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青海田赋正赋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民国时期是青海田赋税制的发展、演变时期。这一时期,青海地方军政、财赋大权集于马氏集团之手,从马麒、马麟到马步芳,为巩固其封建家族世袭统治,扩充军事势力,曾采取了一些扩田增粮措施,使青海财政收入中占主要成分的田赋征收量不断增加,田赋制度不断演变。关于民国时期青海田赋税制可分正赋和附加等部分,本文只就正赋状况及其特征作一论述和分析。通过对田赋正赋的研究和探讨,窥测这一时期赋税政策及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和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二、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 上面我们仅仅说了田赋一种。除田赋外,我们至少还可以举出以下两种: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和军队的征发,这里先谈苛捐杂税。 国民党政权所加于农民的各色各样的捐税,其名目之多,名称之怪异,令人吃惊。这类捐税,有不少在实质上同田赋的附加差不多。不过,有些按每亩田赋附加百分之几,这就叫做附加;有的不同田赋相联  相似文献   

3.
治事     
问古常減租蠲赋六朝五代且然今欲免除苛捐杂税而田赋附加一项去之实杂试言其由唐虞三代之时田为公有大率以十一为赋税之准则上不病国下不伤民所谓天下之一中正也。惟行之既久不能无弊及战国之时而经界不正穀禄不平之弊生然  相似文献   

4.
清初台湾农民经济负担包括租赋、丁税及杂税三个部分,其中主要是租赋负担。本文拟就台湾农民的租赋负担问题,试作论述。自耕农台湾归清之初,由于封建生产关系刚移植到台湾不久,各种封建矛盾还不明显,土地兼并现象尚不严重,这就使自耕农的数量不断扩大,成为开发台湾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自耕农必须向清政府交纳田赋。当时台湾田赋定额是:上则田每甲征粟八石斗,上则周每上征粟五石;中则田每甲征粟七石四斗,中则同每甲征粟四石;下则田每甲征粟五  相似文献   

5.
所谓田赋,就是封建国家按亩抽收的土地税。在自给自足、以农为本的封建经济中,它是财政收入的大宗。研究地方史,不得不注意到财政,而要研究财政,就不得不注意到田赋。因此,本文就清代甘肃的田赋作一些探讨,以求匡正于地方史研究者。 (一) 清代甘肃的土地,按大类划分有三:一曰民田,二曰屯田,三曰官田。 民田,就是地主、牧主(土司)和自耕农拥有的直接向国家提供赋税的土地。其中包括民赋田、更名田、番地、土司地、监牧地等等。从历史渊源看,民赋田就是田主从明代就承继下来的土地;更名田是清王朝把接受过来的明代藩王田产“给予原佃种之  相似文献   

6.
从模拟铺陈走向自抒机杼——潘岳五赋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岳的<藉田赋><寡妇赋><怀旧赋><西征赋><闲居赋>五赋,题材内容不同,艺术上各有特色.通过对此五赋的写作时间、写作背景、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考证,并以潘岳生平为参照,对此五篇赋作按写作时序进行排列联缀,可以较为清晰地勾勒出潘岳辞赋创作的主要历程及其阶段性特色:由模拟铺陈到典丽简洁;由"为文造情"到自我情感的瞬间触动;由颂扬劝谏到前代的兴亡、现实的忧虑、理想的高扬;由代人言情走向自抒机杼.  相似文献   

7.
谷苞 《西域研究》2004,(2):69-73
在清史研究中 ,人们常把康熙与乾隆两朝 ,称为康乾盛世 ,其实在乾隆晚期 ,已经不是什么盛世了。乾隆晚期由于重用大贪污犯和 二十年 ,官吏贪污 ,政治腐败 ,特别是地主阶级长期兼并土地 ,土地占有情况严重集中 ,无地少地的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全国各地农民起义的规模愈来愈大。回族学者马通教授在所著《甘肃回族史》一书中写到 :“如乾隆时期的田赋已为清初的二倍以上。乾隆三十九年 (1 774年 )以来 ,仅甘肃布政史王直望为首 ,涉及道、府、州、县百余名主要官员侵冒赈灾案 ,其脏银达二百八十万两 ,为当时甘肃每年正额赋粮的十倍。正因为昏官…  相似文献   

