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事实上,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发展动力必定是复杂的,不会只是某一种力量在起作用.其中,人的现实利益需要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和谐社会发展动力中需要加强的具体现实动力: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杠杆动力.只有清楚认识这些动力,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的主体动力系统由外围动力、周围动力和内驱动力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外围动力是基础,周围动力是保障,内驱动力是积极创新的灵魂,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激发人的创新激情和探索行为.整个动力系统的运作过程,一般是外围动力影响周围动力,周围动力直接作用于内驱动力,从而推动主体创新活动的展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基本看法和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理解和分析文化动力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他们认为,人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主体,人类社会是文化动力的作用客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中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先进的意识形态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因,科学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文化动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经济、政治及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是需要动力的.而动力也在与时俱进,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有所不同,甚至有根本性区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至今,我们认为先后有"阶级斗争动力"、"两条道路动力"、"保护和发展生产动力"、"改革动力"和"创新动力".而"创新动力"最具时代特色,它反映了创新的本质、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个体精神动力是主导科技创新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动力,但是,它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研究.本文将个体精神动力划分为外在精神动力和内在精神动力,所谓外在精神动力,即从科学技术的外部推动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如爱国主义、个人荣誉感等;而内在精神动力则是源于科学技术自身的精神动力,如科学兴趣与好奇心、科学激情、科学自信心、对事物独特的感性、哲学思维力等;指出在我国更需要深入开启内在精神动力.此外文章梳理、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国现当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和思想,明确中国科技创新精神中的个体精神动力就是外在精神动力与内在精神动力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动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因素。大学生积极健康、持久旺盛的学习动力应该是事业动力。本文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现状进行了基本估计和层面分析,然后论述了事业动力应当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之源。最后提出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事业动力的一些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 ,受社会本身的发展程度、社会发展动力机制和规律体系的展开程度以及主体能力的制约。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是综合的和多层次的 ,社会发展动源在于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三个动力子系统的内部矛盾及其相互作用 ,而经济力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核心动力。这一机制通过动力源开发、动力转化、动力培育、动力分配、动力反馈五个主要环节 ,实现为社会发展提供适度动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视域下的教育公平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动力和动力机制.如果失去了深层动力、主体动力和客观动力,主体性视域下的教育公平的实现将是不可能的,教育公平中人的主体性将无法得到发展和提升.深层动力、主体动力和客观动力三种动力最终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主体性视域下的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动力:决定论?合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宝 《兰州学刊》2003,4(4):49-50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很多种理论 ,特别是马克思的决定论和恩格斯的合力论给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但现在看来 ,仍有不足 ,就是忽略了精神性动力的强大作用而过多强调物质性动力的首要作用 ,从而陷入一定困境 ,本文认为精神性动力应和物质性动力一样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动力 ,建立一个双重的动力合力决定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具有强大的理论动力和实践动力。理论动力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和开放性,以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实践动力来自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探索,尤其是来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应对实践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理论动力和实践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发展与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