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灾难中的社会动员机制就是指灾难管理中政府与民间社会力量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活动模式。促使社会动员动员机制得到较好运行的关键是要完善其运行机理,正确处理社会动员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是有效进行灾难救助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李文军 《晋阳学刊》2015,(2):133-141
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互联网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发展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变化过程,最为突出的是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但人类在每一项技术上的突破和前进都必须面临双向选择。互联网也不例外,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始料不及的灾难——网络谣言。网络谣言不仅导致国家的正常秩序遭受严重冲击,也使不特定个人或行业的利益遭受损失。所以,应针对网络谣言的特点、成因出台一系列建设性的方案来化解网络谣言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3.
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生成和消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中往往会充斥某种谣言,谣言是一种未加证实的传闻,它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激化和点燃效用。谣言之所以能在群体性事件中盛行,主要源于转型期间特殊的社会情势激发了民众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民众的从众心理以及事件本身的起因,深究之,民众不加辩解地选择相信谣言并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中主要是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诉求的表达。要想消解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除了及时客观全面公布真相和排除涉事一方对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公布权利之外,还要对造谣者和恶意传播者给予法律手段上的规制,更要依赖于社会公平环境的形成和公权力运行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谁来“割蛋”:1950年华北“割蛋”谣言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割蛋"谣言发生的时空出发,本文重点分析谣言中的几个"割蛋人"形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割蛋"谣言是有浓厚的社会基础的;通过谣言爆发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件,作者指出谣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最后通过"割蛋"谣言与其后发生的浙江温岭"下毒"谣言比较,进一步说明谣言是荒唐的。谣言建立在社会的集体记忆与社会变迁的基础之上,发生在社会机制存在问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网络谣言是网络民意的畸变呈现,对社会正常运行和秩序维护具有明显的挑战和破坏作用。网络谣言频发的根源在于风险社会的全球性与我国急剧变迁结合所共同产生的社会结构紧张,具体涉及政府、媒体、民众等多个方面。因此,各级政府对待网络谣言,不单要在社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还要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公开信息,打造“透明政治”;还应从政府、媒体及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人手,进行分类型、多角度的综合处置,以此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应对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谣言作为舆论的一种特殊形态,并非偶然性的虚假信息流瀑,而是社会架构更迭中结构性张力的聚合与呈现。在社会学视野下,我国转型期语境下的网络谣言蕴含着“结构张力—情境诱发”的生成机理:风险社会境遇中的网络谣言,充当着个别人满足脱域性团结需求、缓释焦虑情感的工具;信息交互不畅态势下的网络谣言,扮演着实现畸形化信息突围的社会公器;利益张力格局中的网络谣言,充当着释放消极社会心态的重要出口;网络意识形态紊乱情形下的网络谣言,本质是民粹思维驱动下的极端行为展演;“文化堕距”状态下的网络谣言,是由直观化经验主义惯习勾勒的日常思维图景。消减网络谣言负面效应、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从善治思维起步,搭建面向网络谣言的国家与社会治理桥梁,将国家、社会、个体间的张力结构串联为协作默契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7.
网络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应处理好网络监督与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媒体审判以及传统媒体监督的关系.网络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网络监督的方向,在网络监督的过程中,要努力抵制网络谣言,并和其进行“赛跑”;网络暴力是一种网络侵权,要对网络自由表达的手段和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网络监督有时会发展为媒体审判,这会危及司法独立,但媒体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保障社会公平;传统媒体是对“网络监督”的监督,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推动了舆论监督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开放的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人们讨论和传播公共事件的重要平台。为了保护正常的言论自由,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法律应当对传播不实言论的网络谣言现象予以治理。从加强网络谣言治理效果的角度看,应当完善相关法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立法,从严责罚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相关主体。同时,治理网络谣言应当从根本着手,要切实消除滋生谣言的社会条件,给普通网民提供甄别一般网络信息与不实网络言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谣言作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它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冲突的发生几乎都可以看到有谣言相伴随。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行动,它与社会冲突的内在逻辑,在转型期中国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对大量社会冲突事件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谣言贯穿于社会冲突的全过程,对社会冲突的孕育和发生都发挥着重要影响。而谣言最终止于信息的公开、了解事实真相、对政府的信任和公众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
蔡盈洲 《南方论刊》2014,(10):50-51
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谣言不仅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而且容易激发群体情绪,使群体中的个体失去理智,其行为完全被情绪裹挟,从而酿成群体事件,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谣言的这种效应是由其情感动员机制形成的。情感动员是一种情感运作方式,谣言主要通过锐化、脱域和共鸣三种机制进行情感动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7.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