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先回顾一下实践美学的问题史。发生在2 0世纪5 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以文艺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6卷本《美学问题讨论集》告终。讨论中赞同蔡仪客观说和吕荧、高尔泰主观说的人相对较少,论争主要在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和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之间进行,但赞同客观社会派的人似乎更多。除了李泽厚外,洪毅然、马奇、刘纲纪、蒋孔阳、敏泽、周来祥等人是实践美学的主将,八十年代这些美学家从自己对《巴黎手稿》的理解出发发展了实践美学。查文献索引,整个八十年代涉及实践美学的论文为70篇左右,批评质疑的为1 0篇左右,占整个论文数…  相似文献   

2.
论韦勒克关于文学外在关系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君 《东岳论丛》2001,22(5):129-131
雷·韦勒克是西方 2 0世纪形式派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集大成者 ,但他融合了文艺社会学、结构主义、符号论和现象学的美学理论成果 ,一方面使形式派美学和文论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 ,一方面也使他的理论内涵更丰富、更复杂 ,大大超越了形式派美学。当然 ,由于种种原因 ,他最终仍未能把文艺的外在关系和内在因素真正辩证地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横看成岭侧成峰─—当代美学四派理论视角的考察韩德民(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造就了客观派、客观社会派、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四个不同的学术思想体系。四派相互驳难辩,延续了几十年,事实上框定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基本构架,形成了美学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过于看重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而忽视了这些理论的现实价值。事实上,20世纪中国美学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论述,对于当前的美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蔡仪美学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仪美学作为美论的客观派曾遭到主流美学的批判与排斥,但是,蔡仪美学关于“美在典型”的论说、自然美的理论,以及用“美的观念”解释美感、审美个性差异、艺术中的雅与俗、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创新等问题,对今天开拓与深化美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缺乏蔡仪美学这一研究视角,中国现当代美学就缺少了一个必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5.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既属于他的时代又超越了他的时代 ,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和未来意义。一、亦中亦西 :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的对话思维方式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深受西方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主观派美学和客观派美学 ,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派美学 ,试图通过主观性与客观性、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来消除主客观的对立 ,但由于两者都受到“主客观两极切分的束缚 ,担心有美的主观论之嫌” ,仍未走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①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虽然也有人将其归入第四派———社…  相似文献   

6.
审美需要与人的发展史可扬,班秀萍一、定义问题美,作为审美需要的对象,确证着审美需要的性质和涵义。因此,对审美需要的界定,要从什么是美入手。对美是什么的讨论,在美学史上是争论不休的。在我国美学界,也因此而分成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实...  相似文献   

7.
美与美感关系问题 ,是美学研究中久悬未决的难点之一 ,回顾有关的研究历程 ,对其中有代表性、建设性的学说思路、脉络加以整理、分析 ,可得到深刻的启示。  一、 2 0世纪 50~ 60年代 :美与美感孰先孰后的论争  中国当代美学美与美感关系研究的起始 ,主要反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 ,“美学中的基本问题 ,如美学史的事实所证明 ,首先就是美在于心抑在于物 ?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美引起美感 ?”①主观论为一个阵营 ,主张 :“美产生于美感 ,产生以后 ,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 ,扩大和丰富了美感。”②客观论…  相似文献   

