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负文化"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一些农村社区存在着一些负文化现象,如落后的封建文化、宗族文化中的负面影响、伪科学文化、低俗文化、西方文化中的负面影响等。负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体制原因,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监管不力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外部原因,封建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消极影响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历史原因,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现实原因,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客观原因。我们必须认真治理这些负文化现象,努力推进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化在发挥正功能的同时也具有麻醉、反智和操纵等负功能,这些负功能会导致钝化思考力、瓦解创造性和消弭道德感等较为严重的社会后果。应对电视文化的负功能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媒体角色自觉,电视人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社会担当,二是社会管理主体要切实担负把关和监督的责任,三是受众要建立自我主体性地位,并发展个人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
文化负迁移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学术论坛》2006,(9):185-188
文化负迁移是交际和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文章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推进以文化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要在理论上加以宏观指导。文章总结了中外专家对文化负迁移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理论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启示,最后提出了文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嬉皮士文化是在美国20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反主流文化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它以无政府主义、自我享乐、主观主义、自我表现等形式来体现其个体主义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又在个人主义基础上力求形成整体意识,采取集体主义方式来对抗传统社会.因此,嬉皮士文化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复合体,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超文体,是指在诗歌的写作中打破传统的文体界限,把传统上认为是小说、散文或戏剧的手法运用到诗歌中,造成诗歌的文体模糊的现象.超文体从根本上讲,是对传统的文体惯例的反叛,是对文学体裁的现有模式的再认识.其中突破最大的是第三代诗人.超文体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激进主义的反叛精神.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系统上的反理性、反本质、反中心和诗歌上反庸俗的社会功能论和对诗歌的形式的关注的特征,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迁移现象一直是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一项针对中国高校学生和在华外资或合资企业中方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情况,指出文化负迁移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可以通过适度文化移情来增进交际双方的沟通与理解,有效减少或避免文化负迁移,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当代艺术精神变迁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相对于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新的精神,即原创性的消失和非艺术或反艺术倾向的强调。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艺术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现象,其精神变迁与当代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就哲学而言,哲学在当代发生了新的转向,呈现出反中心化、反理性、反本质主义、反主体性和反总体性的后现代哲学思维特性,艺术精神也暗合了哲学思维的新转向发生了内涵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杨晓新 《殷都学刊》2011,32(2):115-119
文化遗产是文化现象,它所标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环境采取的态度和摆脱野蛮状态走向人化的方式及其结果的总和。因此不应以阶级或政治眼光来看待和处理文化遗产问题,也不应取单一的认知标准。文化遗产的价值即其历史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评价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活价值。同时,文化遗产应该是一种正文化事象,而不是负(反)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对某一特定民族(族群)而言就在于保持文化独特性,对整个国家或整个世界来说,就是保持文化多样性,保证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保护文化遗产还可以从中吸取古老但并不过时的处理现代问题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消费偶像的形成、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偶像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消费偶像转变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偶像具有征服性、普遍性、差异性.消费偶像既有消费导向功能、消费促进功能等正功能,又有因向公众灌输新的物质观、把对物的崇尚绝对化,可能引发社会犯罪等负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反文化”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创造出的“正价值”与“负价值”同步积累,人类的历史是“正历史”与“负历史”同步演进的。反文化是以反取向思维和行为揭示匡正“负价值”“负历史”为主体职能的一种文化类别。中国古代具有反文化品格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们以特殊的语言揭示了人从“无”中走出,而在“有”中消亡的“负历史”轨迹,他们均从精神上保持了对物质的“反骨”,抵制物欲对人心的渗透。中国近现代历史运动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高品位反文化含量的运动。鲁迅、毛泽东均具有反文化的品格。在商品大潮涌动的今天,尤其需要有为的高品位的反文化的参与和匡正,呼唤真正的“精神贵族”!  相似文献   

11.
柏定国  周静 《东岳论丛》2012,(11):26-31
文化产业反文化性是其文化性与产业性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致.对于文化产业的反文化性的内在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文化产业反文化性的外部特征,归纳出文化产业反文化的主要形式.反文化的出现跟文化的内在属性分不开,也受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文化产业的反文化形式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避免和削弱文化产业反文化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城市文化角度和费雷的城市文化生态理论出发,界定了城市文化产业园具有的文化传承和去城市性等十个正社会功能,讨论了“文化造市”得以实现的公民社会基础.再从区位、传统文化、社会分层、社会管理、对周边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城市文化产业园的负社会功能:文化产业园的边缘隔绝和功能异化、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破坏、新的社会不公和产业结构滞后、造成就业泡沫和隐性失业、与周边社区的功能冲突以及文化产业园的新型污染等,这对城市社区会造成深刻的负面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悖论的文化--20世纪末叶中国文化热点现象扫描>一书,从制度文化角度切入当代文化热点现象的分析与阐释,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透过制度与文化相互嵌套关系的分析,可以揭示其间的隐秘联系、错位与裂缝,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悖论的文化>一书分三个时段,对20世纪末的文化现代性问题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讨一是"启蒙的现代性",二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冲突和悖反,基本上反映了学界近年来现代性研究的两个理论焦点.在此基础上,著者提出了当代文化重建进程中知识人应有的精神准则,体现出一种反思、批判的学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15.
毛元晶 《南方论刊》2007,(11):84-85
"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该文从不同方面对"文化"进行了解读,并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演变和"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当下,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和显象。这些现象和作品具有浓烈的反主体、反艺术等倾向。后现代主义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出现和发展,都必然体现出自身的两面性这一原则。后现代主义种种令人不快的表现的确是不容置疑的,它在社会及文化艺术界产生了许多不可容忍的负面效应,但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化思维与观念也在混乱无秩序、混沌困惑之中显示着进步的因素。这种消极与积极并存的二重性,几乎无一例外的体现在其他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监狱反文化特质对于劳改理论与实践来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课题。 一、反文化特质:罪犯的深层诠释 反文化是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西方社会青年群体中的观念和现象。它首先和主要的是作为一种否定论问世的:否定一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它是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的畸形发展造成的深刻危机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本文使用的反文化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文化生态是一种多维性立体结构,分为主流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三种文化形态,表现为时代性、系统性、动态性特征,具有表现功能、筛选功能、调适功能。当前青少年文化生态正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外部冲击、社会转型期的内部影响和成长过渡期的迷离阶段,应提高青少年主流文化的普及度和认同度,引导青少年亚文化回归社会主流,消解青少年反文化侵害。  相似文献   

19.
"效益悖反"现象,系指两个相互联系又彼此排斥的事物,分别而论都有其正当性、合法性,但当它们成为一个共体事物的两个部分时,便在行为方式和价值效果方面相互牴牾,彼此限制另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物质和精神生产要素的配置机理,自发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化、原子化和最大化,而精神文化生产却天然地对社会和人民负有坚持真善美、提振精气神的文明教化、情理凝聚和思想升华的使命,两者的行为机制和价值取向多有冲突。它们实际地存在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市场与文化殿堂、文化消费与文化升华等一系列二元结构中。以经济和文化的高度自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严肃正视、深刻认识并科学处理资本运行对文化生产、发展形成的效益悖反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宇松  徐光华 《学术论坛》2012,35(11):78-85,121
产生于人治环境下的权谋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是和公正、平等精神相背离的;它是一种追逐私利的文化,是一种反规则、反诚信的文化。权谋文化对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如分化了立法权、腐化了行政权、弱化了司法权、淡化了社会的规则意识。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优化中国本土的人文精神资源,培育公众对法律的信赖感,构建中国的社会自治网络,为法治建设铺垫文化底盘,消除权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各种负面影响,早日实现我国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