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成龙 《兰州学刊》2009,(1):127-129
从时代特征上看,网络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消遣性文化、媒介符号性文化和解构性文化,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着其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念。从网络文化与道德的关系上看,网络文化包含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伦理价值意蕴。网络文化品性蕴含着新的时代精神气质,影响着社会道德氛围,决定着社会道德资源的增减,反映着社会道德变化趋势。道德力量制约着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并对其进行纠错,使之更加符合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也使人类社会道德能够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安永兴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传统道德的整理与继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时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新旧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领域里...  相似文献   

3.
刘文志 《理论界》2008,(9):139-139,241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育总是与社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通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营造实现道德之教化,这便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文化需要在长期不懈的仪式活动中去积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孕育与道德教化之间的深层关联,而其中介环节便是仪式活动,因而学校德育建设应当重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培养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武 一全面理解的道德,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在于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这是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地通过社会文化的方式,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中引申出的特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使之普遍化、客观化和社会化为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用现代标准、现代批判意识来审视我国传统文化时,可以看到古代道德律令、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道德现象。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只重“内省”的道德调控方法,看客心态的普遍化是这些不道德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应从努力创造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实现伦理道德的规范化、制度化,使道德教育面向日常生活,关注人的幸福指数等方面抓好现代道德文化建设,以彻底剔除传统文化中的不道德遗弊。  相似文献   

6.
高萍 《天府新论》1998,(3):58-59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存在与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同社会经济状态下的道德内容,道德评判标准都与其时代有关。社会发展至今,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则竞争、交换、追求利益等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势必形成自由竞争观念,等价交换思想,使得利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的道德评判标准,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必然带有”功利”意识。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打1合理合法的追逐经济…  相似文献   

7.
新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价值核心肖雪慧改革开放给社会道德文化领域带来了剧烈的震荡。旧的道德价值体系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全社会又未形成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认同和规范认同。在这种价值和道德真空的大背景下,建构新的伦理文化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新伦理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内在特征出现新的变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由西周礼乐文化所开启的道德精神,不仅没有被时代危机所湮没,而且更加稳固了其在中国文化特征中的核心地位。本文通过论析《左传》一书所载之史事人物,认为春秋时期的道德精神主要体现为:道德存在的本体意义和价值的发现,提升了人的存在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人的存在的本质特征,规范了人的存在的行为准则,彰显了人的存在的价值取向。这一道德精神,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并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地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确立与新的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伦理和道德规范体系,尤显重要。在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社会综合治理的大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德,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调整好道德导控机制,批判地继承与借鉴优秀道德因素。本文试从这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一管之见。一、努力调整与建设道德导控机制任何健康的社会都离不开起码的道德文化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的社会道德导技机制关系着道德建设的全局。在道德导控问题上,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环境、家庭及个体的道德体验是道德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道德文化、道德教育、参照群体,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及其道德态度,对社会道德的观察学习及其达到的道德知觉水平、道德经验的情绪后果、需要的满足等因素会从不同角度影响个体道德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儒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其突出的思想特征。儒家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社会科技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现代化就是科技本位代替道德本位的过程。而现代化社会导致的道德沦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因此,从人类合理生存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面临危机的现代人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伦理道德与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所特有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无不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昕 《天府新论》2008,(2):128-131
从时代特征上看,当代流行文化是一种阶层性文化、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消遣性文化、媒介符号性文化和价值解构性文化,流行文化的这些时代特征内在地表现着其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念.从流行文化与道德的关系上看,流行文化也必定会寓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伦理价值意蕴.流行文化品性蕴含着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流行文化市场环境影响着社会道德氛围设置,流行文化资源配置决定着社会道德资源益损,流行文化变换反映着道德价值趋向变迁.道德力量制衡流行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使其符合人类的价值需求,也使社会道德价值能够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方国根  罗本琦 《学术界》2007,(1):159-166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理性"中既有道德践履的偏好,又有着对"社会实践"的追求,从总体上看,它仍然属于一种"道德形而上学",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但道德形而上学也有其致命的局限性,只有将道德形而上学与理性形而上学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危机的道德合理性困境与出路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危机虽然表现为目的合理性与文化合理性之间的道德合理性悖论,但其实质是文化合理性的现代性道德哲学范式所衍生出来的社会信仰的缺失。走出现代性危机必须重塑社会的文化合理性,以奠定社会信仰的“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其要义是复归“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人与制度是文化生态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型塑必然诉求“道德人格”与“制度伦理”的双重建构。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复归既是现代性运动的自我辩证否定,也是当下中国科学发展观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生活中各种关系的精神表现。它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它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开展各种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包括我们提倡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佛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发挥着道德劝化和行为控制的社会功能。这主要从佛教的教义、教规和戒律中体现出来,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基本要求是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爱(…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道德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道德精神钱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德精神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值得重视和研究。第一、对道德的重视这可以从孔子谈起。孔子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为政以德"。他把旧有的礼制建立到仁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化作为为政的基础,同时也是把每一个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文化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文化给高校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价值观发生倾斜;人际关系出现障碍;非主流文化弱化了青年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自律能力减弱等。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际道德的发展及其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道德在当今国际社会已成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制约力量。国际道德的内涵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际道德准则。国际道德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君主、贵族社会的超国家的道德准则、国家道德准则、国际道德准则。然而, 国际道德要继续发展和完善, 还必须克服三大矛盾: 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的矛盾; 国际道德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国际道德与各国文化传统的矛盾。因此, 对当前国际道德的发展状况, 既不能过高估计, 也不能过低估计。  相似文献   

20.
任何社会的经济制度都具有特定的文化道德基础。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在中国的文化道德基础只能建筑在中国社会特定的人文条件和历史经验上。当前中国社会回归传统的倾向仍然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尚且不能形成人们经济行为的普遍规范。因此,时代要求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不仅要涌现出科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且还要有路德和加尔文那样倡导道德革新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