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家形象塑造与我国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作为"他者"角色存在的部分西方强势媒体,肆意行使话语霸权,单向度地塑造着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以此形成了国际传播格局中国家形象塑造的"钟摆现象".这种"钟摆现象"使得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丧失了被理解被尊重的权利,使"我者"形象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基于此,我国传媒应将国家形象塑造上升到维护国家形象主权的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要彻底摆脱"钟摆"的控制,掌握属于自己信息版图内的形象主权,我国必须大力推进传媒发展战略的"软环境"建设,提升其国际传播力而努力开创国际传播的新局面,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创造良好的对外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正面预设的塑造.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行为以及各种机构团体、社会民众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对外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特别是以英文版《中国文学》为媒介对外翻译介绍中国文学精品,传播中国文化,以展示崭新的国家形象.文章着重分析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选取,以及所展示之形象与时代精神,从而展示建国十七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由实体形象、虚拟形象和公众认知形象共同组成,这三者之间往往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发生重大的错位。由承载文化内涵的各种媒介符号构建的国家虚拟形象对公众认知形象的建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媒介符号、传播方式的变革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重大影响,从13世纪到21世纪,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文字媒介、视听媒介以及新媒介的变迁中经历了由崇拜到贬抑、由单一到多元、由政府主导到民间参与等多方面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鲁迅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即鲁迅形象的接受,是鲁迅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鲁迅形象一直在被塑造着,不同接受者心中有不同的鲁迅形象,这与真实的鲁迅相关又不完全相关。鲁迅形象的塑造与接受也与时代变迁有密切联系,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制约着鲁迅形象塑造的方式和效能,不同的时代背景,鲁迅形象的传播和接受呈现不同的样貌。总的看来,鲁迅形象的接受有两个基本的走向,即"神化鲁迅"和"人化鲁迅"。  相似文献   

5.
陈晓伟 《东岳论丛》2012,33(1):65-68
国家形象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如何在文化、意义、行为系统都存在巨大差异的跨文化语境里建构国家形象,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议题.明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符号,不仅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个体,而且还是一个承载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的表意符号,它不仅可以通过塑造国民形象、建构中国特色文化符号、传播历史传统文化来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而且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W.J.T.米歇尔所描述的“图像转向”背景下,影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成为民族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路径和优先选择.影像文化不仅以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契合了国家形象的表达与传播诉求,而且展现出卓越的社会沟通力与情感召唤力.然而,影像的悖论也会造成国家视觉形象塑造的困境——多元主体、真实的幻象、视觉霸权、弱阐释性等问题成为统一性、整体性国家形象析出的障碍.影像的传播和接受有赖于它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通过影像“剩余价值”的持续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民族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的生成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根据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认识角度,国家形象可表现为国内与国际、整体与局部、理想与现实等不同维度。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过程是主体对客体国家信息的文化选择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文化透镜的折射,因而国家形象表现出一定的"偏离性"。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主体可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寻找沟通桥梁、采取适当传播技巧、建立强大对外传播体系等来提高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下,探索一套以中国实体形象为基础、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牵引的"像化"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尤为重要。"像化"中国形象要以富有活力的意义形式来重新描述时间和空间,重新阐述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新表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典型场景,才能构建表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神话",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典型"像化"形象、提升情感关注度,突显"像化"形象刺点、强化情感体验,消除"像化"形象歧义、构建情感认同,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塑造策略。采取适宜的传播强度、促成认知接受,选择恰当的传播时机、形成认知关注,建立多层次传播渠道、构建认知空间,拓展互动传播平台、增强认知理解,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统节日的色彩传播角度切入,选取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分析反映节日深层次意蕴的色彩关联与传播,并依此色彩关联与传播进一步探讨特定色彩塑造的抽象国家形象。研究认为,节日色彩传播呈现出的国家形象主要集中于传统宗法立国的根本、新旧并存与心理焦虑的多元状态、和谐与包容、追求简约质朴的国家形象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民族"历史"一旦承载太多的现实政治砝码,思想的民族史注定重新划分与书写。梁启超的思想转变与晚清以降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流变具有内在学理一致性,二者都围绕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文化认同问题递嬗了如下轨迹:从狭隘的"普遍主义"的民族主义转向以西方现代性为依托的政治民族主义,再转向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文化民族主义。必须承认,梁启超的思想转变是西学与东学、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等多重交互的必然结果,如今以梁启超为切点考察晚清以降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演进,不仅在学理上契合着国际学界近年来"文明转向"——通过厘定"轴心文明"和"现代性"的关系来澄明"多样现代性"之进路,而且在历史和现实上契合着中华民族"现代"追寻的思想节点和"国家"形象塑造的"民族"语法。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文化认同,必须以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建构为前提,以文明国家擘画为着力点,充分借助"自塑"与"他塑"双重力量,确保"外形"与"内神"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1.
