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特征,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宗教特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宗教特质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特质是针对西方文化的科学特质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大的类型上可以分为鬼神文化、宗教文化和正统文化等思潮。鬼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鬼神崇拜为主题的文化思潮,包括神话、仙话、鬼话、怪话和方术五个大类,分别从五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俗文化的五大主题,宗教文化是以宗教信仰和超现实的崇拜为主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的社会凝聚机制:性别角度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霞 《天府新论》2005,(5):103-106
从性别的角度来看,中国民间传统的女神崇拜之所以具有社会凝聚功能,首先在于崇拜对象本身的博爱形象的魅力。在形象上,女神都姿容温婉、慈眉善目、神态安祥,富有女性柔美的气质,令信众产生亲切感。这对于广大下层民众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次在于实际生活中女性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影响。女性崇拜与中国女性在现实中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密切对应,正是其获得认同、维系人心的坚实基础。最后是制度的规制和引导。传统国家努力使民间的女神信仰体制化,希望它们发挥社会凝聚功能,但传统国家对民间信仰的规制,却完全以男性社会的伦理道德为准,忽视了女性信仰主体在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许真君是古代江西人公认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民间崇拜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主要表现特征为民众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在江西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许真君民间崇拜产生的文化内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探究万寿宫文化体系,可以进一步弘扬江西本土优秀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女神》中的女性崇拜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打开中国文学史,崇拜女性,把女性尊奉到至尚至神的境地,当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郭沫若的《女神》了。中国历史上素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主流文化传统,视女性为祸水、为贱类,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能一反传统之谬见,公开地、大张旗鼓地尊崇女性无疑当是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5.
湘南民间一直保留着民族生活中原始遗风和古老习俗,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的以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今天我们可以从湘南人民生活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文化意义,并考察出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人民传统生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性别这一女性主义学术的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该理论以透析男女两性差别的社会存在为主要内容,从解构男性中心主义传统知识体系入手,强调社会文化建构对性别的作用及其多样性、可变性,倡导多元的思维方式,关注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力倡男女两性关系的改善与社会的公正。性别理论的知识批判与重建精神及其实践性,反映了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开放性格和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主要由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时代环境所决定,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及其批评的产生和存在也有着其内在的文化动因。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基本上借助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话语而漠视中国本土的特殊文化语境。本文主要从本土历史文化的视角扫描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从文学史纵向发展的梳理中关注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存土壤、特殊境遇,以便厘清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现状以及前瞻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侯强 《重庆社会科学》2007,(8):84-89,112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政策是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撞交融中整合而成的,其大致经历了一个始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具有对外抗争的民族性和牵动多种政治势力的广泛性。就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体系及其效应而言,实现了由晚清以专制政治为内核的一元化法律教育时代过渡到民国以民主政治为内核的多元化法律教育时代。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政策和体系有其明显的历史和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与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发展进程互为表里,推动和制约着传统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方民族女神崇拜的历史、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近一个世纪所发现的考古学与民族志资料 ,北方民族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北方民族中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 ,实际上还涉及相邻的欧亚北方民族 )远古时期的女神崇拜———包括其祭礼与神话等诸形态保留得相当近晚 ,也就是说 ,女神崇拜作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 ,发挥了相当久长的历史作用。这一幕幕鲜活生动而又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北方初民童年时代的文化景观 ,其中蕴涵了什么样的历史奥秘 ,其历史文化意义是什么 ?本文作一个初步而简短的解答。欧亚大陆已经出土了众多的旧石器时代的女神像。据日本学者江上波夫《关于旧石器时代的女神像》① …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国学",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数术方技等;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1].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