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福利政策的本质:社会控制与“去商品化”孙慧民学术上用阶级政治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福利政策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另一是社会民主派的观点。这两种理论观点都将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看成是一个阶级的议题,但对社会福利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从抗日战争看爱国主义的全民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具有全民性本质,这一时期不存在某某阶级的爱国主义。至于抗战中代表不同阶级的政党、团体对抗日所持态度、政策的差异,这不说明他们的爱国主义有阶级的差别,而是说明他们在处理民族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自从阶级和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就产生了“阶级调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阶级调和”的理论与政策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研究和批判这种“理论”,能使我们深入认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本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3.国家是分层次的,不能通通打碎   如果前述的认识是合乎逻辑的和可取的,那么,我们必然要得出下列结论:   (1)“阶级国家”是国家本质的层次之一,“公共国家”也是国家的一个本质层次。阶级国家或国家的阶级本质、阶级层次,起源于私有制及阶级产生之后和必将消亡于私有制及阶级消灭之后。阶级层次会和其他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会在其他层次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但不能代替其他层次,更不能取消其他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而公共国家或国家的公共本质、公共层次,则起源于私有制及阶级产生以前和必将继续存在于私有制及阶级消灭之…  相似文献   

5.
任娜 《东南学术》2003,(5):162-167
"新经济政策"有意混淆了马来西巫的种族与阶级分野,在缩小种族间经济差距的同时,扩大了阶级间的经济差距,而且造就了一个高居于社会顶层的马来族官僚资产阶级.然而,种族矛盾的表象却无法掩盖阶级间的利益冲突这一具有本质意义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现在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家庭结构、组织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但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无疑是社会结构变化的核心内容。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政策调整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有几个方面问题值得研究和关注: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政策的两个重大调整,即阶级阶层政策的调整和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这两个调整对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二是中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包括变动的过程以及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的状况;三是利益格局的变化,主要有中国在城乡、区域、行业、个人等层面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四是目前中国阶级阶层研究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收入差距变化趋势问题、市场机制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问题、社会公正问题、中产阶级问题、农民工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幸福观指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的实现.马克思的幸福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人的幸福观到现实人的幸福观的转变.马克思抽象人的幸福观把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看待,马克思现实人的幸福观把人与社会、人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认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活动才是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这一明显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的形成.这个幸福观在新实践观基础上强调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其根本着眼点是人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法本质论亦即法的定义问题是法理学的核心内容。法本质的阶级意志论在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阶级意志论将法 (包括社会主义法 )定义为统治阶级意志 ,违反马克思主义 ,既不符合逻辑 ,也不符合伦理 ,更不符合理性和法律全球化潮流 ,应予修订。法在本质上是理性意志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内涵不断丰富。时至今日 ,法的本质经由阶级意志、社会意志的嬗变 ,已包容了人类的共同意志 ,有着更多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的革命性和革命作用作了过高估计。通过全面分析国民党压抑、排斥和打击共产党的态度及其政策倾向 ,并深入探析国民党的阶级构成、组织特点、权力运行机制等 ,可以揭示出国民党依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0.
郭向军 《理论界》2010,(7):77-78
列宁、毛泽东时期的工人革命和战争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借鉴吸收和运用发展阶段,法的本质观体现出掌握政权的阶级(工人阶级)意志性、人民意志性、阶级工具性的本质特征。列宁、毛泽东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继承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在敌我矛盾对立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法的本质必须体现出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保障的本质特征,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性本质特征。认识到这一点,将对我们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列宁、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提供理论支持,进而更好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