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育与建国——新文化运动的美育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恒 《天府新论》2015,(5):14-20
本文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前后美育思潮的若干面相,认为美育不仅是培养审美能力之教育,而且直接指涉现代国家精神秩序的形塑。康有为、梁启超从儒家传统美育思想之“转移风气”出发,以培育现代国民为目的;至王国维、蔡元培则受德国哲学影响,提倡“超功利”的美育观,偏离了塑造现代国家与国民精神的轨道,是为一种歧出;而后革命化、政治化美育风起云涌,主导了现代中国的美育实践。文章认为,“政府主导、修身为先、变化风气”的儒家美育思想在现代建国进程中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美育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知识、审美技能、审美情趣和审美精神四者当是当代美育之基本内涵 ,四者应均衡发展。当代美育应走出只重门类艺术知识和技能教育 ,忽视审美情味和审美精神培养的误区。同时 ,面临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美育又不能只限于学校 ,美育的对象与范围不能只限于青少年学生。当由传统的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走向社会 ,面向全民 ,使美育成为当代社会公众素质教育之一部分 ,当服务于大众健康文化生活与精神幸福  相似文献   

3.
爱美是人的天性。处于身心发育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尤为强烈。应该通过美育,帮助他们实现对美的追求。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一般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精英美育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美育范式,涵盖了从古至今的一切社会文化精英所倡导的审美教育,它是一种有社会使命、有文化导向、有规范、有组织的审美教育。由于当代美育趋于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走向,在原有的精英美育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美育范式,即大众美育。大众美育是一种以现代大众传媒为主要依托的、由大众自发开展的自我教育的美育范式。两种美育范式虽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特点,但并非相互对立,可以通过相互沟通而达到共存共荣。如何加强两种美育范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当代美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生命的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生命的美育是对生命的美进行感化、涵养和提升的教育。生命的美育不仅攸关青少年个体生命的发育、发展 ,还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文明程度和新一代公民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论美育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情操、修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美育教育呢?实践证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来实施美育,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引导学生认识美、崇尚美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涵盖其他各育 ,使人的内在品格、外在表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操等各方面向美生成的教育。它始终应该与素质教育融在一起 ,相互渗透 ,互相提升 ,使人在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美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美育盲点。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美育课程、创造校园丰富生活、强化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等路径,来实现高校美育的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公民美育     
公民美育是指通过欣赏、营造与保护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与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来培养社会公众的公民审美素养的教育形式。作为公民品质与审美素养的融合,公民审美素养包括公共审美情感、审美批判能力、审美参与能力这三个要素。与生态教育、环境审美教育、生活美育等相关教育形式相比,公民美育具有实践性、文化性、公共性的特征。公民美育源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教育要求,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意识能力和公共精神。公民美育是建构审美共同体,主要包括建构审美情感共同体的审美情感教育、建构审美正义共同体的审美批判教育、建构审美实践共同体的审美参与实践等三重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目的是有层次的,包括个人目的、社会目的、人类目的,国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社会目的,以及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人类目的的统一。国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美育向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单向度渗透,主要目的和内容是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试论美育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美育,即审美教育,任务是培养起广大人民的审美能力,其内容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人们以情感的熏陶,根本目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美好心灵,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美育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  相似文献   

12.
美育,在传统的教育中认为就是艺术教育。在中国古代称为诗教、乐教。因此,有的《教育学》讲:美育一般当作“艺术教育”的同义语,因为美育主要是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全成的。在美学界大多数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或者认为它是狭义的美育定义。主要的理由,如蒋冰海在《论美育的性质》中所讲:一、美育比艺术教育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因为美的形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自  相似文献   

13.
美育的提高,除受教于学校课堂、讲坛、书籍读物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审美活动来接受美育。而后者较前者更有普遍意义和时间意义。审美实践活动,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的臆想或臆造,是人同现实生活和周围客体的认识关系中,改造关系中达到的再创造,(精神升华)这种认识过程也是生产、科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以“人文化成”为元典的中华人文精神其基本用心是通过对人心的化育来达到天下的和谐,心为存在之本,乐为化育之用,艺术与道德的有机交融使中华人文精神带上了美育品格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散文是用心灵创造的文情并茂的美文 ,具有很高的审美和美育价值。分析朱自清的散文 ,应注意发挥其在净化心灵、激发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情怀 ,培养美感能力 ,增进亲情仁爱之心等诸方面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谈高等学校的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理论界》2000,(4):49-50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是高等学校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 ,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 ,但在素质教育中却往往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教育。实际上 ,加强美育教育 ,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即审美教育 ,或美感教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 ;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美化人们…  相似文献   

17.
吴治蒲 《理论界》2008,(6):201-201,262
蔡元培是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中坚人物”。他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伊始,就大力宣传和倡导美育,使美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之一,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为中国开创了美育新风。  相似文献   

18.
蔡艳山 《南方论刊》2008,(1):101-102
美育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感,促进智育、德育的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高校应加强美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健美操教学把美育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美必须从身体健康的形体、姿势、动作、心灵等几方面反应出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酝酿之后,为美育确立起了人道主义的核心精神,以此精神为基点,他将美育从道德建构的必要手段一步步上升为通达世界本体的核心路径,彰显了美育在营构“世界”情怀方面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价值;梁启超以感性、生命、本能等要素为杠杆来撬动“国民性”进而升起“民族主义”的大旗,在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壮大中挖掘美育的意义;而王国维则专注于人之本然的不“完全”,将美育与个体伤痛的解决关联起来,把美育的精神引向了“个体主义”。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角度切入美育,为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确立起了“世界”“民族”“个体”这三个不同的生长维度。这些维度从根本上说所凸显的是尊重和关爱人性的现代人学精神。中国现代美育话语正是在此多方要素交织的情形下确立起了自身的本土现代性生长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