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张文斌 《理论界》2006,(3):26-26,129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联系起来,首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理论命题。这一命题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自身建设这个重大战略性问题的新思考,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这一命题,不仅对于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森 《南方论刊》2023,(6):23-25
政党要实现稳定执政和长期执政,必须要在理论和行动层面不断巩固自身的政治合法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务必”这一新的思想要求和政治动员。“三个务必”这一命题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刻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才能够积极地应对历史变局,迎接时代挑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等几大政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的政党发展危机与中国共产党治理超大国家的政治现实,引发从“政党治理”视角探究政党兴衰的思考。全球化的兴起、公民社会的涌动与治理理念的变迁给传统政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变化的社会中实现从传统“政党管理”到现代“政党治理”转型,并在大党治理过程中树立“治众”异于“治寡”的理念,是新时期政党发展尤其是大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杨玉城  张振 《学术界》2023,(4):104-115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大党独有难题”这一政治命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主动与战略清醒的政党品格,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探索通往文明与政党双重意义上“可大可久之政治”的行动路径。“大党独有难题”生成于由政党组织建设问题、政党执掌国家政权问题与政党联系社会问题所构成的政党政治“基本域”,具体表现为“大党”规模治理难题、长期执政难题与代表性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大党独有难题”主要表现为空间维度上面临多重规模因素的叠加压力,时间维度上呈现为复杂状态下的长期执政,政党之“政”维度上需调节“部分”“整体”的互契张力,政党之“治”维度上则要实现超大规模政党的严格治理。破解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原则、价值、组织、制度等维度建构“四大治道”,即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遵循,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价值引领,以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为组织保证,以坚持推进党和国家制度建设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1994年9月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和维护中央权威这一重大现实问题.2004年9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则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两次中央全会,两个重大命题,都突出强调了政党集体的权威和政党集体领导能力的提高,这是对马恩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现实的要求使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上与时俱进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王丽 《阴山学刊》2006,19(6):40-43
印度国大党由独立后长期执政到渐进衰落,多次失去执政地位到东山再起,由兴到衰、由衰而兴,其兴衰沉浮值得我们深思。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国大党成功实现了政治制度化,这对于印度以及国大党自身都是意义非凡的。从政党政治的角度看,一个政党必须根据国情、党情建设党,以保证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对民众的吸引力。从执政党的角度看,一个执政党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维护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到特殊: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握执政规律 ,是任何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在 2 1世纪 ,中国共产党能否完全掌握和科学运用执政规律 ,事关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必须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即把认识世界上一切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作为切入点 ,选择世界一切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一切共产党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这样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理论界》2003,(4):7-8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这一最具有时代性、又最具本质意义的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更加鲜明,更具指导意义。它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党放在执政党的位置上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的新水平,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具有首创意义的规律性的认识,为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上一个政党的执政本质,乃是这个政党执政规律的“内核”。我们党在履行自己执政使命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坚持其执政本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党在现代性的谋划与探索过程中,经历着由模仿的现代性、学习的现代性到自觉的现代性再到新现代性的建构。中国政党建党八十多年尤其是执政六十年来,从执政的历史方位上、执政的方略、执政的功能以及自身的建设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地加强对现代性探索与推进,积极回应政党从“魅力型”向“法理型”切换的现代性诉求,实现中国式政党的新现代性的典范性建构,促成社会与自然的双盛、相携永久,人与人与社会的共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想争取执政和长期执政。获得民意的支持是政党执政之本,为此政党必须联系民众,吸引民众。要获得民众的支持,政党还必须拿出切实的执政政绩。这个政绩首要的是经济发展,并且让发展的成果比较公正地为社会各阶层所分享。一个成熟的执政党,需要适应从在野到执政的身份转换,学会科学地管理国家,既要处理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还要成为政府管理上的行家里手。执掌权力最容易导致腐败,为政清廉是执政党的基本操守。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来说,意味着其主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守正创新和伟大转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2.
吴继平 《理论界》2003,(4):22-2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即总结党执政80年来的经验,纵观当代世界政党发展的大势,汲取苏联、东欧各国政党制度建设失败的惨痛教训,分析国内政党制度运行情况,在政党制度方面提出和回答的正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什么是党执政的基础,什么是党执政的主题等时代性问题。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执政的根本所在我国政党制度的第一要义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二亿…  相似文献   

13.
对“大党独有难题”的认识和破解,需要从“大党独有难题”的“独有”之特殊性与“难题”之普遍性的辩证关系中,结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从“难题”之普遍性看,任何政党在执掌政权后面临的共性问题都在于如何实现长期执政;从“独有”之特殊性看,在于运用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实现长期执政,而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选择在其根本上取决于政党的本质属性。面对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新旧因素、主客因素、内外因素以及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挑战,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认识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崔文志 《河北学刊》2003,23(5):11-15
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论述为指导 ,对当代政党制度发展变化趋势、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的“五个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深化新时期政党制度建设研究 ,对于从执政党制度建设层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具有不可取代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执政、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党的学习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发端,经过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完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落脚到"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时代命题上,这是历史的选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世纪新时期,关于执政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特别是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命题的提出,表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的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要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重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民主建设,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理论内涵的重要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学概念的提出,符合这一学科发展的现实和方向,拓展了视野,有助于推动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就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所处的环境、地位、特点及肩负的任务 ,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法制、法治与人治等关系入手 ,阐述了政党的执政风险、执政理念、执政手段、执政绩效、价值取向等。这对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执政党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入比较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的特点,对于深化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执政党,它们都必须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置于优先位置,都担负着社会整合的功能,执政权也都有被“异化”的可能。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内生党和外生党、领导党和执政党、竞争型政党和合作型政党、“松散型”政党和“紧密型”政党、“部分执政型”政党和“全面执政型”政党,以及党与军队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党建理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军 《社会科学》2001,5(1):25-29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这是三代领导人根据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所形成的共识。政治学一般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对政党建设问题的研究。一是政党的结构性研究,二是政党的功能性研究。结构性研究的主要分析参数是组织机制和政党成员;功能性研究则主要分析政党的代表性。政党的代表性往往又与政党的阶级本质与政党的合法性问题紧密相联。一个政党一旦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地位以后,发挥代表性功能就成为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与西方的竞争性政党体制不同,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革命取得了执政的合法性地位,并建立了合作性政党体制。比较而言,这…  相似文献   

20.
郑晓军 《理论界》2014,(1):32-34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十八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为履行政党职责,始终服务人民,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破解这一命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