8.
<正>民国时期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五省区,还包括内蒙古、绥远的部分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自周代起,秦、汉、唐等朝代都是以长安为首都。后来由于全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西北地区开始成为贫因落后的代名词。自民国初年来,西北地区更是倍受天灾人祸的困扰,民穷财尽,困苦不堪。总之,西北地区已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9.
1927-1937年湖北田赋问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铁强 《江汉论坛》2004,(1):116-119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田赋问题田赋在本期湖北地方财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田赋正附税及额外的浮收和摊派所构成的本期湖北农民田赋负担,已远远超过了广大农民的承受力;田赋征收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反映出政府与农民间仍然难以建立起比较直接的亲和关系,而是被乡绅、册书等农村传统势力阻隔在两端;湖北省政府整理田赋的种种努力基本上归于失败,这一方面反映出政府行政能力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传统势力仍然是一支足以阻碍中国农村现代化步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 《西北史地》1984年第三期所载拙作《红二方面军属部长征经过青海初探》,对红二方面军经过青海的行程路线、时间、目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文依据张子意的《长征日记》,着重指出了红二方面军进入青海的目的是筹粮,至今看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文章认为红军长征进入青海的只是二方面军“属部”(即红六军、三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田赋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田赋制度的变革刘秋霞马克思指出:“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态。”①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决定了传统的田赋制度是“业户完粮,佃户交租”、“粮从租出”。历代封建法典及社会观念都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关系。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27日,西北五省区社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社科院协办。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向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讲话。研讨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研究员主持。研讨会上,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五省区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五省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合作、丝路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法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现将本次研讨会中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做粗略梳理和分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汉代最宏伟的诗篇是京都长赋。在萧统和其门客所编的《文选》中,赋被排为第一种文体,而赋的第一类即为“京都”赋,班固的《两都赋》又被列为首篇。萧统如此看重京都赋,大概是吸收了著名理论家刘勰的观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认为,赋中类似以京都、宫殿、苑囿、畋猎为主题的篇章,其功用是“体国经野”。这一叙述,本来自《周礼》首章《天官冢宰》,它反映了赋的思想,即不管什么题目,赋最关心的是国家,广而言之,就是王朝和帝国。因此有关京都的赋比有关游历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说"赋"字意为敛,知贡赋是其本义.古时贡赋必陈之于庭,赋、敷、布、铺古同声,韵部亦同,因音近义通,故"赋"有"铺陈"之义."赋"作为"六义"之一,是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左传>、<国语>等书中的"赋诗"把"赋"这种表现手法加以发扬光大.伴随着"赋诗"这一现象的衰微,"赋"也由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段转化为一种文体,即赋体.  相似文献   

15.
<正> 青海是我国四化建设中一个大有希望、尚待开拓的战略地区。为大规模开拓青海创造条件,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立足现有基础,正确认识省情,研究解决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拟从青海自然、经济诸条件出发,从地区差别着眼,谈谈对青海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央地、府际、媒体三者关系的平衡,既考量一地一区经济发展,又密切关联民生效应始于2013年9月的新一轮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已引致海内外舆论滚动报道,其直接触及别国的区域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高调提出的国内战略主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战略。透过地方政要的讲话和表态不难解读,其间充斥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地缘意识。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关联的西北五省区中有四省区的定位分别是,陕西称新起点、桥头堡;甘肃提黄金段;青海说战略基地、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在革命根据地内开展财政经济工作。田赋和其他税收是抗日经费的主要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的开展,稍晚于北方的其他地区,但就田赋和救国公粮的负担来说,也有较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一、“合理负担”政策的提出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山东敌后处于敌、友、我三种势力并存的犬牙交错的状态。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以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当地干部为基础,以中央派来的军政干部为骨干,发动武装起义,在开展游击战争的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抗日民主政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于史料缺乏,语焉不详,蒙古汗国及元初时期蒙古人在青海地区的活动情况,成为青海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这段历史,旧时学人如荆玄生在《青海蒙古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说:“蒙古人初到青海系在元代,惟大半是贵族显宦,身膺显爵,镇守边圉。至于他们寄居的范围也只限湟水流域的一小部分”。这里指的仅是章吉驸马,  相似文献   

19.
<正> 青海的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建国四十年来,我省一直靠调粮过日子,到1988年,累计从省外调进粮食约80亿斤。粮食短缺,严重制约着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改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就青海省“七五”期间乃至本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和工作指导方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农轻重关系与经济结构模式 研究青海经济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地区经济结构,即产业结构。在以往的讨论中,大体有这样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青海同全国一样,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农轻重为序,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和恰当的比例关系,应建立农轻重的产业序列,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从青海的经济基础和资源状况出发,今后必须是工业的发展快于农业,重工业的发展又快于轻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