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试论当代中国发展的转型性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其历史性重任在于:由传统的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型;由伦理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型.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在于:经济转型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多质经济因素交互作用;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交来进行;政府与市场的的双重启动;发展的不平衡贯穿社会始终.结构性社会转型要求采取若干特殊的发展策略,寻求有利于转化矛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研究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减轻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犯罪特征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中,社会犯罪具有明显的转型特征:第一,犯罪具有突发性、潮涌性和规模性的效应。所谓突发性、潮涌性和规模性,是指犯罪现象在…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及其一般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及其一般关系吴秀生,刘文波(南开大学哲学系)当前世界范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由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如何有效而尽快地实现这种转型,是现代化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其...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多元价值观的形成与冲突当代中国开始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首先是经济体制上的,但决不仅仅限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它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起点,以社会经济生活的科学化、合理化,社会政冶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文化生活的文明化、多样化为总体价值目标的现代化运动。我国社会转型是从经济体制转型开始,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基本驱动力的。经济体制转型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促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促使单一、封闭、僵化的计划模式向开放、有序、统一的市场体系转变,而且为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陈荣富我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保证我国的社会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减少转型过程的痛...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界的热点问题,其中市场转型理论是其集中代表。但是基于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理论只有在经济学领域才具有解释力。这种因果性解释难以把握乡村社会结构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一个个体化进程中的社会逐渐呈现在社会学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转型临近关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临近关节点朱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发轫的改革。以其巨大的动力牵引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历经15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社会变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结构转型已逼近关节点。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结构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不发达向现代...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本体与社会转型晏辉社会转型不只是社会某个要素的变动,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跃迁。唯其如此,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就不简单地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是始自经济领域经由政治领域深入到社会结构的深层领域:文化。文化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理论的再构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杜会转型”理论是一个关涉社会发展范式层面的理论,今天它已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但由于这种范式是对“早发”国家现代化历程所概括出的发展范式,故显得已容纳不下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了,也就是说现有的“二分范式转型论”的“单层转型”的模式——“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理论,已不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变迁理论的支点。因此,我们必须赋于“社会转型”概念以新的内涵,即用“三分范式”的“社会双重转型论”来代替现有的“社会转型”理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分析框架才能够为我国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三元结构的共时态发展和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成为真正社会转型理论的支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国家的起始条件或国情不同,即原点结构不同,导致社会转型方式和路径、效度和结果各不相同.社会转型对原点结构具有路径依赖关系.原点结构理论是指社会转型的进程始终受发展原点结构影响和制约的理论.它展示着在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原点内生的结构对其转型方式、过程和类型有着先在的制约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的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道德文化体系也进人了一个转型期。道德体系是一定社会秩序的产物并反过来维护这种社会秩序。当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转变时,旧道德体系的解体与新道德体系的重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自觉认识和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搞好思想道德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一、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社会转型是指由一种类型的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的转变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不是社会性质的转型,而是社会秩序的转型。它意味着社会经济基础和上…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社会结构失衡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法律对社会经济、公共权力、社会秩序、社会分配和社会基层组织的控制,从而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和大众的政治参与--英国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的政治参与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必然出现的过程.它曾给许多转型国家带来了挫折与混乱.英国的政治传统、内源式现代化类型和阶级特点使英国能够比较平稳地渡过社会转型期,其经验值得转型国家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格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转型人格则实现从依附性向独立性、从同质性向异质性、从单一化到多重化的转变。人格的转型是由社会经济动力系统、文化衍进动力系统、个人需要动力系统等因素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共同组成了推进人格转型的动力场。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转变的现代化转型,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层面的市场化、政治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化、文化层面的多元化、社会层面的信息化.在此趋势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应以效能化与民主化为目标取向,才能达致科学、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治理面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进行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可持续发展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从而也是一 种新文明观。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文明的转型,而转型的本质正是用可持续发展新文明取代 工业文明;当代人类面临着对现代化的扬弃,而承担起扬弃现代化使命的正是可持续发展新文 明。当代中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来限定、规范现代化,在可持续发展观照下,完成由农业文明 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新文明的双重社会转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社会转 型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深刻的转型,而社会转型首先是从经济系统开始的,与之相适应,人的行为模式、行为规范及其评价会发生深刻的变动,表现为:受计划经济关系影响而具有其社会性格和社会特征的人,开始转型为受市场经济关系影响而具有某种社会性格和特征的人,即由计划人向市场人转型。比较分析转型时期人的嬗变,对于塑造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代新人,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程度将社会划分为三种形态:第一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为“最初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现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历史》、《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标准都强调“人文精神” ,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人文教育何以被摆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新世纪之初的中国 ,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社会与文化的转型———由长期以来的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 ;由计划经济向深层次的市场经济转型 ;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由一个重伦理的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然而 ,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有悖人文理想的现象 ,如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膨胀 ;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崩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4 0年以来 ,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历程 ,由于传统社会内部机制的限制与现代化外部条件的险恶 ,中国传统社会非但未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最终却在近代化过程中崩溃 ,中国现代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不得不做出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为现代社会的整合与重建提供了主体性文化结构和价值原则 ,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社会转型与普通学校教育 城市转型是指从传统城市向新型城市的转变过程。城市的社会结构重构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是城市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结构,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普及水平,是实现城市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所以建立和健全国民的普通学校教育体系就成为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近代华北城市转型与近代华北教育发展正是这样一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