为保持社会稳定和消除贫困的重要经济目标。我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一再忽视和回避失业问题。现在,在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稳定     
论社会稳定宋志斌社会稳定是有阶级社会以来任何性质的国家都深为关注和重视的大事,是各国治国方略的题中之义。一个国家其社会稳定与否,固然与国际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但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国内因素。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单位体制的政治功能与生存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中哲 《文史哲》2004,(3):150-156
传统的单位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履行政治职能和完成社会调控的基本组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组织起来的各级各类单位组织成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单位体制自身的政治功能以及由其所塑造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体制作为一种传统组织制度已经难以全面满足社会整合与调控的需要。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对单位体制的政治功能演变及其在当前社会中的生存空间进行动态把握,以此促进新型社会调控体系的再造。在简政放权的政治改革背景下,培育介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域成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期,各种矛盾、磨擦和社会发展目标给政治体系的公共政策决策形成了多方面的压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客观地要求我国的公共政策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选择出恰当的决策模式,更好地承担其导向、协调与稳定社会的职能,从而避免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尖锐冲突及其所可能导致的社会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面临着城乡、区域以及经济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通过压力维稳及刚性稳定模式实现了社会政治稳定。这种维稳模式具有极大的社会风险,其转变有赖于宪法的落实,亦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尤其是以强调国家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社会发展是政治稳定的保障,脱离发展的稳定难以长久。  相似文献   

7.
岳嵩 《南方论刊》2009,(2):10-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强调市场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为指导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有续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依法治国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要保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应当正确认识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稳定状况,分析社会不安定成因,探寻解决社会不安定的对策。 一、转型时期社会稳定状况 转型时期社…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技术保障与体制创新、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应急反应与常规监控及应急联动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保障城市社会稳定、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相对集中,影响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的因素明显增多。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及其对策作以简要阐述。一、当前影响高校治安稳定的主要因素1.高校体制改革引发的各类问题是影响高校稳定的内在因素。一是有些高校对新时期的变化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防范措施不力,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形成齐抓共管、严格高效的良好体制和机制;二是高校改制后综合治理队伍建设普遍滞后,保  相似文献   

11.
许林 《理论界》2007,(10):51-52
增强新兴企业创业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然而更需要的是适宜的创业环境。当前,我国新兴企业在文化环境、体制环境、供给环境、互动合作环境、市场转化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制约因素,迫切需要通过确立新兴企业主体地位、完善政策法规环境、促进创业主体互动合作、培养吸引创新人才、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加强创业文化环境建设等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揽全国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人民公安机关,理所当然要肩负着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重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因此,公安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维护稳定为目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党委、政府、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让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清晰了解影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障碍有哪些,方能对症下药。本文从资本的角度出发,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定义、现状给予介绍,并重点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论内蒙古矿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是矿区生态协调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内蒙古的矿山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且我国现行的矿业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 ,产权不明晰 ,法律制度不完善 ,使法律在我区难以有效实施。对此 ,应确立良好的产权制度 ,严格矿业权许可 ,强化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加强行政引导和调控机制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的特点是无节制地追求物质消费,把人变成纯粹的消费机器和生产机器,其结果是使消费和生产难以为继,使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难以维系。可持续消费观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摒弃,它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当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制度,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稳定阀,而且是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为此,根据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监管、支付三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工具、监管模式及其支付对策,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领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寻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过渡期平衡向市场经济循环转变时的暂时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当前的变化与历史情况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的周期循环,以1998年为界分为二个过程:1、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拉动经济过“热”增长—基础产业“瓶颈”制约发展—采取“紧缩”经济政策;2、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引起经济增长下滑一基础产业产品“积压”一采取“扩张”经济政策。其中,在第一个过程里经历了四个短暂上升和下降的经济波动:1978-1980,1980-1983,1983—1991,1991—1997,历经了“五五”,“六五”、“七五”、“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控制人口数量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注重人口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走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促进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体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与开发并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和市场调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