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法制保障.在地方法制统一实现困难和国家统一法制无法充分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情况下,法制协调呼之欲出.法制协调是破除地区封锁、平衡各省发展利益、明确各方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权责的有效路径.在借鉴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中部地区法制协调可以构建中央协调和地方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模式,建立和完善立法协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协调等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协助的协议化——跨区域行政执法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囿于行政权的区域性配置,跨区域行政任务需要借助行政协助来实现.在我国相关立法未臻完善的背景下,行政协助往往因缺乏制度的保障而流于松散、临时或不稳定;加之地方利益分立化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其制度功能的发挥备受制肘.行政协议作为行政主体之间的契约制度,导入到行政协助中,以约定义务替代飘忽的法定义务来约束行政协助当事人,最大限度地促使行政协助发挥作用,还原制度的应有功能.当然,作为职权行为,行政协助协议化的适法性亦需关注与论证;而协议化效果的实现则需要依赖区域法制协调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立法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区域协调发展涉及很多方面,但区域间的立法协调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立法协调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区域立法合作的情况进行了评析,最后就如何实现区域立法协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的分片分块、各自为政的地方行政立法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变革地方行政立法模式、协调地方行政立法冲突就成了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借鉴欧盟法在其成员国中直接适用和优先适用的法制协调成功经验,可逐步构建能在区域内各行政区划统一适用的区域行政立法体系。它是一种介于国家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规章之间的中间层次的行政立法模式,其不仅是适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也填补了我国行政立法层次中的断层和空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应通过完善立法法和修改相关法律条款的方式明确区域行政立法是地方立法的合法形式,使区域行政立法合法化,并明确立法的主体、可协作的权限和范围,规定行政立法程序,解决法律渊源和位阶问题,理顺立法审查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北部湾经济区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取得的成效和后续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比如采取“湾办”牵头,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引领,指导区域科学发展;制度设计,保障区域持续发展;政策激励,促进区域积聚发展等“复合行政”措施,助推经济区“风生水起”的经验;采取适度推行“省管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政执行力,出台“管理办法”,加大行政干预力度等非市场机制措施;采取建立“共享共担”机制;建立“对话”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等市场机制等“多元协调”措施,深化经济区的“科学发展”等等,都是科学发展观具体指导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环境行政主要包括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和环境行政执法,它对确定环境标准、处理环境事件、协调群体利益是不可或缺的。环境行政机制的整合,需要遵循"三元"结构与"三公"原则相统一等原则,从制度内部实现环境行政依据体系与行政力度、环境行政重实体与重程序、专门环境主管部门与非专门环境主管部门、环境行政强制机制与环境行政指导机制的协调;从制度外部落实民众参与制度,并与行政管理制度建立有机连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中,为了解决诸多区域治理难题,逐步实现了从行政区行政向区域行政的转型.但是,通过对近年来两个三角洲区域行政的评估.表明其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并未破解区域合作的迷局.由于两个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是一种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协调与合作,所以无法有效治理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性问题.因此,要提升两个三角洲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从区域行政向区域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其进一步发展却面临"行政区行政"的层层阻力。化解行政区行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的根本途径不在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在于区域内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行政区经济的产生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其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区域政治协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现状来看,实现我国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必须创新区域行政立法方式、建立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区域地方政府间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政府合作的立法协调是弥补人大立法协调不足,提升区域立法质量,解决立法中疑难复杂问题,促使立法及时立、改、废,统一立法规划的需要。政府合作的立法协调的原则分为政府作为立法主体参与立法协调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政府作为非立法主体参与立法协调时应遵循的原则两种。协调方式也可以分为行政立法中政府参与立法协调的方式和人大立法中政府参与立法协调的方式两类。政府合作的立法协调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参与立法协调促进相关立法机关及时有序地开展立法活动,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江苏省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分析文化产业资源存量和结构特征、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实现资源跨地区整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条;构建文化区域品牌的同时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产品和扶持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打造和培养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努力缩小我省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扶持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使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同周边省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行政裁量:行政人格生成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行政人格是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体保证,它生成于行政人员现实的行政裁量行为中.行政裁量行为是公共行政职业化的产物,它以行政人员的专业自主性为基础.然而,现实中,对行政裁量采取的是制度性定义,进而对行政人员行政裁量之控制遵循严格的法制主义路径,这一路径背后隐含着"人性恶"的幽暗意识,存在逻辑上不能自洽的缺陷.行政裁量任意之控制的切实路径是在确保规则之必要的前提下,通过道德的制度化和制度的道德化即"德制"的建构,充分激发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特性,促成行政人员健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内的公共治理的一体化对于政治协调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政治协调在区域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层面。其中政治协调功能实现的路径主要在于:均衡区域政治资源配置布局,创设区域公共治理政策集群,推进区域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圈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长江三角洲向泛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扩展是顺应都市圈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区域优化整合的必然路径.泛长三角正朝"沿江"、"沿海"两个基本方向扩展,然而越来越多的行政区的加入会产生更为多元、复杂的行政区利益矛盾,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运行规律的差异性.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协调与整合.健全市场机制、实现市场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利益共赢、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区域合作组织、建立区域共同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是促进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一体协调整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政策手段比较及我国区域政策手段完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树伟  刘晓蓉 《江淮论坛》2010,(3):36-40,52
区域经济政策主要采用经济、法律、行政三种手段对区域经济进行调节,三种手段各有利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法律手段越来越体现出了优越性,而我国区域政策手段中行政手段明显多于法律手段。热衷采用行政手段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有针对地进行改革和调整:打破“批治”的路径依赖,建成健康法治路径规则,完善法治的市场经济,实现我国区域政策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过渡到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茶,但调整区域发展更多的是政策性制度安排.法律法规的制度性安排却严重缺失和滞后,地方为数极少的调整区域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也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阶段.如何使区域发展在制度保障中走向和谐与繁荣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系统性构建区域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乃是当务之急.不但要明确国家与地方区域法制协调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要构建不同层级和效力的区域发展实体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以及建立和完善区域发展程序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深化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要正确把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的实质,推进各级政府的全面转型,又要结合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实际,解决好转变政府职能的实现路径问题.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的同时,采取设置"专业委员会"的办法,来统筹整合部门力量,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这是政府实现管理创新的一个积极探索,应加强对其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经济协调治理角度来看,粤港澳区域发展规划应当类似于区域一体化概念范畴,如何处理区域经济协调治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成为当前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自然法学思想倡导自然权利和人权基本理念,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个人权利;利益法学的核心概念将社会秩序的背后利益分为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等。在区域经济协调治理确定的法律秩序范围内,区域经济协调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平衡关涉各方利益的协调,而找到平衡二者的路径、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对于粤港澳区域经济协调治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对区域经济协调形成的长期性的分析出发 ,论述西部大开发对区域经济协调的促进作用 ,并提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转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重点和途径也不同.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起点、内容与基础条件的差异上.从工业反哺农业的区域差异出发,东、中、西部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反哺模式、反哺路径,并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区域协调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作为中华腹地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要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协调合作的区域关系.我们引入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中部地区区域关系特征,并运用"囚徒困境"原理解释了地区冲突现象和化解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地区形成"合作博弈"、谋求共同发展的几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