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创造信息、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的模式,建构起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信息环境。传播环境变迁,话语场域切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言语语境、表达特色也随之而变。但“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其育人导向、话语属性、叙事主线不变也不能改变。“变”为“不变”提供挑战与机遇,“不变”为“变”提供基础与遵循。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在“变”与“不变”的内在张力中立主导、谋发展,需要在把握话语主体变化中增强育人实效、在适应复杂语境变化中坚守话语底色、在缕析表达特色变化中强化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义刚 《南方论刊》2009,(11):58-59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对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介质、传播环境四个方面,对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需要教育者把握全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根据教育情景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受教育者的需要和习惯,调适和改变原有的话语方式,用受教育者更愿意和更乐于接受的话语来表达和传递教育内容。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换路径,一是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队伍建设,增强话语主体的理论阐释水平、提升话语创新能力、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以此来应对全媒体时代去中心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二是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质量、丰富话语创新形式,深入推进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融合、主流话语与网络话语的协同、叙事话语与情感话语的互补,积极探索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有统一意志又能凸显个性的叙事风格;三是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环境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发挥全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优势,完善话语监管机制等方式,着力破解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效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汗漫于网络空间的泛娱乐化、泛游戏化内容阻滞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而手机游戏以其使情成体、操作爽快、体验沉浸等优点日渐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以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手机游戏场域中三个子场域之间冲突与博弈:政府场域中教育主体的“灌输管控”、资本场域中教育介体的“资本操纵”以及消费场域中教育客体的“舆论反抗”,探索多个子场域交织的动态平衡关系,提出在资本场域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根本性引领作用,贯穿手机游戏产业链,严把手机游戏质量关;在消费场域中提高网民辨别力,矫正文化消费观;政府场域中要内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到各子场域中,让三个子场域形成自律自制的统一有机体,以进一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添趣。  相似文献   

5.
青年思政教育话语更加侧重于对青年进行政治层面的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构建起一套立体化的政治语符号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建设、话语语境、话语传播以及话语倾向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根本上阻碍了青年政治修养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政教育的话语困境,深究其背后的成因,并对青年思政教育话语困境的化解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共同构建,网络拟态环境是拟态环境的时代产物.随着网络拟态环境在高校的广泛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拟态环境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权威,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非主流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传播参与的自由性、交互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对话概率.通过夯实优化网络拟态环境的"硬实力"、强化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丰富多元的校园网络场域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深刻,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指引人生价值追求、锻造拼搏奋斗意志和坚定爱党爱国立场。可以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当前,如何抓好“四信”教育?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国际发展新形势、国内社会发展新趋势和大学生学习生活新态势出发,立足于丰富教育教学新内容、增添课程改革新形式、建构思政教育新话语、重塑思政队伍新形象的“四新”路径探索如何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旧”话语体系的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障碍,如何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新”体系对语汇、概念、理论三个方面的诉求来展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话语体系构建的方法及其标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农村教育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教育之间的互动及对我国近年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发展农村教育的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特困学生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和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王鸿应  张伟 《阴山学刊》2004,17(6):104-109
由于种种原因,美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环节。对包头十几所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审美教育水准在稳步提高,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中学美育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学校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各个环节都不尽如人意。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育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战略意义,新时代对美育的呼唤格外强烈,格外紧迫。加强美育,要从观念、师资、开课率、第二课堂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效能,家庭等社会的配合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快速普及的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同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分.它们彼此既互相区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共同形成了推动学校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使世界经济、社会发生彻底变化并给以巨大推动。一场真正的知识革命正在开始。今天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变化的步伐已经使东亚的教育体制面临落后的危险,信息经济要求东亚国家提高教育水平、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在东亚教育改革中应侧重在职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的突破,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和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思想准备不充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质量的提升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携手合作。由此,引发了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对社会工作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忽视对学生的专业伦理教育,存在重理论与实务技能训练或二者兼得的教育误区,致使培养出的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伦理培育尤为重要。本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个案,从把握课堂教学、重视实习教育、激发朋辈教育方面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伦理培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康奈尔大学"康奈尔计划"的背景分析,凸显了美国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的务实和多元融合精神。通过对"5+9"课程模式,即5类通识课程和9类职业课程以及独特的必修课程选择等描述,重点剖析了"康奈尔计划"中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的统一、通用课程与学科平等性的统一及其所体现的民主化与社会化精神。并从普通与高职两类院校学生素质缺失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康奈尔计划"对于当代大学定位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