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1995-2011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了影响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的因素,及各因素对该比例的贡献。本文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人均GDP、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老年人口比例。结果发现: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对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我们研究何为合理目标并提出,2015年政府卫生支出需达到21492亿元才能达到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降到30%以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高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的满意度,初步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新医保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城镇居民在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改革中的个体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居民行为个体分别对城镇缴纳污水处理费意愿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改革态度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水费支出、信息沟通是影响收费制度改革的最关键的因素,区域因素、职业因素对改革的影响也较明显,社会角色因素对改革的影响相对不确定。据此本文从"阶梯式"收费、政务公开、环境教育与培训、区域政策差异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其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因此,居民医保是否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减轻其医疗负担需要着重探讨。以政府向居民医保支付的财政补贴作为切入点,随着国家对居民医保补贴的增加,门特病患者的并发症数量显著减少,居民自付医疗费用和实际自付比例却逐渐增加。这说明在此过程中虽然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医疗负担并未减轻。通过进一步分析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可知,该结果可能与诊疗过程中居民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保报销待遇而发生转移住院的行为有关。因此,完善居民医保制度时须着重调节筹资比例,使其与居民自付医疗费用比例下降相适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国家重要制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期待,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和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过程中,由于受到政府供给水平等因素制约,不同人群满意度有着较大差异。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分析显示,两代农民工的个体特征、职业特征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他们在住院地点选择、对住院地点选择和医疗水平在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方面却没有明显的差异,总体上表现为较低的满意度。这和两代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社会处境以及国家政策等有着直接关联。要实现包括两代农民工在内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是重要一环。其政策优化和完善可以在三个方面展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供给;考虑农民工群体健康状况和职业特征,保障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强化部门、机构的统筹协作,强化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本届政府的重要任务。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应当从制度完善、财政投入等多方面入手。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其中之一。改革的完成需要在巩固全民医保制度的同时,促进居民对医保的了解。在时机成熟时,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合并。  相似文献   

7.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问题是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实地调研发现,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使用频率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问题突出、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和缺乏对支出结构的优化与监管等.相应的对策建议:按照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优化供给结构;积极引进、利用外部人力资源,深化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明确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完善卫生投入及支出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中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覆盖全民,但这一体系依然运转不良,其根源在于地方差异性过于复杂,导致医保碎片化。零碎性的制度微调已经无济于事,中国医保最合意的改革方向是走向再福利化,从社会医疗保险向全民公费医疗转型。在新医保体系中,所有国民均以居民身份参保,筹资来源于国民定额参保登记费和政府定额补贴。对所有参保国民来说,参保缴费水平划一,给付水平与结构也一样。这一转型不仅能化解医保碎片化所引致的诸多棘手问题,提升医保的公平和效率,而且还能助推供给侧改革中企业社保减负。实现这一转型,不仅需要政府财政增加一定的预算卫生支出,而且还需要政府以及公共政策学界治理理念的转变,即重新思考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医疗保险领域逆向选择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向选择对我国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金运营状况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逆向选择的成因包括医保制度缺乏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医保制度之间衔接困难,医保缴费及政府补贴机制有失公平,医保制度之间存在待遇差别。规避医疗保险领域的逆向选择,应加强相关立法建设,促进医保制度间的筹资与待遇公平,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10.
医疗保险体系不仅是提升公共卫生安全韧性的制度保障,也是促进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改善的幸福源泉。本文引入消费升级中介路径,利用CSS2019数据系统评估了医疗保险参与对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作用效应及可能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潜在的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风险后,参与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并对其社会反馈倾向产生积极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参与医疗保险可通过提高服务性消费占比、优化家庭消费结构,进而对居民主观生活质量产生促增效应,而且服务性消费占比作为传导机制的贡献普遍大于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医疗保险参与影响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消费升级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和制度分异特征,集中表现为医疗保险参与通过促进消费升级进而提升城镇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机制效应相较于农村居民更为明显,城乡居民医保影响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消费升级作用机制相较于职工医保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调查数据,从政府职能感知满意度视角,考察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公众社会信任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建设性支出降低了公众社会信任水平,而公共服务性与社会管理性支出的增加提高了社会信任水平,后两者对社会信任的挤入效应要大于前两者的挤出效应;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管理、分配资源收入等方面的满意度感知对政府财政支出与社会信任关系起到中介传导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绩效的中介效应因为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而未通过检验。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和绩效带来的归属感、提高社会管理支出和绩效带来的安全感以及完善制度带来的公平感来提升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2.
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以及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存在协整关系。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较小;老年抚养系数、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刘华兴  曹现强 《东岳论丛》2019,40(11):174-182
居民生活满意度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基于山东省17地市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数据,探究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情况,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供给方式的主观感知与评价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首先,民众的公共服务期望失验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其生活满意度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其次,政府公共服务回应性通过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从而影响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这表明不断变化的居民政治文化与政治价值观对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所提出的新的挑战。鉴于此,以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为切入点,通过实现需求导向的供给方式、增强政府回应力和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效率等途径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民众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各类政府支出项目的基本功能,可将其划分为公共福利支出和非公共福利支出两大类,在现阶段,政府财政的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互补效应,而非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替代效应,并且前者明显强于后者.为了探析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互补效应的内在原因,我们根据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假设居民的心理安全是决定其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公共福利支出又是影响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检验发现,当公共福利支出满足居民心理安全需求的能力下降时,居民的消费增长对收入增长的反应系数显著变小.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对政府支出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即一方面增强公共福利支出的供给力度,以维持居民的心理安全;另一方面适当缩减非公共福利支出中的"臃肿"部分,以达到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本医保制度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医保制度依据城乡和就业状况分设,由多部门各自为政,造成医疗保险政策不公,制度缺乏效率,同时阻碍了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居民就医选择权利的实现。加快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项并行的基本医保制度,有序迈向全民公平医保,应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妥善解决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拉近城乡距离,最终实现基本医保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及社会理性四个角度对影响农民工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是农民工参与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民工的收入状况、生活水平、家庭支出状况、需要供养人数等因素对他们的制度选择意愿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而农民工的职业身份、社会交往状况、住房状况等社会理性也对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意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筱风 《兰州学刊》2005,(6):180-182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多种活动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就其本质而言,公共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是政府职能行为的成本.本文不是从传统的预算管理入手去做公共支出的经济分析,而是从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在实行市场取向的经济政策国家里,公共支出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成本并引申出制度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贺亚宜 《兰州学刊》2014,(10):94-98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公民基本健康权利的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理论上明晰了医保建设中的政府义务,分析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较差、整体水平较低、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欠缺等问题及其原因,建议通过健全医疗卫生体系的立法、落实政府义务,以构建公平的、整体水平较高的基本医保制度和高效、可持续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医疗需求作为有效健康产出的投入要素,机会平等至关重要.本文依据机会不平等理论,将影响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的因素分为三类,分别是禀赋因子、环境因子、制度因子,并将环境因子和制度因子归为医疗需求的机会不平等因素.本文应用CHNS 2009年的截面数据建立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的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禀赋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前提下,参保的制度类型、共付率等制度因素对于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和医保补偿都具有显著的影响.逐步缩小城乡制度差距,平滑机会不平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的影响,应是政府医疗资源再分配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东部九省市数据,描述了两代农民工参加医保及就医行为选择的基本状况、差异程度。研究发现,两代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项目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就医选择医院的地方、级别和选择报销医疗费用方式也基本上相同,并与其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这是农民工群体特征、就业因素、职业特征和城乡医疗保险政策差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一段时期内,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法规建设、有效融合三大医疗保险类型、强化农民工用人单位的责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配置及医疗卫生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