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消费的增长会促进工业产出的增长,但也会阻碍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能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利用中国2000-2014年工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相关数据,测算能源消费和其他要素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并运用LMDI能源强度分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结构转换对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资本和能源双驱动”的特征,能源产出弹性接近同期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要素贡献则表现为“资本和能源为主,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为辅”;工业能源强度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趋缓;工业能源强度的降低得益于各行业普遍的技术进步,但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能耗已越来越难;工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不降反升,结构因子对能源强度降低具有负作用.因此,未来要进一步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必须重点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2.
以2017年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政策冲击,结合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相较于非试点省份,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这一抑制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高排放强度地区以及污染程度较大的能源类型有所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主要发挥资源配置效应降低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具体表现为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两方面。其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发挥环境规制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基于LMDI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变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均具有较大的累积贡献;经济发展效应远超过了能源结构效应;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素表现为唯一的负效应。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有效控制工业碳排放的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4.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测算价格、经济增长、人口、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技术进步和环境政策等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将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能源系统的动态变化,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市化对能源需求有正的冲击;人口、产业结构对能源需求有负的冲击;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冲击并不显著。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需求的贡献度最大,人口和城市化对能源需求的贡献度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贡献度最小。可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是实现中国节能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我国48个老工业基地37个工业行业2006—2012年的数据,核算其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从地区层面看,行业规模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结构和行业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行业层面看,行业规模对37个行业的碳排放均表现出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对7个行业的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能源结构对28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拉动作用。应适度控制工业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打造绿色环保广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江涛 《南方论刊》2006,(12):17-19
本文通过对广东终端能源消费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具体措施,并对广东未来能源消费结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部六省能源消耗差异及能源强度演变基础上,运用2005~2013年面板数据建立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和技术进步对中部六省降低能源强度起积极的作用.而工业化水平、经济外向型程度则对能源强度降低产生阻碍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中部地区应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合理安排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走集约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整体的能源消费水平是国内各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的总和,国内各地区能源消费的情况依赖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基于1988~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研究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对我国整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完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建立能源主管机构、调整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区域之间的能源合作、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湖北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分析的方法对湖北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费基础之上的,能源依赖性特征较为明显,虽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短期内呈现出波动现象,但依然保持着一种长期稳定的趋势。这一结论实证了湖北以二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行业结构所形成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保持和优化推进湖北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能源支撑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主流能源消费品种的替代力度;提倡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政策措施,以期为湖北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业结构对能源需求影响很小.由于第二产业的指数能源强度远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的指数能源强度,而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仅仅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替代,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一直保持在略低于50%的水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指数能源强度则很接近,所以,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很小.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强度相差不大,这说明中国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必须调整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或者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降低第二产业的能源强度,才能达到降低总体能源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发展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但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不能通过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应将重点放在降低能源强度、增加低碳能源消费上。我国将合理利用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一五"规划也提出了"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总体目标。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较大,各地能源利用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不同的特点,从地区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不同地区相应的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目标,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对我国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能源效率与能源安全——基于浙江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大量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的政策目标.浙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资源小省",本文分析了浙江省能源供需和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介绍了浙江在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采用节能技术等方面所作的努力.阐述了中国和浙江省应对未来能源瓶颈,确保能源安全的政策思路和"十一五"能源规划的战略重点.希望通过浙江这一能源短缺省份的分析,增进人们对中国能源发展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影响关系存在很大争议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仍明显具有刚性,作为节约能源必须手段的"节能减排"会造成潜在的经济产出损失,阵痛难以避免。实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型,需"开源"与"节流"并举,同时要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还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研究提供了能源消费量加总方法和因果检验方法的组合选择:若不考虑因果检验方法的选择,则采用基于Divisia指数的方法加总能源消费量;若不考虑能源消费量加总方法的选择,则采用Toda-Yamamota因果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能源的使用在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与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度是显著的.为了今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运用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5.
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提出的目标.秸秆燃气产业化,可以实现年产出19,200亿Nm3可燃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15亿吨/年,有效补充天然气需求缺口.低温热解技术以其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单位产量投资少,单台设备产量大,生产成本低等技术经济的优势,使秸秆燃气产业化成为可能.秸秆燃气按照低于天然气价格30%销售,市场规模37,800亿元/年,拉动经济收益和节约进口成本等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在2万亿元以上.鉴于秸秆燃气产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海西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海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西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各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协整关系;海西的经济是增长诱致的能源需求型,节能政策对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5.6%,达到197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由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出现快速上升,达到306亿吨的历史高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降低碳排放强度,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一个重大挑战。笔者认为,基于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是当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行之有效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哈尔滨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制约哈尔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因素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哈尔滨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不断优化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并引导城镇居民消费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强势国家的能源控制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能源瓶颈的首要原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单一性加剧了传统能源需求缺口,为强势国家控制全球能源流向提供了便利.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强势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符合其利益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并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能源价格、消费导向等能源控制手段,将本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约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进入工业化阶段更是加大能源需求规模,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将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摆脱全球经济增长能源瓶颈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