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起草和颁布的。五四宪法开创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纪元,其所形成的法统为后来的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所继承。但是,由于毛泽东对五四宪法的实施重视不够,这就使五四宪法对中国社会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当然也为中国的宪政民主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宪法》修改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琴 《江汉论坛》2004,(9):138-139
2004年修宪将政治文明载入宪法序言,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创举,也给宪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政治文明与宪政、法治、民主等范畴的关系有待从理论上加以澄清。本文认为:政治文明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政治权力在宪法框架内运作是政治文明的底线。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内核和精义,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样态。民主不仅是一项基本的政治文明成果,它还是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多样性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需要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汲取精华,从政治文明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具有的现代文明的属性和优势;从人类政治生活的内在要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丰富内涵及其创新性,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依宪治国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文明的标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资源,宪法、宪政、宪政精神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是依法治国的价值源泉。宪法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良好的宪法秩序、忠实于宪法的理念和社会整体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大制度: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具有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成果与人类政治文明共同成果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一项制度创新。它属于间接民主性质的代议制的一种形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代议制创新模式,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议会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党与议会的关系和国家权力构建上。在政治文明架构下推进人大制度建设,应着重于树立宪法权威,确保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进一步理顺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为坚持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目前由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模式值得再作研究,它没有提高反而削弱和贬低了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加剧了党政职能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的局面,不利于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使人大不能对党委,特别是对党委一把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就是使国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世界制 宪史表明,争取宪法制定的历史就是争取政治体系更趋于文明的历史。人类文明进程昭示, 宪法是人类最伟大的制度文明,宪法使国家这座最伟大也最复杂的机器可以更科学、更民主 地运行,它不仅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而且还是进一步推动人类政治文明 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论纲——基调、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04,2(6):146-151
政治文明研究应当强调政治学方法与宪法学方法结合的重要性,尤其需要体现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相结合的层面上,可以建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与稳健的政党制度———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发展着的公民政治权利———有效的分权体制及其保障着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关系———宪法与宪政。在民主宪政即宪法政治的框架内,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具有内在的密切关系。政治文明的实质在于民主政治 ,在当代中国 ,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体系由政府文明、政党文明、法治文明和公民文明四个范畴构成 ,这些范畴凸显了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文明建设要致力于民主政治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行民主政治的多层次建设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并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有了全面的准确的把握,已经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路径;既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宪政理论,又为我们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宪法修改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道程序、一个永不会完结的过程。宪法的修改和完善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就是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大厦只有在丰厚的政治文明土壤上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生长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应该从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来衡量。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有效生长点。协商民主的本质内涵与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之间具有一致性,因此,发展协商民主,以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协商民主在中国场域的内在涵义及其制度保障、政党基础、文化底蕴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生资源,不断的、积极的开拓着中国协商民主的可发展空间。中国协商民主在政治制度、社会治理、基层民主和公共参与四个层面的实践形式丰富多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高法律依据,《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宪法》并从运行原则、制度载体、必要条件、现实保障等方面为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规范依据。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应当坚持《宪法》规定的原则,同时通过宪法解释对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设计,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政治民主化的演进乃是 2 0世纪中国最激进最具影响的时代成果 ,在这一进程中所发生的辛亥革命、新中国的诞生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三件大事对这一世纪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与江泽民在这一进程中的突出贡献是百年中国先进中国人在不同时期探索民主之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百年中民主与宪法及法制民主与政党、民主与当政者的作风所表现出的经验与教训给后人留下不尽的思考。 2 0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经验 ,为我们在新世纪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利益是人们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有效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人类创立了政治文明 ,也由此推动了政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演进。政治文明的历史演进表明 ,只有民主和法治 ,才能有效地保障和实现人的利益 (权利 )。人权、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建设民主政治、法治政治 ,保障和实现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优秀成果.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中国当代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要在充分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政治文明成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和文化传统,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构筑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政治文明的精华是宪政文明,我国2004年修宪将“政治文明”载入宪法。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宪政分析,有充分的依据与多重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既应倚重宪政,果断将宪政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脊梁,在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高度重视并始终依靠宪政,又应促进宪政建设,加大宪政建设的力度,提高宪政建设的水平,升华宪政建设的境界,使宪政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政治过程的合宪法性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首要标志,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是以宪法为载体的,宪法价值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主旨强调政治的民主性、法制性,而在现阶段,建设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依法治权,只有将公共权力限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落实在微观政治中,使实质性民主和程序性民主统一起来。作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组范畴,认为权力的合法性、合法使用权力、公众参与治理、遵循权力的行为标准等几个方面,是政治文明应该表现的内涵,以此探讨我国实现政治文明这一伟大目标在起步阶段的核心是“依法治权”。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政党制度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的民主国家,政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宪法基础。我国政党制度的宪法基础是厚实的,在逻辑上是完备的,但其社会性功能具有脆弱的一面,还需要在社会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文明建设中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普适性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不等于否定政治文明的普适性,承认政治文明的普适性也不等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相矛盾。马克思主义坚持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承认政治文明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吸收世界各国在政治发展中创造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坚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性与承认人类政治文明的普适性相结合,努力寻求能够与世界接轨的政治要素,不仅要坚定走自己道路的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