8.
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是李泽厚对自己美学理论学术特征的准确概括。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是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同时也典型体现了其固有的学术局限。它对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是中国当代美学从传统哲学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 ,朱光潜先生美学学术道路的变迁不只是美学观念层次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美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的变迁 :从心理美学转变为哲学美学 ,走上了与其前期美学正相反的自上而下的道路。这既是朱先生个人的学术误区 ,也是整个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遗憾 !承续朱光潜先生的心理美学成果 ,化观念为方法 ,走科学美学之路 ,是深化当代中国哲学美学既有成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由金柄珉、金宽雄主编的《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延边大学出版社 1 994年出版 )虽然已出版 7年多了 ,于今拜读此书 ,感受犹新。深知朝鲜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发展要真知今天 ,必须了解昨天。全书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运用比较文学、文化交流学、文艺传播学、接受美学等文艺方法论 ,客观地叙述了朝鲜文学发展与中国文学的关联 ,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一书分五章 ,第一章上古至统—新罗时期 (— 9世纪 ) ,第二章高丽时期(1 0世纪— 1 4世纪 ) ,第三、四章李朝时期 (1 5世纪— 1 9世纪 ) ,第…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因深受列宁“观念,即真理”、“唯批”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等思想的影响,吕荧在客观的“真”与感性的“美”的探索中发生了游移与误置.“知识话语”的求真理想与“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要求之间的纠葛,加上学科定位上将价值论的美学视为认识论的错位,不但使其“美的本质”之寻思在“主观”、“观念”与“客观”、“唯物”的逻辑推进中来回拉锯、左右摇摆,更显露其美学思想难于自圆的内在学理矛盾:其一,吕荧“主观观念论”表面与蔡仪“客观典型论”针锋相对,却因共同谨守哲学认识论,因而在“客观”与“唯物”的美学实质上殊途同归;其二,“观念意识”本属“主观论”范畴,与朱光潜“物乙说”相似,吕荧却硬要为自己贴上“唯物主义”标签,并在“存在决定意识”的理论反击上对朱光潜施以“唯心主义”的打击,实可谓同室操戈;其三,吕荧与高尔泰表面结成“主观派”同盟,但在思维方法与美感路径上却截然相反,其暗含的美学思想也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12.
乔治·桑塔亚那(1863—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批判实在论的代表人物。他的前期哲学思想,一般认为是自然主义的。《论美感》就是他前期的一本重要哲学著作。该书出版以后,另一位美国哲学家闵斯特堡认为,它“是一部美国人写的最杰出的关于美学的著作”。英国李斯托威尔在《近代美学史评述》中,把桑氏的观点列入了快乐派的美学。快乐派美学风行于上世纪末,其主要代表人物艾伦和马歇尔等,强调审美的感官生理快乐,用生理学解释美感现象。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美学脱离了古典传统,进入了现代阶段。由于桑塔亚那也认为美“是一种快乐”,并且十分注重从生物学、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使他成为快乐派的一名代表。同时,桑塔亚那与艾伦和马歇尔又有所不同,是从自然主义的哲学立场来建树自己的美学观点的,这一方面使他在快乐派美学中别树一帜,丰富了快乐派美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使他成为自然主义美学的先导,受到后来的自然主义美学家的推崇。五十年代鼓吹“新自然主义”的门罗,就把桑塔亚那奉为正宗之一。七十年代出版的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仍把桑塔亚那列为第一位有影响的自然主义美学家,置于杜威之前。由于桑塔亚那在现代资产阶级美学的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通过对他的研究和批判,来促进对于整个现代资产阶级美学的研究和批判,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论美感》中的基本美学观点作一综合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研究在 2 0— 3 0年代和 80— 90年代出现两次热潮 ,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百年来 ,中国美学界围绕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心理机制与艺术创造的特殊心理活动两大基本问题 ,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争鸣和创新 ,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从历史和现实来看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 ,主要希望不在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 ,而在审美和艺术经验的科学研究 ,并且要从审美经验的特点出发 ,形成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应当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体系作为突破口 ,通过深化对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思想体系和特点的研究 ,实现传统审美理论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章辉 《学术研究》2003,(11):130-13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实现了从输入西方美学思想到创立中国美学理论的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美学体系的初步尝试,奠定了中国关学发展的范式;给美学以马克思主义新实践的哲学基础,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唯心主义美学观,并与西方各种美学本体论相区别。讨论形成了四派基本观点,是思想解放、学术争鸣的一个范例,对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发展有很大影响;厘清了美学对象和研究方法,涌现了大量的学术人才,为80年代的美学复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王再兴 《学术探索》2003,3(8):94-96
七月派小说家们因为自身个性的激越与坚执 ,以及由于年龄影响所导致的开放、不完全固定、愤激大于沉着的认知格局等缘故 ,使他们在小说创作中力求以原生的状态反映复杂而庸常的客观生活 ,崇扬作品内容的“力”的意蕴。这一切又使得七月派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青年”式的激扬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兵 《河北学刊》2004,24(6):151-156
新文化史是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中一个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它取代了经济—社会史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流。新文化史在形成过程中 ,主要吸收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法国年鉴派史学、后现代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文化人类学。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决定和影响了当今新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形式与走向。  相似文献   

17.
以50年代中期实践美学(又称“实践论美学”)的大讨论为标志,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以来,以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深度检视为契机,实践美学逐渐成为我国当代美学的主潮。目前,“这个主潮的巨大生命力正在日益充分显示出来,并且在各个不同流派(如李泽厚派、蒋孔阳派、刘纲纪派等)的具体构建中越发显得生机勃勃。”①实践美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并以此在当代世界美学格局中独具特色。具体说来,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的转进,呈现出明晰的建构—反叛—超越的轨迹,这说明新时期美学…  相似文献   

18.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