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虚拟技术的载体形式与虚拟世界的信息本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技术是以虚拟的信息世界取代客观世界中特定客体并给人以等效感觉、知觉的技术 ,它因传感、反馈系统载体不同而分为普通计算机网络、封闭舱、信息传感紧身衣、生物电信息传感反馈体系等几种。有关虚拟世界本质的工具论、中介论、意识论各具片面性 ;将虚拟世界及其技术设施系统看作信息与载体的综合体 ,则正是各种不同角度观念的综合。关于虚拟技术与虚拟世界的若干哲学讨论对传统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 ,如以不同载体的信息的区别取代主、客观的绝对对立 ,如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信息等效性。对虚拟技术、虚拟世界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入理解 ,将对当代哲学观念更新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以"什么是虚拟实在"为基础,而这个问题在对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中也是分歧最多的问题.针对在这个问题上已有的主要现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分为语义、技术和哲学三个方面.在语义和技术上,对虚拟实在的理解基本达成了共识,而在此基础上探讨虚拟实在的哲学解释时,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主要梳理并分析了关于虚拟实在的六种哲学解释,最后对于在已达成很多共识的基础上产生这样大的分歧的原因也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应超越现有的科学化、对象化的研究方法,真正以哲学的研究方式、研究角度和立场对虚拟实在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竑 《天府新论》2018,(2):15-20
伴随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世界”完成了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到立体、从视觉到全身心沉浸的升级换代。虚拟实践也完成了从二维、拟三维到三维的历史性进步,一方面拓展和丰富了现实实践的范畴,另一方面使虚拟实践本身得到了新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对虚拟实践进行内涵、层次和类型的再认识、对虚拟实践主体进行关系性重塑、对虚拟实践中介进行历史性分析、对虚拟实践客体进行三重“颠倒”、对虚拟世界的“上帝之手”进行考察,对于促进虚拟实践的哲学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走向生活世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总体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向生活世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总体趋向刘少杰以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等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其崭新的视野、崭新的概念和崭新的理路,不仅冲击着西方哲学长达两千多年的理论模式和理论内容,而且也搅动着西方文学、艺术、宗教和...  相似文献   

5.
梅琼林 《学术研究》2006,(6):126-131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和复制,迅速覆盖了语言、话语的生成和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表征系统,构成了全新的经验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本质仍然是交流、传递、交换和共享信息的行为和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虚拟思维的层次特征及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化世界的虚拟思维,其生成逻辑是符号关系的演变,是人类思维抽象能力在当代的表达.虚拟思维构建的问题性、求解性、"基因突变"性、非线性、自组织性是其新质.共在性和非现实性、主体间性和交互性、个性化和构想性、合成性和综合性是虚拟思维的特征所在.虚拟思维实现了思维的时代创新,使人类视野获得根本性拓展,亦使得人类拥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亦是人之所以是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虚拟世界.处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行动主体在某种程度上遭遇伦理冲突.科学地揭示虚拟世界的本质以及虚拟世界伦理发生作用的运行特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契合点,将是谋求虚拟世界的合理有序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理论价值主要在于: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合理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提供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即科学哲学。沿着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方向继续前进,必然在发展丰富自然观基础上,产生科学观和技术观,构成自然辩证法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使它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攀登世界高峰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描绘了打破现实时空之维、接合虚实二元的“超未来”性社会形态,创造出杂糅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拟态世界的多维空间。在朝向元宇宙的媒介发展过程中,“身体-主体”隐喻、实践的“虚拟-现实”隐喻、“自由-规范”隐喻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隐喻不断生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判考察了社会再生产中诸意识形态“唤问-规训”的实现机制,将其方法论范式导入元宇宙的分析视野中可以发现,元宇宙逻辑下虚拟空间与拟态仿真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沦为了意识形态唤问中非经验的绝对之思、非实在的指称代词和非自我的他性认同;实践活动堕化为了意识形态的技术欺骗、虚拟生产的异化模式和知识劳工的生产之源;自由成为了虚实重叠的空白假象、自在自为的意识悖论和国家机器新形态的规范自觉。破解元宇宙中意识形态规训困境,媒介发展需以人的全面复归与自由解放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互联网上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构建了一个新型人类生活空间。人们用许多名词来描述这个空间,如赛博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社会、虚拟世界、虚拟实在等等。然而,大量词汇的出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不便,不利于对这个空间的研究、认识和应用等。从中文翻译的习惯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本质来看,用赛博空间来命名是恰当的。其他几个词偏重于虚拟化或网络化特征,用来命名这一空间略显不足。因此,在界定赛博空间概念的时候,必须对赛博空间与网络空间、虚拟世界、虚拟实在、网络社会进行比较和区别。  相似文献   