文学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新闻媒体、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领域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当代文学塑造的中国形象具有较高的价值信任度和可接受度。莫言的作品关注当下题材,在对外传播中建构了批判和反思的中国形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及获诺奖后西方媒体的评价,折射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中的西方想象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全新的网络时代,新疆公安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研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安组织的战斗力,关系到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网络环境下公安形象的挑战,要加强新疆公安形象的塑造,研究公安网络传播的方法和技巧,以公安信息化为主导传播新疆公安形象,提升公安机关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刘朝  姜桂义 《南方论刊》2010,(4):58-59,57
媒介社会里,由传播媒介所建构的军队形象深刻直接地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军队的印象。当前,互联网络高度发达,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对我国军队实施“妖魔化”宣传。我国军队形象建设必须适应互联网络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日益快速、广泛、多元的现实,充分发挥网络在媒介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进而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研究视域中的“形象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艺领域入手来研究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规律,是当代文艺理论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我们需要从国家形象研究这一新视域来审视“形象诗学”的理论发展,以国家形象研究的新内涵来丰富和深化形象诗学的理论建构.以形象诗学为视角,系统地建构起当代文艺实践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的研究框架,可以用理论的自觉来促进和指导文艺实践的深化,使得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探索更加主动地融入中国形象塑造的总体话语体系,发挥其独特的凝聚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传播情境下,国家形象传播主体的分散、去中心化,传播内容及其出口的多元化可能导致价值导向冲突,中国国家形象工程决非政府和大众传媒所能单独承担;传统的叙事方式也面临挑战,宏大叙事遭遇细小叙事的消解;在传播内容上,携带国家形象信息的浩繁文本相互交织和影响,硬传播面临受众转场的窘境;国家形象传播的受众已今非昔比,借由网络自我赋权的网民同时也传播并改变着国家形象文本的生产方式。这些变化都需要重新检视国家形象建构的传播范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产权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引入定位理论可以提高形象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在知识产权形象定位中,应遵循国家利益至上、资源为基础和市场为导向相结合、个性凸显和概念集中相统一等三大原则。形象定位的基本步骤包括资源要素分析、受众调查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和传播理念、传播口号、传播视觉符号设计等显示性工作。我国知识产权形象应定位为:快速迈向知识产权强国行列古老而年轻的创新国度。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区域,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逐渐在东南亚塑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国家形象。当前,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贸问题、南海争端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等问题。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必须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文化外交,协调好与美日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政务微博的开设,政府行为和活动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政务微博将政府和公职人员的后台行为前台化,是研究政务微博应用与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大背景.政府形象塑造既包括常态下的沟通与传播管理,也包括危机应对能力.做好日常微博的维护运行,在危机时刻巧妙应对,是政府形象塑造必须完成的两个课题.政务微博这种新的沟通媒介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政治传播环境的重大变革,也为政府形象塑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形象的凸显与形象时代的来临,旅游形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旅游业软性的形象化营销时代要求旅游目的地塑造独特的旅游形象,以增强旅游业竞争实力。南宁市应以形象导向的现代旅游营销为依据,对旅游形象的传播、推广策略及其运作思路作整体上的把握和规划。  相似文献   

20.
周丽 《兰州学刊》2010,(Z1):25-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俄罗斯等8国接壤,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对新疆的周边国家进行对外传播,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在政治上可以维护新疆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在经济上可以加强贸易往来。自2004年起,新疆对外广播已在5个国家落地播出。新疆对外广播能在重大事件中进行"议程设置",形成舆论强势,较好地传播了中国自己的声音,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形象,对构建国家形象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