11.
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存在一种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通货膨胀现象.虚拟世界的通胀主要表现为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与商品实际价值持续地下降.由于游戏世界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与脆弱性,虚拟财富的稀缺性持续下降,从而使其相对于真实货币趋于贬值.严重的通胀将危及游戏世界的稳定,因此,游戏设计者应尽力提高和改进游戏世界的经济机制设计,同时将现实世界中一般化的经济与法律支持引入虚拟世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王昊 《理论界》2011,(8):98-10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虚拟实在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计算机和网络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生存和交往空间——赛博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作为两门古老的学科——哲学和法学——共同关注的自由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在哲学上,赛博空间的自由是意志与创造性的统一,是意志与逻辑必然性的统一,也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由此在法学上,对赛博空间自由的规定必须遵循三大原则:互动平等原则、虚拟冒犯原则、网络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与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的崭新概括,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与虚拟世界经济概念及关系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虚拟经济的不同定义造成了研究的障碍,确定虚拟经济的概念是使研究继续深入的前提。虚拟经济是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金融、资产化房地产等。广义的虚拟世界经济对应着西方学界所称的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与中国通用的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概念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属于不同的领域。广义的虚拟世界经济是指一种动态的网络生活空间,狭义的虚拟世界经济是指网络游戏和社交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国在虚拟世界领域的迅速发展掩盖了其基本问题,这种相对封闭的发展方式使中国在逐渐丧失优势,因此加强对虚拟世界经济的研究是客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在互联网上购买虚拟商品的支付工具。它产生于网络小额电子支付的困难。网络虚拟货币虽带有“币”字,其本质属性仍为商品。随着其使用基础的扩大和功能的延伸,网络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逐步衍生出了类似货币的属性。就目前而言,网络虚拟货币还只是商品,与真实货币或准货币还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化命名的时代特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在思想领域里规定了哲学认识论的历史走向。本文认为:在数字化时代,随着虚拟实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将从现实性向虚拟性拓展。由于这种拓展的基本特征在于强化认识过程的技术建构意义,揭示技术对真理的解蔽作用,因而数字化时代认识论走向的本质是技术论转向。  相似文献   

17.
虚拟实践作为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新形态,从界面技术的发展来看,计算机软、硬件正不断将人和计算机等虚拟现实设备连接得越来越“紧密”,所以,对于虚拟实践应该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式的认识,除了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维度(人—机)外,对于虚拟实践中的技术形成的“它者”维度(人—“机人”),以及虚拟实践的主体间维度(人—“机人”—人)也应该给予重视。基于此三维虚拟实践“模型”,我们指出了虚拟实践中的“主体二阶化”现象,它不仅仅直接表现为实践主体与其虚拟“代理”的交互性,还间接指明实践主体与虚拟技术(界面)的“主体间”关系以及具有“主体性”的虚拟技术(虚拟世界)发展的自主性问题,而虚拟技术超越传统实践中介的显著特征正是它能够生成“主体二阶化”中虚拟主体的功能。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内容做出进一步阐释,才能促使我们对虚拟实践的发展趋势具有更科学的预见性,更好地推进现实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柏格森生命哲学与中国现代思想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格森生命哲学与中国现代思想界董德福以伯格森(1859—1941)为代表的生命哲学是在对西方近代智识至上主义和科技文明之流弊作深刻反省的基础上产生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它把生命看作是世界的真正基础和唯一实在,将人类生命现象神秘化,强调生命之流的创造进化和...  相似文献   

19.
虚拟实在——网络社会新范畴对传统哲学的挑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实在是网络社会出现的新范畴 ,它对传统哲学提出了挑战。虚拟实在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它是既虚又实的存在 ,是超越时空的存在 ,是既非物质又非意识的存在 ,它与传统物质范畴存在一定矛盾 ;虚拟实在改变了传统实践观的基础、立足点及活动方式 ,构成了对传统实践范畴的巨大冲击 ;网络主体具有虚拟性、想象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它对传统主体观念的单一性、确定性、僵硬性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可以自由游弋的网络时代,自我角色的互换带来了新的哲学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自我在虚实世界里的存在以及自我以何种方式存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世界里的生活,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格式化,甚至是趋向于无限多样可能性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